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标题中的提法,思想性、政策性、科学性都很强。有些提法往往在广大群众中形成有力的口号,因此报纸上的提法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给读者以正确的引导。比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苏北赶江南,江南更上一层楼”、“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等标题,对解放思想、鼓舞广大群众斗志,起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有说,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因此它是生活的真实。也有说,今日之新闻乃明日之黄花,但它毕竟是历史的真实。新闻是以事实为主体的。用事实说话,由此显得公正与理智。所以,新闻作品中的“我”这个提法,本身有些犯忌。“我”这过浓的主观色彩是否会  相似文献   

3.
在播音创作上过去只提“播音”,而现在“说新闻”、“说广告”的提法都有了。近年采,播音界的学术交流以及业务期刊上,“说新闻”一词也有使用。关于什么是“播”,什么是“说”,以及“说”和“播”的关系,是人们探讨颇多的话题之一。笔者常年在一线从事新闻播音,对此有些感受和思考,在此便结合播音理论,谈谈“说新闻”这一问题。“说新闻”,就是遵循播音创作规律,在把握稿件内容的前提下,运用播音表达技巧,流畅自如地把新闻事实“说”出来,把有稿新闻播得像无稿一样轻松自如、自然、平易。这种“说新闻”的观点是积极的、正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拜读一些报社阐述自己办报思路的文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提法:“压缩‘一厂一店一校一村’等工作性报道”、“坚决摒弃‘一厂一店一校一村’的一般化的工作性报道”等等。应该说,这种提法有一定道理。来自某些基层单位的报道,既缺乏宏观上的意义,又没有新闻价值,只是单纯作自我宣传。对这样的报道,当然应该“限制”、“压缩”乃至“摒弃”。然而,正如任何真理都有它的相对性一样,这种提法也容易使一些报社  相似文献   

5.
有些报纸、杂志、电台和电视台,在报道犯罪案件时,时常出现这样的提法:“当地公安机关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将被告人逮捕法办。”“逮捕法办”的提法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确切的。因为:一、在我国,国家法律只给予各级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这就是说,对公民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定罪科刑,通常称法办。其他任何部门(包括公安、  相似文献   

6.
小报评论要面向群众,既要为群众讲话,也要向群众讲话。我们体会这样做效果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报纸的言论居高临下地发指令、提要求的多,有些言论,一连用十多个“要”、“必须”等等;一些说理性的评论也是生吞活剥地往下灌,不考虑群众是否能接受。群众批评我们:“报小架子大,评论口气大。”在报纸改革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小报主要是办给群众看的,评论必须从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多为群众讲话。如去年5月,阜宁县有些社队干部片面强调“统”,一个队里规定了“十个统”,有些县社干部干脆在会上说,要在“统”字上大做文章。为此我们发表了《在“宜”字上做文章》一文,对不利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执行和完善的提法和做法,作了批评,强调了应该是宣统则统,宜分则分的思想。群众反映这篇文章登得及时,有些干部也觉得澄  相似文献   

7.
许莽 《青年记者》2010,(12):4-4
媒体作为“人民喉舌”和“党的喉舌”之间的关系,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很复杂,讨论起来分歧很多,笔者不想为此多费口沫,只想将两个提法综合起来,仅就“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点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工商报刊常唱的一个主调是:立足工商,面向社会.这个提法肯定是正确的。说它正确.是因为不坚持“立足工商”,就失去了自己的行业特色;而不“面向社会”,又会封闭自己.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报纸的群众性相悻,就可能影响报纸读者的广泛性,从而也就难以作为有影响的报刊走向社会。这样说未免有些笼统,“立足工商,面向社会”,还必须解决如何“立足”和如何“面向”的问题。笔者仅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谈些看法。一、关于如何“立足”的问题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办的报纸,责无旁贷地应当首先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宣传好,配合中心服务监…  相似文献   

9.
屡见报刊上有“读者是上帝”的提法。仅以《中国记者》1991年第12期为例,就出现两处。第43页:“真正把读者当作上帝”;第48页:“这个上帝只能是读者”。把读者尊为“上帝”,本意大家都理解:无非是强调办报办刊的群众路线,增强读者意识,尊重读者意见,把报刊办得更加贴近读者,更受读者欢迎。但是,如果对这一提法细细品嚼一下,便感到有些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0.
刘明洋在2012年第4期《青年记者》刊文表述,大报风范的提出,是傅绍万同志继“新闻强报、特色立报”“以人为本做新闻”“全方位提升舆论影响力”等提法后,对于现阶段新闻传播的更深入思考,是一个带有深层次理念和价值的思路。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报风范”也是对以往各种提法的深化和概括,包容着以前的一些内容,符合新闻发展的要求,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在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条件下。这是培育新闻竞争力。实现公信力、权威性、忠诚性等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读报和听广播中,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有些通讯员在介绍某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时,喜欢用某某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提法,似乎这是某一产品的一次质量的“飞跃”,其实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乃是最起码的质量要求。如果是新建企业,其产品  相似文献   

12.
这世上有许多原本荒诞不经的东西,只因见惯不怪了。比如,看到“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之类的提法,我总感觉很不是滋味!记得在一次记者编辑的会议匕,有位领导郑重提出:“希望有些同志重新将初中语文学好!”就是批评有些人连基本的语言逻辑都不怎么过关的。我当时很有同感,因为我自己就是经常回过头去翻翻中学语文课本的。  相似文献   

13.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两个多月前,赵勇常务副省长来我局馆调研.做了高瞻远瞩言简意赅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全方位提高档案工作水平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要求。我们正在逐项认真地贯彻落实。落实赵省长讲话。关键是真正吃透精神实质。不说别的。就说赵省长的有些提法,真可谓令我们大受触动.够我们“消化”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文风问题,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我们现在来讨论这个问题。首先,有没有“马克思主义文风”这样的提法?好象没有人公开反对这样的提法,可是有些人谈文风不涉及或者不大涉及这个问题,他的态度如何,很难捉摸。所以尽管没有人公开反对,甚至不少人已经使用了这样的提法,我们还是要引证毛泽东同志的一段  相似文献   

15.
《青年记者》2010,(5):1-1
年前去台湾做新闻交流,采访了“监察院”院长王建煊。他说台湾媒体过度意识形态化,同样一件事,有些媒体说是黑的,有些则说是自的,他海外有些朋友相隔几年后回到台湾,感觉“日子不能过啊”。  相似文献   

16.
“新闻要好看”的提法错在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要好看!”这个听起来不错的提法正在一些新闻单位内悄然流行.一些主管领导这样要求记者,记者为把新闻做得好看而冥思苦索。如果说.在保证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力求把新闻报道写得可读性强一些、趣味性多一些、文采美一些,使读者更加喜闻乐见.那么这个提法没有什么毛病。然而.不加任何前提.单纯提倡“新闻要好看”.把“好看”作为新闻的一般要求和普遍特征.甚至把“好看”作为衡量新闻价值、取舍新闻稿件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这个问题就有些严重了。  相似文献   

17.
有些新闻工作者把新闻自由强调到了不恰当的程度,人家提出异议,他拍拍胸脯说:“文责自负!”我不以为然。窃以为“文责自负”说有些“狂”,至少是片面的。“文贵自负”的意思,《中国成语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作者对  相似文献   

18.
林衍 《新闻天地》2011,(12):45-47
“你总问人家是怎么升上来的.这怎么好讲呢?”办公桌的一端,县委书记林庆生皱着眉头提醒,“小冯,有些事情能说不能做,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  相似文献   

19.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把它称之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的观点蔚为流行。《对“第四媒介说”的再质疑》一文对“第四媒介”这一提法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挖掘和理性思考,指出在我国流行的“第四媒介说”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的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新闻工作者在从事理论宣传和新闻报道中,文章不仅要文从字顺,而且观点与提法一定要合乎规范,符合中央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宣传口径和报道要求,要与时俱进。否则,会由于观点与提法不规范等原因,给我们的宣传和报道工作带来被动,甚至带来政治和外交上的不良影响。下列提法尤其要引起新闻同人们的注意和重视。(1)在有关文章中,对台、港、澳的称谓不能与“中”(即中国)并列。不能使用“中台合资”、“中港合资”、“中澳合资”等提法,应使用某地和某企业与台、港、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