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斯诺提出的两种文化分裂出发,指出通识教育是解决两种文化分裂的途径,并以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和英国哲学家怀特海为例,谈谈由通识教育产生的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贡献:然后介绍了中国接受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最后则是作者对当前国内学校教育中两种文化分裂现象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
汤苗苗 《文教资料》2007,(14):24-26
教育的内容包括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在以培养人才为首要职能的高等教育领域,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孰轻孰重的争论尤为激烈。笔者以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大学中,人文教育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人文环境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而科学教育可以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文章就两者的内在联系性展开讨论,并指出一些有利于两者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界定 ,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论。其实这两者之间在教育过程、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上都有一致性 ,由于两种教育各具优劣 ,实际教学中只有将二者相互结合 ,相互补充 ,使之共同发展 ,才有可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 ,任何将二者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4.
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而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键又在这两类课程的整合。本纲要即是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整合的探索,意在寻绎一条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5.
杜威与赫钦斯关于大学通识教育之争始于二人有关通识教育理念问题的论争,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演变为双方的持久论争。从1936年至1945年前后,这场论争经历了三个阶段,涉及通识教育目标、科学与职业教育范式和名著教育价值等重大问题。杜威等人批评赫钦斯迷信“永恒真理”和古典权威,轻视经验科学与社会需要,更有否定民主之嫌;赫钦斯等人则回应这是对其观点的误解,竭力阐明名著教育的理智价值、道德意义及其与民主的关联。论争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对方的观点,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通识教育的价值取向而非根本目的,其论争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框架,并推动人文学科获得了与科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水文化具有真、善、美的诸多品质,其本身天然的具有了教育的功能。并且由于水文化可以反映国家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涵盖众多人文社会学科,那么将其应用于高等教育特别是相对缺乏人文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学,积极围绕水文化开展人文通识教育,可以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格。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最高价值取向,其实现有赖于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倡导和发展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人文”综合素质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百年来的内忧外患,我们对于科学与人文的认识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一方面是对于科学技术的片面认识,即将其从西方文化的母体中割裂开来认识,从物用的层面来认识。另一方面则是人文精神的失落,传统的价值标准、思想理念被丢弃,而新的又没有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9.
从通识课程改革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都是为了纠正现代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从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一方面是对通识教育的补充;另一方面,又促进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中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国通识教育的开展有了较大进步,但实施过程中仍遇到一些瓶颈。基于此,文章探讨了我国通识教育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期助力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大学通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大学通识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特征、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和性质、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与人教育并非独立的两种教育,而是同一教育的两个方面,二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有科学与人的含量不同。基于此认识,所谓“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整合”未免有失偏颇了。  相似文献   

13.
王珏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1):165-166
大学英语是一门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在大学英语中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创新精神,促进自身文化发展,以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偏重于语言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人文通识教育的理念下,对教学方式、教材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和人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关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相对而言的。在我国本科教育阶段,进行通识教育或是专业教育应由社会需要而定。各层次高等学校在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方面应有所侧重,准确把握自己的目标,形成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5.
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人文和科学的融合不仅要求在意识和理论上,更要求体现在实践和生活中。我们应认识到人文和科学融合的重要性,并为其创造条件,应用于教学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人类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分离与融合的交互发展态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两种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两者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在关联性,正因如此它们之间的互动才有了理论和现实上的可能。而且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教育的自身发展诸方面来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还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文化:儿童科学教育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的科学教育严重地扼杀了儿童的好奇心,未能很好地培养儿童对科学文化的理解与接受。这一方面可以归因于我国传统文化本就缺乏科学文化的基因,而当初从西方引进科学教育时也忽视了科学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受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对立观念的影响,我国科学教育一直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轻科学文化素养的培育。今后我国儿童科学教育应充分重视科学文化的宣传,才能真正促进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部分,深含着文化的信念与价值,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的年轻一代,维护国家、民族认同与归属的使命,并坚守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构建与延续文化认同是通识教育的精神与动力,也是其生长、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通识教育必须转变"横向移植"的形式化取向,强调中国的文化认同;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建立自己的通识教育,担负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把科学文化熔铸进人文文化之中———再谈文科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大连大学陈利平厉红沈阳音乐学院吴厚兴关键词: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素质20世纪,做为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空前迅速的一个世纪即将过去,人类正怀着思虑与希望迎接新世纪的曙光。当我们站在21世纪...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更加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型人才。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呼唤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兼备的创新型、全能型大学生。在通识教育理念逐渐深入影响我国高校办学方式的今天,在通识教育视域下探究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亦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