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差,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等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  相似文献   

2.
正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要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学生都是积极的探究者和知识构建者;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有利的条件;学生的英语技能不是靠老师"教给"的,而是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会"的。其次教师要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思想。传统的教学现象是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什么,就学什么,实际上学生是机械地跟着老师走,根本就没有自己去学  相似文献   

3.
杜建伟 《成才之路》2011,(20):58-58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的有限时间内,提高课堂的效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摆在所有一线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就应该考虑在教学中学生如何学,他们怎么想,他们的疑难将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等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教师就忘记自己做学生时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和谐地发展,更好地去理解、运用教材,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最佳方法来处理问题,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写什么、怎么写,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恰当地去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教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5.
说课是依照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等主要因素,把备课、上课等主要教学过程从理论角度,进行阐述并安排教学内容与程序,选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也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相互进步的过程。会不会说课,能否说好课,是值得研究的。一、说课的目的与作用由于说课中不单要说出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更要从理论角度说出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教和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学。所以,说课不仅能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说课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理…  相似文献   

6.
曾经观摩了一节关于“蝴蝶”的语文课。开课后,老师要求同学们到校园内采集蝴蝶标本,观察蝴蝶形状。30分钟后,学生回到了教室。他们带回的,不仅仅是蝴蝶,还有嬉闹,课堂热闹极了。一堂课,就这样在喧嚣中过去了。听课者一头雾水。课后,我了解到执教老师的初衷是要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自主地学习。这引发了我的思索。是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进行探究,课堂上到底应该探究什么,如何探究?是不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就不要教师的指导、提示和具体要求,也不要检查和反馈,完全由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这就把课改…  相似文献   

7.
以学定教,简言之就是要让教学从过去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转变为"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想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这样做不仅是生本位的体现,更是教育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结构及其系统性,强调知识的传递过程,强调教师自身教法的合理性,出现了"我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我让你怎么学,你就怎么学"的状况,忽视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需要,对教法的接受程度,忽视了主体一方的认识、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令,亦步亦趋,难以挣脱教师预先设定的条条框框,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的课堂要不断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的萌发、伸展、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强调要“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上课前只备教材而不备学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要大大深于对学生的理解,这样就造成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只是流于形式,而在学什么、怎么学等方面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并不考虑学生已知了什么,在预习时了解了什么,现在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又是什么。这种教学,在本质上还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笔者认为,教师要想真正尊重学生,不仅要在教态、教学语言等这些外在形式上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地去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去教学。那么,教师应该了解自己学生哪些方面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以前都是书本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去教,书本上举什么例子,教师就举什么例子,教师教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这样的数学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陷入僵局,导致学生学不了多少。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对教与学的要求总是强调教师须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额定的任务.因此教师就要研究教材,而学生则要执行教师的命令,但是不是每名学生都能适应,所以造成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固定模式,这和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完全相反的.  相似文献   

12.
传统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是学生的主人,每天学什么,怎么学,先看什么书,先看哪一部分,都是老师安排好,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要轻易告诉方向,而要引导他们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的时候,教师不要拖着他走,而要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这就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那么,我们怎么样去指导学生学习,在指导过程中应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十分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为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必须重视"人"的因素。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凭空可以决定的。"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可能达到的情况和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有正确的估计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组讨论这一教学形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与教师也确实感觉到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魅力。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当小组讨论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小组讨论就失去了它合作的意义,即合作的无效性。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讲台上教师费尽心思去讲,讲台下学生却沉闷不语,甚至恹恹欲睡.学生的困惑是: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考试跟着感觉走,分数完全凭运气.怎样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疲软"状态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里.当下各类教辅资料可谓铺天盖地,什么"教材全解""课文诠释"等,这些教辅资料对课文的涵盖可谓全面,此时的语文教师如果还按老套路走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因此,根据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我设计了教学"三步法".  相似文献   

17.
远远看见一张大白纸贴在了布告栏,走近一看,才知是一批学生因期中考试作弊被公布于众。每次考试,学校、老师都要三令五申,强调考场纪律,强调作弊将会受到严肃处分。可这样的事情怎么就屡禁不止呢?“哎,看看,谁又作弊了”,正在沉思间,耳边响起说话声,“有什么好看的,谁不想考试时偷看点儿,谁被抓住谁倒霉呗,无聊”,回头一看,原来是两个学生毫不在乎地笑着走了过去。望着这张极具讽刺意味的大白纸,我想我们应该深刻反省一下了。学校尽管在每次考试前都开动员大会,但每次考试都有作弊学生的名字被公布,这一动员方式并没有对他们产生影响。从学…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但是,在班级里总有这样的学生,他们或者因为性格内向,或者因为没有表现自己的特长而默默无闻。不知不觉间,他们成了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老师,你怎么没叫我练字?这学期一开学,我把班上一些书写特别不规范的学生名单列出来,在班上点名要求他们练字,并强调每天送给我批阅。下课后,一个高个子男生红着脸来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你怎么没叫我练字?”说实话,开学才几天,他叫什么名字我都不知道,我掩饰道“:我没报到你的名字就说明你的字还行!”他立即说:“我的字不行。”说着递…  相似文献   

19.
解读文本是每个语文教师课前必做的工作,准确、充分、多角度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阅读课的前提。作为语文教师要经常变换角度去深入感受、领会文本,或者站在作者的角度,或者站在学生或教师的角度,或者站在其他读者的角度,当然重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要学什么,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怎么教给学生。这样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决定了学生将要学什么和怎么学。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主要立足于“学什么”“是什么”,即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认识,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强调的则是“怎么学”“为什么”,即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探究。对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全面优化设计,即不仅重视对历史知识传授的设计,更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习得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与变化的设计。面对新课程,如何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