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简·爱》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它们作用于小说的四个层面: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衍生,主题的深化,风格的定位。这四层面彼此相关:情节衍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衍生,小说风格是各方面细节的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探讨《简·爱》中的《圣经》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乃至研究该小说。  相似文献   

2.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简·爱》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它们作用于小说的四个层面: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衍生,主题的深化,风格的定位。这四层面彼此相关:情节衍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衍生,小说风格是各方面细节的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探讨《简·爱》中的《圣经》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乃至研究该小说。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A5):22-23
冯小刚导演执导的《夜宴》被称做中国版的"王子复仇记",从题材选择、人物设定、情节设计等方面都与莎士比亚的五幕悲剧《哈姆雷特》有着相似之处。但不同时代背景,使两位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别,一个着力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另一个则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权力欲望。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课文的情节结构《群英会蒋干中计》虽然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节选,但在故事情节上有着相对的完整性,情节紧凑,环环相  相似文献   

5.
《诗经·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妇女问题的名篇,全诗塑造了一个温柔、清醒和刚烈的古代妇女形象。它和稍晚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叙事诗在创作技巧上有着明显不同,无论是叙述方式,情节设置还是描写手法等,都与流行于20世纪20至70年代的西方现代派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6.
《诗经·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妇女问题的名篇,全诗塑造了一个温柔、清醒和刚烈的古代妇女形象。它和稍晚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叙事诗在创作技巧上有着明显不同,无论是叙述方式,情节设置还是描写手法等,都与流行于20世纪20至70年代的西方现代派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7.
曹禺作为现当代戏剧界著名的作家受到了西方戏剧巨擘易卜生戏剧的巨大影响,易卜生主义以及易卜生戏剧的结构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对曹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易卜生的第一部心理悲喜剧《野鸭》在曹禺的《雷雨》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在人物对应、结构艺术、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及其相似,但是在情节框架、写作方式和矛盾冲突中,《雷雨》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因此,毫无疑问这两篇文章有着极强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中国新生代作家郭敬明,他们所处的时代、地域不同,生活的经历也是大相径庭,我们很难将这二者联系在一起。但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在小说创作叙事模式、作品的主题建构、小说情节的逻辑轨迹等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不同时代的相同情节内核两部小说都是以魔幻的方式来揭示人类自身的悲剧命运,虽然消失的是城镇、是人的个体,但悲剧的因子却蕴涵其中。大家都熟悉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百年孤独》与《幻城》的核心模式就是遵循了“俄狄浦斯神话”的原型模式,即预言———逃避预…  相似文献   

9.
吴伟业的《圆圆曲》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在题材和叙事手法上有相似之处,但《圆圆曲》对《长恨歌》不只是继承也有所发展。从主题上讲,《长恨歌》是以国事写情事,而《圆圆曲)是以情事写国事;从结构情节上讲,《长恨歌》采用传统的与时间同步的顺叙结构组织情节,而《圆圆曲)借鉴了戏剧、小说的结构手法,在叙事结构方面有所创新;从语言风格讲,《长恨歌》明丽流畅,《圆圆曲)富葡精工,有着不同的风格面貌。对于歌行体的发展,两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命运悲剧的杰出代表,《雷雨》是中国式悲剧作品的典范,后者对于前者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两部戏剧在结构、主题和情节上都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闭锁式戏剧结构,通过“发现”实现“突转”,进而揭示真相,情节上都包含了许多偶然性的巧合,但在表现主题上,《雷雨》将纯粹的命运悲剧发展成为社会悲剧,在偶然性情节中包含着历史必然性,这赋予了《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实质上的"除霸复仇"故事,《暴风骤雨》第一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所写农民报复性的情感与行为不应受到指责,因为他们报复的对象韩老六或钱文贵主要是被作为"恶霸"而非普通地主形象来塑造的。而且《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非"恶霸"的地主还有隐约的同情,对农民干部内部的霸道行为也有所批判。真正涉及道义问题的是《暴风骤雨》第二部。"除霸复仇"的情节模式使文本具有了叙事张力,而失去这种张力的《暴风骤雨》第二部也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艺术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打金枝》的产生至成熟呈现出从正史到野史、戏曲的发展轨迹。剧中主要人物身份都与《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资料所录相符,而“打金枝”的经典情节则未见记载,《资治通鉴》只记载了郭暧与公主口头相争一事。《庆丰年》、《隋唐演义》、《满床笏》、《唐宫二十朝演义》、现代《打金枝》等文人创作先后增加了“拜寿”、“打金枝”、“连升三级”等具体情节,并提炼出了表现“郭氏一家富贵”和“唐代宫廷礼仪与民间礼仪的冲突”等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3.
“穿越”题材的文艺作品近年来备受青年群体的青睐。它的流行是青年自身与社会发展互动的结果。“穿越,,作品在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满足了当代青年人追求自由、彰显个性以及渴望自我实现的心理,迎合了青年反传统、非主流的审美趣味。同时大众传媒以及同辈文化在青年时尚流行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现当代小说的意境营造与心理揭示、人物性格与情节延伸等多方面研究,说明"尚三"这种审美思维机制在中国哲学意识和文化精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以较强的惯性力和向心力影响着中国作家的思维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讨厌"和"厌恶"是一对近义词,在主观情感上都有反感、不喜欢的意思,但"厌恶"比"讨厌"不喜欢的程度要重些。"厌恶"只有动词词性,"讨厌"除了做动词,还可以做形容词。在语义上二者有词义轻重、搭配对象的不同;在语用上也存在概念义和语境义以及语体色彩的差异;在句法上与不同的宾语连用时的情况,以及能否进入把字句等诸多问题上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科学发展观,正是针对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偏离了社会之"善"(不损害一人利益而反应和体现所有公民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一味地追求"善的型"(生产力或者国民经济总量)这一问题。党和政府正是是站在历史的特殊发展阶段,对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总结和理论反思,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之善"标明了最终的路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马丁的第八天》采用了二元对立的情节模式,这种模式的背后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碰撞与扭结,反映了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东西方文化选择中的焦虑。小说在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人类的寓言,在张马丁与张王氏的身上,能够清晰的透视到世间的荒诞与人类苦难绝望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8.
“寓言”、“重言”是《庄子》一书的主要表达方式。寓言取材广博,借助一切外人外物来论“道”,占全书的比重最大。重言是包含在寓言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两者均以“藉外论之”为手段。重言是指以人物形象为主角的寓言,包括传说、历史中的人物及作者虚拟的得道之人和普通百姓。形式上大多与对话体和语录体相仿,主要通过刻画他人言行而取得“真实”的效果,占全书的7/10。寓言、重言的使用,体现了《庄子》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舞剧主要以演员的肢体语言和音乐来展现戏剧冲突,由于舞剧的特性与职能所决定,它不擅长去表现错综复杂的戏剧情节,隐晦的人物关系与以及人物心理矛盾。舞剧《一把酸枣》群舞过多,冲淡了双人舞的叙事抒情表现。过于复杂而隐秘的人物关系,很难靠演员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推动舞剧发展的关键动机设置也不够合理。这些,都是这部舞剧的硬伤。  相似文献   

20.
《失乐园》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弥尔顿的最伟大诗作。它的题材取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但并不是对这一经典的简单描摹和扩写,而是在英国清教影响下进行的阐释,充分体现出英国清教的教义和信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