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层次最高的存在,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应该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来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条件,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本文分析了"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双一流"背景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一流的导师队伍。“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在师德师风、评聘评价以及能力建设上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中南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方面也面临着新任务与新挑战。近年来,中南大学始终重视制度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在导师师德师风、评聘评价和能力建设上成效显著,但与世界一流水平高校还存在较大差距。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研究生导师评聘评价体系,提升导师业务能力。同时,大力引进世界一流人才,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5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这些研究生选调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了选调意愿区域差异的根源。研究结果显示:在选调动机上,“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研究生具有明显的外部双重逻辑驱动特点,意愿选调区域呈现明显的故乡效应和学籍地效应;在选调意愿上,“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研究生更易受次生圈层文化的深刻影响,因而呈现次生圈层资源固着的就业意愿;在选调发展上,“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研究生基于现实考虑,呈现选择中、西部地区选调岗位的现象。从政府、高校两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期待为进一步优化研究生职业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新形势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迫在眉睫。文章深入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过程督导及教学模式改革,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研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高校对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机制是研究生教育制度与培养模式的一种教育创新。该机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教学及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但在培养标准的制定、管理、科研成果署名、课程设置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联合培养机制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鉴于此,详细分析了当前联合培养机制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探讨了提高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的方法,对于“双一流”背景下创新建设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生物类专业特点以及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实践的现状,华南师范大学探索了基于社会需求的生物类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能够给生物类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推动需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作为保障与支撑,构建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原则下,提出了关于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借鉴RCCSE的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和科研发展力这四个维度,分别对五所财经类“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国内外科研竞争力进行成效分析。数据结果表明,5所高校国际科研竞争力有较大提升,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国内科研竞争力发展平缓,特别是在国内外论文发表上投入不平衡,且创新力不足。建议在新文科大背景下,加强财经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聚焦现实问题,推动研究范式转型;优化财经类高校的科研评价制度,重视国内期刊发表,繁荣国内财经类学术期刊发展;鼓励开展多元合作研究,完善科研合作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9.
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其科研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从科研学习能力、科研创新意识、科研习惯、科技论文撰写能力和科研合作交流能力和科研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进行探讨,提出了各项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培养高质量硕士研究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时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双一流”高校H大学作为个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硕士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焦虑心态产生的社会性因素发现:“三重倒计时”营造了“时间紧迫”的结构性压力,“时间拉长”“时间虚无”“时间差序”“时间冲突”四种时间体验导致了硕士研究生绵绵无期的等待、虚度华年的挫败、机不可失的时间规制和分身乏术的身体争夺四种时间境遇,由此生成多样态焦虑感受;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建构了与社会时钟的“共变不同步”关系,陷入“结构性失时”的自主性缺失困境。对此,建议硕士研究生提升时间自主能力;高校制定合理的组织时间表,适度倡导个性化职业教育和时间教育;政策制定者对现有就业政策进行适度调整并有针对性地增强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官网发布的研究生清退预警公告展开深度编码,从预警指标、预警程序、预警趋势、预警学科、预警时间五个维度揭示研究生清退预警的基本动向;并反思其清退预警实践中存在预警指标简化、偏重于末位预警,预警程序不明、被动接受式预警,预警导向同构、依附于外部政策,预警轻差异性、偏离学科自主性,预警救助不足、预警窗口期过短等问题。提出优化“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清退预警机制,应优化预警指标、预警节点向前移,完善预警程序、重视预警反馈,重视学科差异、回归预警自主性,加强预警救助、调整预警缓冲期。  相似文献   

12.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我国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改革为研究生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为研究生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研究生精品课程是集信息化现代化于一体、代表学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课程。通过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针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思政”视域下加强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围绕“双一流”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等问题对2016年中国研究生教育高端论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导师遴选办法的计量分析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导师任职的基本条件上有刚性标准,但也探索柔性的遴选机制;教学要求主要集中于教学工作量;科研要求具有明确的量化标准,且覆盖论文、课题、知识转化多个方面,在校际呈现层次性特征;博士生导师遴选大多数是由学校审批,硕士生导师更多是由学院组织选拔聘任。大多数高校细化师德师风、学术伦理等评价规则,建立了明晰的"负面清单"。优化导师遴选需要回归导师职业活动的本身,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研究生指导的评价,并关注新型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28):193-194
深入研究双一流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阐述教育教学各项重点质量保障工作环节的内涵及运行机制,针对双一流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持续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教育对“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突出特征。地方“双一流”高校以系统思维坚持追求卓越来构建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在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和培养模式上,应借鉴地方标杆大学的成功经验,着力破解育人体系建设、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学科设置、创新培养模式、搭建创新平台等关键问题,提升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整合和协同力度,打造支撑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18.
依据学科特色对高校分类,有助于高校凝练特色、准确定位、分类发展。依据高校学科特色、发展规划以及学科共性的知识基础,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可分为综合平衡类(型)、特色综合类和特色聚焦类高校,其中特色综合类高校可细分为战略科技型和哲社创新型,特色聚焦类高校也可细分为医药特色型和文体特色型。该分类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且能够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分类发展思路相衔接,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科研秘书的工作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文章梳理总结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研秘书工作最主要的六个思想意识,包括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保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不断学习意识,这既是思想意识,更是工作要求。科研秘书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工作,努力提高思想意识,才能更好地服务科研人员,完成各项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隋译萱  刘栋  王冠 《科教导刊》2023,(30):95-97
“双一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责任人,其队伍建设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对此,文章提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从转变理念、制度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三个层面着眼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导师队伍发展新思路,更好地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最终促进研究生教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