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幻小说跳出现实社会本身,体会深藏于现实社会之下的事物。《三体》系列的主人公不仅仅有英雄叙事的一面,也体现出精英与大众的矛盾,具有相当的符号性,在生存的威胁下,人性做出的选择也迥然不同。本文从《三体》系列的重要人物形象入手,探析刘慈欣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温特森是英国当代最富争议的小说家之一,《守望灯塔》是她的最新力作,延续了温特森一贯的女性主义主题.文章应用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理论,从外层叙事、内层叙事和混合叙事等方面来说明温特森如何通过非线性的叙事隐喻地揭示女性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生存状态的反思以及自我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叙事时间是叙事文本体现出来的时间状态,表现了作家对叙事进程的安排。作家的时间观念和文本的内在情节要求决定了作品叙事时间上的概略、减缓甚至停顿等特点,表现出叙事节奏的轻重缓急。以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考察对象,从厘清叙事节奏的角度分析冯梦龙对宏观时间和微观时间的处理方法,揭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于叙事时间把握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的小说《时时刻刻》(The Hours)于1998年出版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小说的成功体现在多方面,国内有很多文章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来分析小说,而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对小说多层次的叙事结构和扑朔迷离的叙事视点进行分析,阐述小说的叙事策略及其对小说主题表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尘埃落定》是以”傻子”为叙述者的第一人称叙事,但它同时又超越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形成了一个作为叙事主角的”傻子”及其叙事补充”翁波意西”这一显一隐的叙事窗口。傻子以表面上的失聪状态和翁波意西在主体意识中话语权力被剥夺的情况。二者潜移默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的一显一隐叙事主体串联于作品的叙事情节之中,形成了一种串联式叙事,从而使《尘埃落定》的叙事结构错落有致,有条不紊。递归式隐喻的运用,更使作品语言极富张力。  相似文献   

6.
《白孔雀》是D·H·劳伦斯早期重要作品之一,他的早期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在这部小说中得到全面、充分的体现。本文将从叙事隐喻的角度来解读《白孔雀》简单的故事情节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以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8.
非自然叙事是21世纪后经典叙事学所关注的新兴叙事现象,它主要关注世界文学现代以来的非自然叙事特征,即对于前在叙事伦理的反拨和对“不可能之事”的书写,由此生发出反模仿、反认知和反人本叙事。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叙事史中,意识流、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等文学思潮和叙事重复、叙事圈套、不可靠叙事等写作方法鲜明地体现了非自然叙事的特点,在反模仿、反认知和反人本的层面不断发展延伸,呈现出愈发多元的创作面向,进一步发掘了新时期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天下第一楼》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话剧,其所刻画的“福聚德”堪称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缩影。剧本将中国饮食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饮食中的“五味”来隐喻人物的悲喜人生,透过“福聚德”的兴衰变迁,折射出个体在时代浪潮里的生存境遇。作者独特的叙事风格让初中生发现了新的创作天地。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分析《天下第一楼》的隐喻叙事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字的魅力,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0.
韦薇 《文教资料》2014,(30):111-113
《密室中的旅行》是保罗·奥斯特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实验性的代表作,本文主要以对这部作品的细读为基础,解析作品中呈现出的元小说叙事策略,主要体现为“戏中之戏”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的频繁转换,虚构人物的“穿越”而形成的虚实并置的效果。借用这些叙事技巧揭露了故事的虚构本质并展现一个荒诞破碎的后现代社会,以及作者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和隐忧。  相似文献   

11.
段继芳 《黑河学院学报》2023,(8):116-118+129
非线性叙事方法解构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叙事方法。冯内古特在小说《时震》中通过非线性叙事,将一段段碎片化的虚构与现实用交错式的共时与历时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时空逆转的小说世界。同时,作者通过侵入式的非线性叙事方式,在颠覆文本的同时,映射出了现实世界的混乱、无序、荒诞与虚无,重建了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让读者成为文本重要的创造者与阐释者,从而实现了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重重建,提升了文本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重要的著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在著作中,有很多关于梦的描写,并在梦的描写中充满了隐喻特点。在本文中,将就"梦"的隐喻叙事为例对《红楼梦》隐喻叙事特点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是西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在小说创作中,作家充分把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两种叙事模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将时间叙事的多向性、非线性和非对称性与空间叙事的液态性运用到小说创作中。  相似文献   

14.
论《天下无贼》的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赵本夫的短篇小说到冯小刚的商业电影,《天下无贼》无论在叙事结构还是人文内涵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我们将严肃小说和商业电影并置于同一个展台进行比照,可以看到比单维的小说分析或是电影分析更多深刻的艺术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叙事隐喻与叙事功能的视角对《呼啸山庄》中的风意象群进行解读,认为在《呼啸山庄》中,风以及类似风或与风相伴随的物体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风意象群,它是小说文本中激烈的情绪与情感宣泄的叙事隐喻,既具有维度又具有功能,其维度构成了作品思想内容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体现在叙事隐喻的主题化色彩。风意象群的叙事功能体现在破坏一系列稳定性的环境,而文本对不稳定性因素进行解决则推动了《呼啸山庄》的叙事进程。  相似文献   

16.
聚焦维兹诺《死寂之声》的非自然叙事,本文从变形能力、心理阅读能力以及非自然叙事形式三个层面来分析小说中叙述者的非自然性,并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揭示小说中本土裔试图将本民族传统与主流文化相融合、探寻崭新生活方式的生存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7.
《路得记》是圣经文学中短篇小说的佳作,其严谨的结构和鲜明的形象历来被人们称颂。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结合了不同的叙事空间,它通过文本表层和深层结构展示了希伯来人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显示出蕴含在其中的文化象征与隐喻,从而体现出圣经叙事的历史书写与神性隐喻交织、文学叙事与伦理教化结合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胡燕怀的小说《洞火》借助于一个古矿井寻宝的故事,对人性的奥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从小说文本寻宝传奇的叙事结构与内容、“我”讲述个体生存体验的叙事视角等方面,探寻了作家胡燕怀关于人性复杂而含混的表现与思考,分析了该作品叙事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所以》运用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来讲述故事。作者零距离的叙事情感,使小说的语言呈现出直白而张扬的特色。《所以》叙事视角与叙事语言的完美契合表现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视角的运用使叙事语言脱离了冷静客观而带上了鲜明的个人情绪,而且口语化的短句较多。  相似文献   

20.
朱利安·巴恩斯《终结的感觉》中的非虚构写作是个人经验和历史记忆的另类书写,它通过记忆回巡和现实探访,从而寻觅失落已久的历史真相。《终结的感觉》所长的不是真实地记录历史,而是生动地讲述故事。故事叙述喜爱戏仿历史侦探,擅长细节再现与反讽,表现出文学趣味的一面。同时,巴恩斯醉心于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的状态,这种超时空的对话也让该书存真了现实的另一种真实。可以说,《终结的感觉》中的非虚构写作的价值不在于反映客观真实,而在于历史、文本、现实之间的互动以及其对生命个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