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裔感性”是赵健秀等华裔美国文学先驱者追求的衡量亚裔美国文学的标准,表明了一部分亚裔作家为同胞在美国主流社会争取平等权利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亚裔美国人长期以来被视为美国社会的局外人,其历史也被美国K-12历史课程标准所忽略。通过分析美国10个州K-12历史课程标准内容,发现这些州的亚裔历史课程标准在年级分布、事件数量、时间跨度和内容深度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围绕着“亚裔移民”“反亚裔移民”“亚裔美国人的贡献”“亚裔美国人的民权活动”四个主题,描绘出亚裔美国人不同的历史形象。然而,这些州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亚裔美国人历史存在着断裂性,未能清晰、完整地呈现其历史;忽视亚裔美国人所作的社会贡献和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活动,并倾向于将亚裔美国人描述为“被压迫者”和“外来者”;忽略亚裔美国人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完善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亚裔美国人历史,促进历史课程标准内容的多元化,需要加强亚裔美国人组织的支持,推动公立学校的族裔研究,使教师形成批判性历史教学思维。  相似文献   

3.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范式与理论关键词研究》是一部展示近四十年来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产生、发展总体概貌的著作,它将理论探索与文本研究相结合,梳理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厘清亚裔美国文学的若干批评范式和基本理论范畴,分析亚裔美国文学理论关键词在不同时期及不同批评范式中的呈现,堪称亚裔美国文学批评“理论简史”。该著作为亚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文学正名,深度阐释亚裔美国文学理论关键词和多维度解读亚裔美国文学,一方面呈现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史图,另一方面为研究者提供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理论关键词索引和文本批评范例,在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史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亚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是当代亚裔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种族或族裔背景是身份认同的基础。亚裔在美国一个半世纪的开拓历程中,他们的身份认同经历了以下几种变迁:暂居者(侨民)、族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和正在生成的一定程度的多数族或族裔美国人。而第一种身份认同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体现了亚裔美国人对美国社会文化的接受和适应,也反映出美国多种族社会中复杂的族群认同现状。  相似文献   

5.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主要是在反叛欧洲文学的基础上发展的。其主要内容为对美国传统文学批评进行研究,并提出不同观点,但研究中心主要为美国文学理念。由于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在发展中坚信,亚裔美国人的族裔认同为美国民族认同的一部分,在发展文学批评思想中,应将亚裔美国批评思想予以认同并诠释,以此作为美国民族认同,并将美国传统文学批评理念进行完善以及诠释。基于此,主要对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民族思想进行研究,以期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亚裔美国批评文化,以此提升其在国际文学中的地位,并为未来批评文学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1986年春天,亚裔美国人获得了威斯汀豪斯科学天才研究奖中的五项最高奖,这是美国中学生所获的最高荣誉科学奖学金。亚裔美国学生在学术能力测验中的数学分数一般可得到520分(总分800分),比白人学生高30分。虽然亚裔美国人只占美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21,(1):81-88
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亚裔文学选集,《美国亚裔作家》以"源流之源"之势赋予了美国亚裔文学"真实"意义,展现了美国亚裔文学发展的立体化图景,开创了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史学先河,并以"教科书"模式践行了亚裔行动主义,推动了美国亚裔运动的发展,同时其独到深刻的"编""论"模式也对后来的美国亚裔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彰显了其传承价值。具有多重价值的《美国亚裔作家》应当在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上"复归"到其"应有"位置,"弥补"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的"断裂点"。  相似文献   

8.
来美国求学的中国学生与其他亚裔学生一样,大多非常刻苦勤奋,周末也往往会抽出一天甚至两天的时间去实验室加班,因而比起美国学生来,成果出得较多。我的导师是亚裔人,嗜烟好酒,脾气暴躁。但他十分欣赏亚裔学生勤奋与扎实的基础知识,也特别了解亚裔学生的心理。因此,在他实验室所招的学生中,除有1人来自德国外,其余5人均是亚裔学生。他干脆在实验室的门上贴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4,(A1):21-23
在美国一百年间亚裔美国人的固定形象从"苦力"变为了"模范少数民族",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本文揭示这一称谓下压抑的真实情况。这一称谓给亚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亚裔社会的问题得不到社会关注,同时也使亚裔与其他处于劣势的少数民族特别是黑人产生了冲突,因此亚裔只有摒弃这一固定形象的桎桍才能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0.
《甘加丁之路》是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以“写作就是战斗”的创作态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以关家为核心的两代华裔美国人的生活,其中穿插着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美国流行电影,还有《甘加丁之歌》等文本。本文将以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为依据解读小说中作者对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男性“傅满洲”“陈查理”式的固定形象刻画的抨击,和对部分华裔为了名利放弃华裔种族特性以迎合主流社会“甘加丁”式的处事方式的讽刺。  相似文献   

11.
每年,哈佛大学各种族和民族的录取人数都保持着惊人的相似性。只有在极少数年份,哈佛录取的亚裔学生人数会超过以往。每年,哈佛大学各种族和民族的录取人数都保持着惊人的相似性。只有在极少数年份,录取的亚裔学生人数会超过以往,但在接下来几年,达到标准的人就会特别少,这就更足以对哈佛大学“定罪”了。最近,哈佛大学陷入了种族歧视的舆论旋涡和法律纠纷之中。2014年11月17日,美国非营利机构“大学生公平录取组织”(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亚裔作家的崛起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多元文化社会,盎格鲁.萨克森后裔占美国人口的大多数,而美国的少数族则指的是印第安土族、非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如今,进入美国的移民中有80%来自亚洲和拉丁美州,而亚裔移民在美国又是人口增长最快、最具民族文化差异的社会群体(Chu & Schuler 1992:93).   ……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华裔文学在主题、意向、文体、风格和特征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特点,尤以汤亭亭和赵健秀为个中翘首.汤亭亭深入探讨华人女性的生活并对女权主义运动给予极大的关注;而赵健秀则力图打破陈腐的模式化华裔形象,创立全新的华人男子汉塑像.尽管"赵、汤"之争削弱了美国华裔作家作为华人社会代言人的力量,但它同样是美国华裔文学正在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从2002年开始,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支票诈骗”犯罪行为,犯罪组织庞大隐秘,其成员大部分为亚裔和南美人。不少银行深受其害,仅在加州,半年的犯罪金额就超过了3000万美元,而警方因为无法掌握此类团伙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所以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15.
种族差异是美国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而亚裔则是其中处境特殊的少数族群.在过往的百多年间,亚裔群体经历了"被歧视"到"被神化"的经历,他们在高校招生中遭遇了系统的被"逆向歧视":许多美国高校以种族多元化为由对亚裔学生设置了限额,亚裔学生必须要比其他族群学生表现得更优秀才可能被录取.针对亚裔学生的歧视和限制在美国各地存...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亚裔正在崛起,已成为支撑美国发展的重要力量;华裔的崛起扮演了亚裔崛起的主要角色;美国社会对于亚裔的崛起持有惊、赞、哀三种态度;目前的美国对亚裔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亚裔的崛起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成长》2007,(9):87-88
最新一项研究发现,说不好英文是影响亚裔男性移民心理健康的最大因素,而对于亚裔女性而言,出生地是否在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们是否会有更多的心理疾病。这项调查显示,不到四分之一的亚裔移民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但这仍然好于其他族裔的美国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布劳瑟姆是美国亚裔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美国》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在美国的菲律宾人的生活和奋斗历程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评价他的作品 ,可以揭示他的作品对现代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生民视角”是华裔美国作家通过界定、书写和明确华裔美国人的身份,以便对抗东方主义主流话语强行赋予华裔美国人的文化形象,来实现“还我美国”的社会政治目标。汤亭亭借助赵健秀所提出的“生民视角”看到的华裔美国人的实际问题,在《孙行者》中为怎样才能实现“还我美国”这一最高目标提供了一个答案。汤亭亭在《孙行者》中对阿新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华裔社区的建构和华裔主体的构想,触及了建构华裔身份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化与和解——解读《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辰晖 《海外英语》2011,(10):287-288
寻找自我定义与在美国社会中的个体认同是描写第二代亚裔美国人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中心主题。谭恩美的《喜福会》传承了亚裔美国文学先驱们所开创的这一传统,尝试了将亚洲的文化遗产和美式的期望合为一体,小说描写了四段母女关系,他们所要要承受和跨越的,除了代沟,还有日渐式微的古老中国文化和势不可挡的当代美国文化之间的巨大鸿沟。《喜福会》不但表现了在中国人移民美国的历史中的个人悲剧,同时也表现了一种文化在经历变迁时的艰难。《喜福会》本质上并非是一部关于分化的小说,它所写的是女儿和母亲之间的和解,也是对亚裔美国人挣扎着实现中国背景和美国自我之间的妥协的纪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