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马古道是将内地茶叶运往藏族等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的道路,即茶马贸易的古道,而不是用马匹驮运茶叶到藏区销售的道路。内地茶叶输藏始于唐代。迄至宋代,我国茶叶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四川茶叶产量高居全国之首,加上战争的刺激,使得茶马贸易更为发达,宋代茶马贸易主要集中在熙秦地区,青藏道成为茶马贸易的主要道路。元末战乱,四川茶叶生产一落千丈。至明代,四川茶叶生产有所恢复,明政府为笼络藏族僧侣上层,使得川藏路成为贡道和官道,并成为主要的茶道和商道,取代了唐宋时期内地差旅主要由青藏道入藏的地位。清代放宽茶叶输藏,使得由雅安至康定,康定至拉萨的川藏茶道进一步繁荣。川藏茶马贸易古道,在加强汉藏民族间的联系与团结、促进藏汉贸易繁荣,以及藏区市镇的兴起方面,都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惠萍 《寻根》2014,(2):32-35
在河西走廊,粟特商人聚居的第一个城市便是敦煌。敦煌之所以成为东来昭武胡商的第一个重要据点,与其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区的交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被古羌人踩出一条毛路来了,昔称冉駹古道。"天高高,云飘飘,冉駹古道山腰腰……"便是佐证。其后历经人工拓建,就成了驿道、茶马古道。汶川的古羌驿道,东西两路与藏羌民族相通,南北两路为汉人出入之咽喉。自古皆有交通命脉和川西"锁钥"之美誉。  相似文献   

4.
刘松余 《寻根》2013,(4):132-138
3500年前,今天的武汉市汉口城区是一片水乡泽国,在汉口北郊的傍水岗地上,有一座盘龙城。商代盘龙城遗址被发现后,先后被确定为湖北省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入选"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相似文献   

5.
斯瓦希里文化分布于东非沿海,是环印度洋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尼亚沿海是斯瓦希里文化的核心区域。本文通过对东非出土进口陶瓷器和斯瓦希里文化遗址建筑的分析,尝试在全球史的背景下讨论斯瓦希里文化的特点和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殷商明暨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7月26日至28日在四川省广汉市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国殷商化学会和四川省广汉市政府主办,由三星堆博物馆和中国殷商化学会承办的。来自全国各地和台湾,以及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士、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80余名专家学出席了这次世纪之交的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化交流》2014,(9):10-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但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仍然存在,对外文化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还较低,有待进一步加强。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对于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空间、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对于继续扩大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41-142
2009~2010年,上海各出版社共引进2437种图书、输出495种图书版权,“走出去”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为激励在版权贸易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鼓励和引导出版社输出与引进更多“两个效益”俱佳的优秀出版物,  相似文献   

9.
去年底,沪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帆留踪:荷兰倪汉克捐赠明清贸易瓷展》展出了荷兰收藏家倪汉克先生捐赠上海博物馆的93件明朝万历年间至19世纪中国输入欧洲的外销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10.
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进对外文化传播、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区域开放水平。成都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和结合部,地处国家向西开放前沿,是探索内陆开放新路径的重要依托。与发达地区相比,成都对外文化贸易差距较大,总量规模偏小、结构有待优化、对外文化投资缺乏竞争力、促进政策缺失、高端平台数量少,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实施品牌塑造、资源整合、主体培育、渠道拓展策略,着力政策创新、产品创新、平台创新、要素创新,是成都探索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新路径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清代四川地区因"湖广填四川"移民潮而成为其时国内游民众多且活动频繁之区,游民问题亦因之成为清中叶四川官府甚感棘手的严重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清代四川游民群体产生、游民违法犯罪活动以及清廷防治对策等进行简略的探析,指出:清廷对于四川游民问题的防治,可谓煞费苦心,刑罚甚为严酷,但因多属治标之策而非治本之道,故仅能见效一时,而不能长治久安。尤其是其超越法规范畴的酷刑峻法,更是促使游民铤而走险,以武力抗拒官府,成为动摇和推翻清廷统治基础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熊海英 《寻根》2008,(5):44-47
饮茶之风在宋代盛行,上自宫廷贵族下到市井细民都喜欢茶饮,文人士大夫们则因之兴起一种高雅的集会方式,称为“茶会”。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以清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精神为主题,论述了清文化包容与创新精神的含义和形成、发展的基本脉络,具体表现及其历史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就社会地位和政治功能而言,士大夫构成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与士大夫共同对社会实施统治。宋神宗与彦博的对话足以说明这一点。宋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可所不便?”彦博回答道:“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电!”士大夫不是  相似文献   

16.
宋翔凤是常州学派里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舅父庄述祖今家学,并对龚自珍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虽然试图用今经学的理论重新解释经学问题,但由于生活在古经学盛行的年代里,故而治学带有浓厚的“朴学”特点。他以朴学方法治经学,难免存在穿凿附会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灾害多发期。在诸种灾害中,以水旱两灾最为频繁,也最具危害。根据受灾情况,宋人将灾害分为不同等级,并据此进行不同程度的赈济,此举大大提高了宋朝的荒政管理水平,显示了两宋时期在荒政制度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较高成就。从思想来源上看,宋人的荒政等级思想源于先秦时期的相关论述。但是,与先秦时期相比,宋朝的荒政等级管理思想更为明确,也更为制度化,并成为指导宋人赈灾救荒实践的主要原则。从这一点来看,宋朝的荒政等级管理思想及其实践是对中国古代传统荒政的一次重要超越。  相似文献   

18.
试论唐代武官的入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选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影响之荦荦大。历来研究多重于官的选拔制度,而轻于武官入仕途径的研究。本对唐代武官入仕途径做了深入的探索,揭示了唐代武官入仕途径的概貌和趋势,阐述了具体时间的不同,“上之好恶、有司选士之法、因时增损”之不同,仕途相互间的主次有所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内外因素。认为片面地理解唐代“武不殊途”是不能揭示唐代选举制度全貌的。  相似文献   

19.
至迟从西汉中晚期开始,四川地区西王母形象的正面、龙虎胁侍等典型偶像就已经出现,到了东汉时期,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偶像式图像系统。在四川本地从商代晚期以来的偶像传统是它的图像志渊源。四川地区从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就存在一套流传有序的、记载西王母形象的文献系统:最早记载西王母形象的是《山海经》,它在战国时期成书于巴蜀地区;西汉时期出生、生活在巴蜀地区的司马相如和扬雄分别所作的《大人赋》和《甘泉赋》,也对西王母形象进行了具体描述。这些有关西王母的形象的描述,把《山海经》中西王母半人半兽的形象描绘成人形,为四川西汉西王母的形象的出现,提供了蓝本。四川西王母图像从外地传入的观点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刘青松 《寻根》2011,(2):54-56
纪晓岚不善书在当时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昭在《啸亭杂录》中说:"近时纪晓岚、袁简斋太史皆以不善书著名。"不善书的除了纪晓岚外还有那个著名的袁枚。袁枚的字见仁见智,但纪晓岚的书法不登大雅却是实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