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句子分析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这是基础。动态分析就是对句子进行语义和语用分析,语义和语用只有通过句法结构才能体现出来。但句法分析不是自足的,它必须依靠语义、语用的分析才能自足。“只有抽象的句法关系,而无语义语用的句法结构,不可能成句;只进行句法分析而不进行语义和语用的分析,也不是缤密的句子分析。”①语法分析的目的是说明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关系,因此,语法必然会涉及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在折句时,我们要使三者科学地结合起来。“使语法分析做到形式和意义相…  相似文献   

2.
句子有具体的句子和抽象的句子两种存在形态,抽象的句子是指脱离具体语境跟现实不相联系的孤立存在的句子,具体的句子是指跟一定语境或某种现实相联系的句子。区别具体的句子和抽象的句子,对认识句子的的性质和特点、对理解和运用句子都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判断句子的合语法和不合语法。从句子分析来看,分析抽象的句子只要分析其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就可以了,而分析具体的句子还要在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句子的语用平面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3.
在句子的语用平面上 ,由于表达的需要 ,句法成分可以移动其静态位置 ,移位不改变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只改变语用功能。移位可分为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移位 ,其语用价值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不是句子的分析方法,而是短语的分析方法,充其量也只是对抽象的句子所作的句法分析,这种传统的所谓句子分析方法注重句法兼及语义,但排斥语用,分析的“句子”实际上是排除句调 以及“挂在句子身上的语用零碎”以后剩下的词语组合。汉语的句子有具体和抽象之分。具体的句子是形式、意义和 内容的三位一体,可以进行句法、语义分析,而不能进行语用分析。语义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把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既可以分析抽象的句子,也可以分析具体的句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析句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句子的语用平面上,由于表达的需要,句法成分可以移动其静态位置,移位不改变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只改变语用功能。移位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移位,其语用价值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汉语句子的结构分析,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把句子置于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来进行分析,也就是对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进行分析,分别确定如下成分:主语,谓语(句法);施事,受事等(语义);话题,述题(语用)。本文讨论有关“把”字句的语用结构分析的若干问题,谈谈如何检验、确定“把”字句的话题成分,以及话题成分在话语活动中的实质功能。  相似文献   

7.
简评“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目前语法学界影响很大的“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进行了评价。文章认为,“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建立在对汉、英两种语言词组结构和句子结构的简单比附的基础上,所谓“词组的构造原则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不是汉语的真正特点。“词组本位”只能在静态的词组平面上进行句法分析,而不适合于句子层面上的动态分析,不便于归纳句型,它不是一种自足的语法分析系统。因而,这种语法体系的“科学性”和“简明性”是值得怀疑的。最后文章提出了把动态的句子分析和静态的句法分析结合起来,对句子进行全方位扫描、分析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用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对台上坐着主席团进行句法分析,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都有其局限性,而语义特征分析法使我们的语法研究进一步实现了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在语法研究中,只有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并重,才能使语法的静态描写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9.
双宾兼语句是指双宾语句中带兼语的句子,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式。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对双宾兼语句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征进行分析,能够更全面了解这种句式的特点,从而加深对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语篇分析(Text Anlysis或称Discourse Analysis)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是指对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进行的超句法分析。其理论冲破了语法学只局限于研究句子本身及其结构的框框,而是研究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和句子在语篇中的作用和地位。其主要特征是,语篇中句子之间存在语义的连贯,语义的连贯必须符合逻辑,语义的连贯通常由衔接成分完成,句子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识原则。  相似文献   

11.
由于表达的需要,句法成分可以移动其静态位置,移位不改变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只改变语用功能。移位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移位,其语用价值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2.
句法结构规范的根本目的是使句子的意义表达清晰,形式丰富,有相应的语用价值。由于使用者群体或个体的原因,一些句法结构的演变形式能提供较为丰富的表义形式,同时意义表达明确,具有较好的语用价值,而有的句法结构则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甚至影响语义的表达。因此,区别不同情况的句法结构演变情况,予以这些句法结构不同的规范措施,有利于句法结构的健康发展。对于影响语义表达的,应当加以限制,对于促进语言表达的,则应容许使用乃至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产生是为了传递信息,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交流,因此能够正确地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地接收语言所要传递的信息,从而达到交际的效果也是语言理解的最终目的。句子是语言意义表达的基本单位,是篇章分析的基础,因此句子理解在语言理解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在对句子进行处理时,一般要进行基本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以构建出句子的结构和意思。本文主要讨论了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在句子处理中的运用,并且以模块论和互动论的争论为基础简述了在句子理解中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产生是为了传递信息,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交流,因此能够正确地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地接收语言所要传递的信息,从而达到交际的效果也是语言理解的最终目的.句子是语言意义表达的基本单位,是篇章分析的基础,因此句子理解在语言理解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在对句子进行处理时,一般要进行基本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以构建出句子的结构和意思.本文主要讨论了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在句子处理中的运用,并且以模块论和互动论的争论为基础简述了在句子理解中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语法分析中句法、语义、语用的三位一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法分析中要区分三个平面——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这三个平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具有三位一体性。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时,要注意把握三个平面的三位一体性。从而使句子从静态分析达到动态分析,这也将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歧义”是语言中实际存在的一种现象。就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同表层句法结构的关系来看,我们认为,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歧义。”语法的歧义,语义的歧义,语用的歧义。它们分别属于语言的三个不同平面:语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探讨和区分这三个不同平面的“歧义”,可以帮助我们较正确地分析确定歧义语言片断的结构层次、歧义的语义内容、歧义的语用价值。“歧义”有合理的歧义句,有不合理的歧义句。合理的歧义句是由语言结构或语言表达所致,不合理的歧义句,完全是由于表达上的缺陷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词汇语用学的语用充实理论,以"专有名词"和"确定性描述语的指称用法"为例阐释了句子的语义内容和命题陈述之间的关系.根据语用充实理论,说话人把句子的语义内容和语用因素相互结合陈述的是句子的语用充实命题,至于其他的命题,只有当它们和语用充实命题相关并且是语用充实命题的必然结果时,说话人才对它们进行了陈述.  相似文献   

18.
把词组成分等同为句子成分,把中心语也作为句子成分;认为定语、状语、宾语、补语不是句子成分,这都是把句法分析和句子分析混为一谈;“静态句的分析等于词组分析,”则是把句子等同为词组、句子分析等同为词组分析的理论前提。二分法的析句原则是句法语义范畴,传统析句法的原则是句子语义范畴.明确两种析句法的不同原则是分清两种区别、联系的基础.分析句子,可将直接成分分析法作为分离词组成分和句子成分的一种形式化的手段,采用两种析句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正> 汉语语法体系靠什么方法来建立,它的体系应怎样构成,是语法学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用语义功能与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建构一套新的语法体系,其根据是语法的研究不能离开语义,语用,但语义、语用是复杂的,而统领它们的语义功能是明晰的,语义功能对形式的反映规律性更强。汉语语法体系的构成,我们认为是句型、词类、句法分析三大部分。这三大组成部分将构成汉语语法体系的全貌。现将三大部分依次分析如下。 一 句型是语法学最重要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如何使句子归纳完全,否则将使体系产生漏洞。显然,从形式到形式的方法是难以将句子归纳完全的。例:  相似文献   

20.
语序分为句法语序、语义语序和语用语序。现代汉语的基本句法语序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即SVO,不存在所谓的宾语提前的OSV或SOV的语序。现代汉语旬式多样化,即同一种意思可以用各种各样不同的句式来表达的语言现象是在语用因素的驱动下产生的,对一个句子进行分析时不但要进行句法分析,还要进行语用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论元结构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对SVO语序进行比较充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