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Citespace5.5.R2可视化分析软件,以中国知网(CNKI)中2017—2021年的相关文献为样本绘制图谱,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整体概况、研究热点、研究脉络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等领域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已经从起步期、探索期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高水平研究成果较少、代表性研究群体尚未形成、研究视角相对重复、研究持续性不足等问题也随之呈现。未来应该从增加研究视角、拓宽研究深度广度、增强研究持续性完整性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教育学类核心期刊上的540篇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 Space知识图谱分析技术,进行作者贡献、机构合作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有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教研室,研究力量均匀,但合作不够,需加强各机构和作者的合作,形成研究力量的共同体;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不断变换的,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发展;各研究主题应该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贯穿教育教学过程为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有重要意义。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采用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和科技文献挖掘软件CiteSpace对2000-2021年“课程思政”核心期刊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探究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发展过程大致包括萌芽、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课程思政研究成果集中在外语高等教育领域,在高、初、小学教育教学中开展研究不足。除课程思政外,思政建设、思政课、思政教学等主题与课程思政研究更为密切,课程思政的发展还是以传统思政为基础,思政教育始终是课程思政研究的重要方向,而专业课程自2011年以来成为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将思政教育如何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之中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5.
文章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然后论述了知识生产模式发展历程,接着分析了知识生产模式下课程思政研究知识图谱,最后论述了知识生产模式下课程思政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2000—2019年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研究大体经历了探索期、波动增长期、快速增长期3个阶段;以华东师范大学、史家教育集团、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为主要研究力量;已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内涵和模式、价值和意义以及办学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困难和问题等。展望未来,后续研究需要在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发展规律、法律制度规范、办学成效评价指标体系、集团内民办学校发展、集团外学校发展境遇等方面拓宽或加深。  相似文献   

7.
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在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首先要明确思政类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二者的共同目标都是育人,二者在育人途径上有一致性、课程内容上有互补性.思政类课程应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准确把握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8.
运用知识图谱的研究方法,对2001年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 N K I)收录的1516篇期刊文献和435博硕论文进行科学计量分析,探析新课改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结果发现,对中小学课程的研究主要分为新课程改革的路径和方向探索、课程管理体系的构建、课程的结构和要素分析、中外课程改革的比较、新课改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等五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使命。新时代高校在不断的探索中,从课堂教学、学生需求和育人平台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但协同育人在制度建设的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健全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方面还存在问题,在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教师的协同认知方面还有困难。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想政治协同育人要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整合教学内容、深化学科融合和增强教师的认知等方面下功夫,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借助信息可视化工具,描绘出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的知识图谱,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取得可喜的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的内涵得到一定的丰富;评价价值取向更加人本性、多元化;评价制度逐渐完善、稳步推进;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的体现;评价手段更科学、完备,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11.
12.
李金萍 《甘肃教育》2023,(13):15-19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如何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积极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增强协同效应。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高校必须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以课程为中心,围绕课程的分布、内容、方法和资源,构建课程分布“以一导多”、课程内容相互补充、课程方法相互促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课程联动机制,强化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打造全课程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推进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通过在职业院校师生中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状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对策与建议:树立立德树人理念,构建学校全员协同育人;提炼各种思政元素,构建学校课程协同育人;发挥隐形思政内容,构建课堂内外协同育人;积极打造平台建设,构建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构建相互配...  相似文献   

14.
庞洋 《科教导刊》2022,(13):20-22+80
高校教育教学中应当着力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在具体落实中,需要明确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的背景,根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政治方向的一致性问题、育人方向的一致性问题、建设步调的一致性问题,以及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挖掘难与融入难的问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合力有效发挥的问题,从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重心在院部、成效在学生这五个要点出发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开展东西方课程对话的前提是要对国际课程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有整体性的认识。本文则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近十年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课程研究核心论文进行了量和质的分析,意图揭示国际课程研究的热点议题、关键文献、演进历程和未来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课程研究领域已经呈现出以美欧国家为主体,亚非国家正后来居上的论文出版格局;其热点在于重新审视课程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斗争和深层意义,并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内心体验及能动作用;同时注重多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架构的创造性运用。因此我国课程研究者应建立稳定的写作同盟、开发课程理解的多重视角、开展更多的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理论体系,才能进一步推动课程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深化课程思政发展和探索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涵,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思政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是新时代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文章借助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选取1 332篇国内有关“大思政”主题的中国知网CNKI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源,从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聚类分析等多个角度绘制可视化图谱,研究表明:(1)“大思政”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但跨地区和跨单位的合作相对较少,还未形成大型合作团体,主要以分散的形式存在;(2)出现“课程思政”“大思政课”“思政课”“思政教育”和“协同育人”等研究热点,研究文献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务。但德育仅靠思政课程教育无法完成,还需与其他各类课程协同配合。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联系及协同要求,阐述目前在协同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原则,提取出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团队协同、考核反馈协同等协同育人机制理念,并对思政课程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及思路进行说明,为后续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下,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同时各科课程与思政课紧密融合、同向同行,对实现协同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厘清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和主要原因,就“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难点破解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和实现梦想的地方.党的教育方针中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而课程开展质量也直接影响到知识和价值的传递引领过程.现代化人才不仅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