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学教育肩负法律人才培养和法制完善的培养目标,探讨和谐社会背景下法科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形成面向社会需求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是当前法学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导向作用,明确高校本科教育的办学目标与办学定位,强化人文精神培养,增加法学文化修养环节,加强旨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课程,来完善当前法学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高校法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法学教育观念,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我国高校的法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对此,应借鉴外国法学教育模式,再结合我国的法学教育实际情况,在法学教育中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急剧发展的社会需求,法学人才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迫切需要加快调整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介绍国内外法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法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国外培养模式方面,如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重视司法考试和法学人才的分类培养、与实务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开设大量的阅读与写作训练等。国内培养模式方面,如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变革与实践能力提升,重视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包括个性化发展与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科竞赛与涉外型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5.
“法本法硕”与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本科起点法律硕士培养问题引发人们对法学教育基本问题的重新思考。现有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导致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无论从法学教育的内在规律,还是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角度看,"法本法硕"有望成为法学人才培养的主导形式。法学教育应当以"法本法硕"为契机,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站在研究生教育的延长线上重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法学本科课堂教学案例讨论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一直是值得师生充分利用,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法学本科课堂教学中,案例讨论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有效而必要的途径。在法学专业课堂教学中,探讨行之有效的案例讨论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现实的社会责任感,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的双赢,满足社会对法学人才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7.
惠州学院法学专业学生从2008年起参加司法考试,考试通过率逐年上升,至2010年考试通过率为50%左右,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准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促进了法学教学与国家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和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衔接,但在司法考试的冲击下,法学教育也出现了应试教育的某些苗头。今后法学专业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国家司法考试,又不能离开社会各方面需求而仅仅围绕司法考试来运行,要不断探索新的法学教学和学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矛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学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三对主要矛盾,即精英教育的培养理念与实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法学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矛盾,供过于求的现象与供不应求的实质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要转变法学教育理念,调整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惠州学院法学专业学生从2008年起参加司法考试,考试通过率逐年上升,至2010年考试通过率为50%左右,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准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促进了法学教学与国家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和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衔接,但在司法考试的冲击下,法学教育也出现了应试教育的某些苗头.今后法学专业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国家司法考试,又不能离开社会各方面需求而仅仅围绕司法考试来运行,要不断探索新的法学教学和学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法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行的法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传统的传承性教育模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未能在教学中得到足够重视。改革传统的传承性教学模式,进行法学教学改革,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法学专业人才,成为法学专业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法学教学中应突破传承性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职高专法学教育是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法律职业改革的趋势和需要,高职高专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转换。要在继续提高传统法学教育质量的同时,根据社会需求重新确定高职高专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培养的方式与途径,着力探索和构建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符合社会进步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卓越法律人才"是教育部与中央政法委共同拟定的培养高素质、高质量法律与法学人才的目标和定位。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现行法律教育中对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认识,分析现有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存在的认识冲突和理念差异,指出了导致法学交易体制、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所存在的矛盾。文章在尝试提出对卓越法律人才的正确定位的基础上,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设定具体实现进路,以期在当前环境下共同探讨出一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法律人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贡年英 《中学文科》2006,(12):105-106
新课标要求政治课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配合学生身心发展、能力发展的历程,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2005年的江苏试卷就体现了新课标改革的思路和理念,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社会实践,首次将新课标中要求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引入政治试题。今后我们在备考中要高度关注研究性学习,掌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这种试题的不同类型作简单的解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关系密切,但又不能拘泥于此,因为法学教育应当是多层次的,“门槛型”、“精英型”与“名流型”是法学人才的多元模式。法学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法律的规则——规则的操作与技能——形成规则与指导操作的法学理论——形成法学理论的文化背景与思维传统的法律体系说的外部灌输,而且应注重促使学生从法律的他律转化为道德的自律乃至法律信仰的“内心培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学教育的门槛效应、优化效应与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这种过于强调传授和接受知识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造成了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不利于培养全球化大背景下所需要的新型人才。而要改变目前面临的英语教学问题,关键是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阵地,法学教育关乎人才培养的成败。目前,高校法学教育模式存在学生法治思维意识淡薄、教学方式线性单一、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育不足及反馈机制严重滞后等问题,反映出高校培养的法学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为此,需要完善法学体系,培养法学思维,丰富法学教学方式,构建长效的实践与反馈机制,优化高校法学教育,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教学中,法学是一门基础课,当代大学生都要懂得一些法律基础知识,现在社会非常重视高校法律课程,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对法律方面人才的需求,要想培养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需求的法律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8.
法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法律应用人才是独立学院法学实践教育的关键。增强学生理论服务实践的能力,就要充分利用好法学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活动这一实践模式。其中法律义务咨询实践模式、法学知识竞赛实践模式、法律沙龙实践模式、法律演讲实践模式、法律电影鉴赏模式、法律知识讲座和报告模式、学生法律网站建设模式,都是大有裨益的社会实践模式,可以促进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法学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与法律职业实践的分离,是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诊所法律教育模式是在传统法学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新尝试,它借鉴医学院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有针对性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以“准律师”的身份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援助,使学生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法律执业技能,并在办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律师思维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必须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与调整。高等法学教育应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考试制度,从而更多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