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丁丽娟  许佳 《九江师专学报》2008,(1):104-106,115
大理的白族家具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变化,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白族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品之一,特别是它的图案装饰更是体现了其民族特色.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它,就是为了更好的把装饰元素运用融入现代的设计中,也是现代设计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设计师设计传统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维吾尔族装饰艺术中葡萄纹样的简要概括,阐释了维吾尔族在葡萄纹样的表现风格上充分体现出热烈生动的艺术个性:一方面是独具特色的葡萄与花果的组合,另一方面是饱满新鲜的造型与艳丽丰富的赋色;并指出时这种艺术个性的分析,有助于理解生活在绿洲上的维吾尔族对葡萄乃至其他植物的独特认知和体验。  相似文献   

3.
陈功军 《文教资料》2008,(13):58-59
作为一种构成元素和审美素材,"巴旦木"在维吾尔族装饰图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巴旦木"纹饰的盛行不仅体现了地处沙漠深处的维吾尔族人民对与他们同甘共苦的"圣果"巴旦杏的感恩、热爱所产生的"巴旦木情结",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从生活中去挖掘美感、提炼美感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4.
将传统装饰图案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其核心目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所说的继承是精神层面的传承,而不是简单的复古外形模仿,掌握了传统装饰图案中的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运用传统符号语言,才能设计出形神兼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市场需求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5.
明清植物装饰纹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植物装饰纹样受商品经济、手工技艺、外来文化、时代风尚等多重影响,呈现出许多新面貌,是近现代花草纹饰大发展的前奏。  相似文献   

6.
车进 《华章》2011,(33)
中国装饰艺术整合了时代的技术水平和审美情趣,它已远远超越了修饰或粉饰的表面价值,其深层意义就是所谓民族文化之风格与特色.  相似文献   

7.
民族服饰是民族族群外显的文化符号,裕固族服饰无论款型、材质,还是装饰图案及色彩都充分展现着游牧文化的特征,装饰中透着实用的光芒。从裕固族的服饰装饰入手,重点介绍了裕固族服饰装饰的手法、题材及风格,以及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服饰艺术,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马背民族对美的爱好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装饰艺术是一门创造环境的艺术。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进行自身生活环境的美化,直到信息时代的今天,装饰艺术己超脱了低次元向着更高次元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装饰纹样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审美特色。本文掘选代表性历史时期,分析古代装饰纹样的审美属性,为当代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瓦当和其他艺术一样,也是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反映.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既是绘画、工艺、雕刻相结合的产物,又是实用与美术相结合的艺术,在一些古建筑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它不仅给人以艺术享受,同时还是研究我国书法、篆刻、绘画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唐代及以前的木构建筑遗存甚少,学界对建筑彩画的研究多集中于明清官式彩画,对明清之前的彩画研究较为薄弱。然而,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较好地保留了中唐至西夏时期的建筑彩画图像,是丰富我国建筑彩画的重要史料。因此,文章从构图比例、纹样图案、色彩配置等三方面系统分析了莫高窟第361窟建筑彩画的艺术特征,并与现存建筑彩画实例进行对比,发现第361窟建筑彩画装饰藏式风格突出、特征元素丰富,对研究吐蕃时期敦煌石窟建筑艺术和完善我国早期藏族建筑彩画形制特征具有双重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艺术运动是十九世纪末二十纪初欧洲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影响波及包括建筑在内的几乎所有艺术领域。本对西班牙建筑艺术家高迪作品进行个案分析,从建筑造型形态和装饰语言角度剖析论证了新艺术运动建筑必须“致力于实现人类培养和美化的理想”的人思想。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校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与其他院校的类似专业进行比较、研究,结合该专业的教学大纲,提出了该专业在美术教学方面的重点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通过实证调查,探究新疆高校维吾尔语专业汉族学生汉语口语中的维吾尔语化特征,力求探索引起语言变化的内外成因和潜在机制。研究表明:新疆高校维吾尔语专业汉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语法中出现了大量的维吾尔语化特征,语言的直接接触影响是其主要外因,语言模式的竞争是其主要内因。  相似文献   

15.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文化研究成果述要(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化名噪一时,这一时期的音乐研究因史料相对丰富而颇有成果。其研究主要聚焦于乐人、乐器、乐部、乐曲、乐律、乐舞等六大要点。由于研究方式与视角的差异,其成果多有争鸣,尤其针对龟兹乐来源问题、西域乐律乐调的形成问题,出现印度说、伊朗说、中原说等几大观点。此外,西域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程度亦有分歧。章试图通过对各种成果的整理以求管中窥豹,从而梳理隋唐时期的音乐化概貌。  相似文献   

16.
本对新疆境内的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等六个民族群体进行了调查,对其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偏好做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各民族读的阅读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7.
贵州苗族拥有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特征,对其优秀文化艺术的挖掘、保护与发扬,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习水红苗刺绣图案无论从造型、图案上还是色彩上都独具特色,对于基础设计课中点线面的视觉表达及图案的整体造型的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线条是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最简洁最概括的表现形式。自古以来线的演变丰富多样。线条美的渊源,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时期可以追溯到战国、秦、汉而至清,线条广泛运用于陶器、青铜器、雕刻、绘画中。线条的运用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就已经成熟了。这些有着奇特的律动,呈现生命运动痕迹的线条,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学习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中西古代建筑文化为理论基础,中西建筑为比较对象,问题意识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中西建筑的审美特征、审美尺度等美学角度的比较与研究,揭示出中西传统建筑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20.
美式结构浸入模式与加式法语浸入模式是国外双语教育中两种比较成功的模式。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与关加浸入模式相比,尽管形式目的相同,但在实施阶段、教育(学)的对象、教育的本质目的、教育的结果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在借鉴美加浸入模式时,应当结合高校实际,设计适合我国高校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