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历史学科校本化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满足学生学业水平等级性测试,又要符合国家"双减"要求和"五项管理"规定,还要能达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而渐次多元的校本化历史作业设计,规范了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和范式,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业达成,实现了历史学科育人的功能和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对陶笛教学的研究,习惯于“重技能,轻育人”,导致陶笛课常走入“功利化”和“技术化”的误区。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改进课堂教学,提升陶笛教学效率。文章通过由“机械操练”到“趣味教学”、由“单一模式”到“混合式教学”、由“教师包办”到“伙伴助学”、由“技术化倾向”到“回归育人本位”四个教学转向,重构“双减”背景下的陶笛教学样态。 相似文献
4.
国家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减负增效。传统的数学作业因为思维含量低、机械练习多、反馈效果差广受诟病。作业必须实现从单一、重复、低效到好吃又有营养的转型升级,教育工作者应该创造高质量作业少而精、快而准、宽而厚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5.
2021年7月,国家出台"双减"政策,要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于初中生来说,"双减"所提到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都是指向中考学科方面的负担.所以,初中学校"双减"的核心是去"应试",并强调"五育"并举和"立德树人".基于此,初中学校教育至少需要以下转型. 相似文献
6.
“双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共同发力。立足“双减”政策,教师要抓好课堂阵地、抓好作业载体、抓好课后服务,从而做好“课堂乘法”“作业减法”“服务加法”,通过对课堂、作业、服务的齐抓共管,重塑数学教学的新样态。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科观、作业观、学习观、育人观,进而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7.
<正>集团化办学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以“双减”为指向的教育改革中,选择走集团化之路成为创新教育发展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在集团化办学道路上,我校逐渐探索出符合“双减”要求的集团化发展办学实践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8.
在备受瞩目的"双减"政策推动下,如何不断丰富学生作业的内涵?在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同时,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作业该怎样布置才能更好地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目标呢?[1]一、控制作业总量鉴于学校课程门类较多,各科作业之间缺乏科学统筹,尽管一门学科作业量也许不大,但是学生一天面对多个学科,其作业总量仍然不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以及“双减”对学校教育的深刻影响。特别是从“双减”与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姜铃 《新课程导学(上)》2022,(4):20-21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下,学校作业管理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与变革.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精神,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制度建设、作业研究、有效评价等方面创新作业管理机制是实现"双减"政策的有序推进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终实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结合“双减”以来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教育深度转型已经成为民众的共同呼声和国家的强力意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生态迎来了全新的政策与社会新格局。在这样新型的教育变革背景下,学校如何落实好相关政策,切实开展好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论述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心小学落实政策开展的一系列举措,旨在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育提质增效的要求更加迫切。信息技术以其便捷、高效等特点,在“双减”政策出台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统筹推进管理、教学、教研、评价、资源“一盘棋”,综合协调教育教学多方面协同发展,才能真正助力“双减”政策落地,有效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包括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思维等方面.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提升劳动思维,从而适应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以学校为主要载体组织和开展的课后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新时代提升基础教育综合育人能力和促进未成年人核心素养建构的重要抓手。目前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以学校传统的学科课程服务为主要形式,以动员校内资源为课后服务平台建设基本思路,而家长和社会等相关主体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持者,并未深度参与到课后服务体系当中。因此,为了有效促进多主体协同参与学校课后服务体系,形成“学校+家长+社会”的课后服务体系,需要围绕当前学校课后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家长和社会组织参与机制不健全、经费供给和准入制度设计缺位、主体行为监督和外部资源评估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设计和供给相应的政策支持,为新时代高质量学校课后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多维支持。 相似文献
17.
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和师资成长的重要抓手与动力源。“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教科研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从理念到行动都需要建立新思维、建构新常态。与时代同行,走大众路线,向“田野”出发,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策略与姿态。 相似文献
18.
19.
张琪颜欣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0):1-4
智能技术日益成为推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基于“双减”政策、教育信息化相关文件及教育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目标,论述了智能教育与“双减”的逻辑关系,结合我国教学现状,从数据驱动赋能因材施教、智能评价助力“五育”融合“全人”培养、智能作业实现课后分层精准服务等方面阐释智能教育的样态与趋势。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