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是人的最高追求,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归宿和落脚点。从人的本质出发认识人的自由,使人的自由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人的自由的一般内涵,认为自由是人的一种权利和追求,是人支配外部客观必然性的能力以及人支配自身并利用外部必然性服务于自身的能力。自由对人尤其是个人来说具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中的生产是"全面生产",它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也包括人的生产,精神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和需要的生产。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基础,人的生产是根本,精神的生产是导向,社会关系的生产是链条和纽带,需要的生产是无形动力。只有正确认识了各种生产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为制定正确的社会发展决策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3.
人类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人们之所以能够在其语言交际中作出种种选择,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正是因为语言的这些特性。本文结合语言顺应理论,从辨证的角度,分析和探讨语言各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语言的变异性与商讨性是语言顺应的前提,没有语言的变异性和商讨性就没有语言的顺应性;选择是一种手段,顺应是一种过程、目的和结果。  相似文献   

4.
王德军 《红领巾》2004,(4):32-34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人的发展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根源于人的本性,是构成人的各方面的质素、成分.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物,人同时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人的素质的提高包括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等各个方面,但决定人的素质的根本是人的思维认识能力和精神创造力.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道德主体,必须以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为己任。教育的终极价值是帮助和促进人的精神的完满发展,促进心灵的丰盈和健全。教育的终极价值超越于教育的工具价值。如果工具价值僭越终极价值,就会导致教育的工具化。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必须具有教育良知,具有对教育终极目的的理解,具有对于好的教育的深刻认识与信念,不断追求教育的终极价值的实现。教育良知使得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形成对教育行动的清醒和敏感的反思,使教育工作与教育的终极价值相符合。有良知的教师是文明社会的促进者,是文化崇高精神的保护者,是优秀人性的培育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报纸的属性决定报人应是政治家,以确保宣传导向的正确。作为大众读物的报纸,坚持杂家办报,在传播知识上才不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和媒体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是报人成为社会活动家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校园网是为学校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服务的校园内局域网络环境,并且它是建构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之上并与因特网连接的。因为校园生活的核心是学习活动,校园生活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与教师,网络的基本技术特质是开放、交互与共享,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们主动学习,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相似文献   

8.
人的现实性本质和可能性本质组成人的前提性本质,人的主体性本质和客观性本质组成人的来源性本质,人的完整的本质是人的前提性本质和来源性本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正>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教育理解和实践路径,这是对普适性教育的个体把握和具体实践,是不同班主任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真实叙写。长期以来,贺华义老师一直对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把这些想法和追求聚焦于努力建构一间"温暖的教室"。"温暖教室"是形象化的教育隐喻,非常符合实践工作者的日常语境,而隐喻往往是对教育的生动深刻表达,这生动深刻表达背后蕴含着教育思想、教育主张。"温暖的教室"就是贺华义老师作为班主任的育人主张,我把"温暖的教室"解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但体现在知识的掌握上,还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和组织上,是教学方法的合理化,教学选择的正确性和教学功能多元化的体现。实现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不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传统哲学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有缺陷的。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自然性是内容,社会性是形式,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人的自我保存、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根本性质是稳定的、不变的,人的具体动机和行为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和正式形成阶段三个时期。研究认为,人的解放首先是人从自然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是人类从所处的复杂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最后是人从自己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钥匙,它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南,也为人类走向更高一级的文明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3.
句子有具体的句子和抽象的句子两种存在形态,抽象的句子是指脱离具体语境跟现实不相联系的孤立存在的句子,具体的句子是指跟一定语境或某种现实相联系的句子。区别具体的句子和抽象的句子,对认识句子的的性质和特点、对理解和运用句子都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判断句子的合语法和不合语法。从句子分析来看,分析抽象的句子只要分析其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就可以了,而分析具体的句子还要在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句子的语用平面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4.
叶金胜 《快乐阅读》2011,(12):58-59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对于物体间是否有摩擦力、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性质和方向、怎样计算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摩擦力所做的功,都是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是同摩擦力有关联的,学好摩擦力可以使学生解答生活中许多的问题。摩擦力也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考点,我是从摩擦力的产生、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应用这四个方面去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5.
谢少万 《红领巾》2004,(4):24-26,43
人类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人们之所以能够在其语言交际中作出种种选择,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正是因为语言的这些特性.本文结合语言顺应理论,从辨证的角度,分析和探讨语言各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语言的变异性与商讨性是语言顺应的前提,没有语言的变异性和商讨性就没有语言的顺应性;选择是一种手段,顺应是一种过程、目的和结果.  相似文献   

16.
"消失"是鲍德里亚思考当今世界的一个关键方式,而艺术又是鲍德里亚哲学思考的重要维度,在《濒临消亡的艺术》中,鲍德里亚提出了关于艺术消失的三种可能,分别是纯粹的商品、艺术的共谋和幻觉的消失。纯粹的商品被鲍德里亚视为艺术品伟大的现代冒险,以"绝对对象化"的方式避免了自身的消亡。而在艺术的共谋和幻觉的剥夺中,艺术则真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前者是事物的普遍审美化,后者是过度的拟真,二者使艺术消失的诱惑无法延续,面临着陷入真正消亡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人是人类历史的缔造者,是社会的主体。在人类发展史上,人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直接推动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各个方面的人才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历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历代都很重视人才的任用,人才的选拔,人才的培养。中国先秦时期已经认识到了人和人才的重要性,这段时期的用人思想对于我们正确看待人才在社会中的价值有一定借鉴意义,有助于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看待人才的社会价值,正确对待人才的素质培养、选拔和任用,使人才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的教育学到实践的教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化和科学化是自夸美纽斯以来教育学发展的两条路径,由此形成了思辨决定论、自然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三种教育学知识体系。其共同特点是其所试图建立的学科体系与教育活动本身相悖,教育学知识的价值取向迷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消解教育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唯我性,把目光投向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这个转向是对现有教育学研究中心课题及一系列相应的研究理路、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换。面向实践的教育学要关注生活的价值,由对教育活动及人的成长的外在原因的说明,转为对人的内在的自我批判意识的唤醒和对现实教育的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本文作者通过反思、总结自上班以来的教育生活,得出"享受完美教育生活"的内涵,并总结分析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和德育案例,进而确定自己的德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法的渊源是法的形式的源泉,法的形式则是从法的渊源中产生出来的,是法的渊源的制度化的表述,两者的确有密切的关联。但是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又是两种现象和范畴,在法律科学中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的界限是最易被混淆的。实现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的界分是不断深入的法学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