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们追求幸福需要以社会道德作为先行的条件,然而仅仅依靠社会道德并不能实现幸福,因为其对于实现幸福最多只具有工具意义,而无法体现幸福的实质.但是,当社会道德内化为公民自身的道德时,它就既具有条件、工具的意义,同时又具有要素、目的的意义.事实上,公民要实现人生的幸福所必需的因素便是道德,良好的道德能够提供积极的氛围,激励个人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并且,一个拥有良好的道德的人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能够获得人们的尊重与社会的认可,能够提高自身的自信心,而这些都体现了幸福的实质.我们应该从道德能力的提升、社会制度的保障和培养"德福一致"的信念三个方面保障实现社会公正与"德福一致".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幸福问题历来是人们关注的两大问题,但所强调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道德与幸福的问题日益成为我们重新审视的问题,而道德与幸福的统一则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道德和法律分属不同的规范体系 ,二者即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通过探讨道德与法律以及“德治”与“法治”的辨证关系 ,可以看出“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是由两者内在矛盾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也只有走“德治”与“法治”的相结合的道路 ,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中利益矛盾的道德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跟不上高校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 ,教师的科研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关系处理不当等原因 ,导致了高校教学科研中的利益矛盾 ;调节教学科研中的利益矛盾 ,应遵循“严谨治学 ,勇于探索”的道德原则 ,并按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具体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5.
矛盾运动的"相持状态"与"相持矛盾"本质属性一致,并互为条件与依存。相持矛盾是重中之重,是紧联社会实际的矛盾,对之认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自己”运动的表现,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传统的“用消灭矛盾的方法来解决矛盾”来处理和解决问题是一种错误的方法论,因为它违背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绝对性,抹杀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想用一劳永逸的的办法来解决矛盾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矛盾是动态且发展的,构建新的矛盾来解决旧的矛盾,是“矛盾论”的精髓,是矛盾规律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相持矛盾是矛盾学说的重要要素,居于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特殊阶段,具有阶段性、广泛性、长久性、复杂性、激烈性、过渡性、艰难性、妥协性、排斥性等本质特征.它是矛盾斗争中的关键点,因而是考察矛盾运动发展过程的关注重点.相持矛盾的解决涉及若干原理和多种方法.这些原理和方法对解决国内外长期悬而未决以及难以处理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矛盾修辞法将相互矛盾甚至相互对立的词语组织在一起,构成词面上的自相矛盾,形成修饰与被修饰或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 矛盾修辞法的主要构成有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 本文首先分析了矛盾修辞的构成,其次从"整合理论"角度分析矛盾修辞法,最后介绍了矛盾修辞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纪德的作品表现出对“人”的强烈关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触及社会深层的敏感问题。他作为精神导师,不屈服于传统道德,用文字做武器,与现实进行抵抗。本文通过对小说《背德者》中人物与故事的分析,提取出纪德对人生的体验和态度。  相似文献   

10.
在晚明时代的劝善运动中,阳明将目光关注于下层社会秩序如何重建,他利用谕俗文等形式,强调劝善惩恶应双管齐下,通过记录彰善、纠过的道德手册以改造民风;与强调良知自律的心学主张不同,阳明强调在道德行为的背后自有神明诛殛及余庆余殃的果报规律存在;为实现端正人心、安排秩序这一心学理论的终极理想,可以充分利用戏子等通俗文化以激发起人们的良知,通俗文化中所蕴含的因果报应,秋毫不爽的果报思想是极易感化人心的。心学与劝善的密切结合充分表明道德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正提上议事日程,而德福如何一致应是儒学不得不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日常道德与理想道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种种方式所形成的道德可以叫“日常道德” ,它为个人确立了基础的价值观和行为态度 ;社会所提倡的道德往往高于多数成员的水平 ,可以称为“理想道德”。个人如何接受理想道德的问题就转化为怎样将日常道德提升为理想道德的问题。对日常道德的关注也体现了伦理学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本质与原则,以及如何获得幸福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较系统地创立了幸福学说和幸福理论.深入探讨幸福观念的基本内涵、内在精神和实现路径.并结合实际分析柏拉图的幸福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所具有的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大方略,落实在教育战线上,有一个“以德治教”的问题,进而落实到具体的学校上,有一个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德治”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幸福观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社会的宏观背景上,还是在个体的精神世界中,处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幸福观同时存在着传统的幸福观、西方传人的幸福观、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幸福观等多种观念的综合影响,并且呈现出功利化、实用化、物质化、享乐化及个人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幸福观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内容,穆勒把幸福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穆勒幸福思想包括对幸福内涵的界定、幸福与快乐、幸福与德性及个人幸福与整体幸福等。基于功利主义的视角,辩证地探析穆勒幸福思想,以期对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启示价值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矛盾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难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而冲突或冲突性话语往往会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而充分地了解冲突或冲突性话语,分析其内在运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为冲突性话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该理论,冲突性话语是冲突双方语力博弈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冲突双方模因域相互竞争的体现,它充分反映了模因在冲突性话语中的动态竞争性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功用主义的系统化者密尔对美德的看法植根于功用的基础上.在此前提下他又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讨论美德:其一,美德是幸福的首要工具;其二,美德自身可以成为目的;其三,美德由工具到目的的转换依赖于人的社会感情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摘要:跑步健身对提高国民体质,特别是增强学生耐久力具有突出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跑步痛苦与快乐的两重性和跑步苦乐观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跑步痛苦客观存在,但被过度放大;2)跑步的中间状态是潜在的快乐,容易被忽视、也容易被低估;3)接纳痛苦比挑战痛苦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实际能力;4)跑步快乐的感觉是坚持跑步的重要理由,发现快乐、承认快乐、培养快乐、宣传快乐是排解痛苦的有效手段;5)苦乐观教育是跑步教育的核心问题,具有方向性,在当下严重缺失。旨在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决策和体育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学生跑步锻炼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是古希腊时期对幸福问题论述最深刻,最系统的人。他将幸福定义为“灵魂的一种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认为幸福就是至善,是需要外在善作辅佐的,是通过学习和努力得到的。同时他还指出了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个体幸福与整体幸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