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论《灶神之妻》的三维叙事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恩美的<灶神之妻>既继承了<喜福会>中对异质文化冲突、母女关系、族裔属性等主题的探讨,又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述话语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作品中,谭恩美搭建起三维叙事空间结构,将华裔母亲和美国化的女儿之间的现实矛盾和冲突放在小说的开端;将一位饱经夫权压迫、战争创伤和种族歧视的华裔母亲放在小说叙事的"前景"地位,赋予她"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视角,讲述人生的经历;同时又将中日战争置于小说叙事的"背景"之中.第一个维度揭示出美国社会中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表现了作品的深度;第二个维度凸显华裔女性的形象和声音,体现出作品的力度;第三个维度以历史事件丰富作品的内涵,深化作品的主题,赋予作品以历史的厚度,并在西方读者中获得一种"移情"的效果.从形式技巧入手对谭恩美作品加以分析,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审美视阈.  相似文献   

2.
"风"与"骨"是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的文艺美学范畴,从构成文章的两大要素——情、辞角度看,"风"侧重对情的美学内蕴的规范,表现为一种灵动的活力;而"骨"则侧重于对辞的美学内蕴的规范,表现为一种静态的品质."风"、"骨"都源自作家的"气",它们是作家之"气"赋予作品的内蕴之美."风骨"和"采"达到圆练的统一,才是作品理想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如何写好作文批语呢?我认为教师的作文批语必须具有赏识性和鼓励性. 一、认真赏识的批改态度 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4.
《家园》     
正《家园》作品意境深远,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草原的空旷辽阔跃然纸上,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之大美。作品以棕色为基调,画面整体观感和谐统一;构图新颖,通过裁剪主体拍摄物的手法,将"拍摄减法"运用到了极致。作品寓情于景,内容与题目相呼应,赋予了人类情感,家园即是情感细腻化的表现载体。  相似文献   

5.
《京剧瞬间》是陈其钢以京剧为音乐素材创作的两首钢琴作品中的一首,作为一首中国当代钢琴独奏作品,作曲家赋予其主题材料多元的音响形态表达,使作品主题在呈示与发展的过程中以变奏的手法构筑两个京剧过门核心音乐素材。本文将探寻京剧"行弦"和"二黄"音调素材下具"有限移位调式"思维的独特音响建构方式,剖析作品多元的音响形态。  相似文献   

6.
罗海云 《中小学德育》2021,(4):37-39,65
在新的历史时期,盐渎实验学校以"开心农场"为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以求真的泥巴情结,让劳动成果落地有痕;向新的种子要素,让劳动创造磨砺意志;尚美的幸福根植,让劳动精神淬炼灵魂。  相似文献   

7.
小铜铃     
金华县汇长中学第二届幼师职业班的同学“近来创作了几百篇作品”,校刊《白沙溪》分两期刊登了部分故事、儿歌。本刊从中选了几篇。木匠选料或许有偏差,我们选登的这些作品不一定是“精品中精品”,但是,它们能反映同学们良好的学习成绩,体现老师们辛勤的劳动成果。幼师班的同学们,“不燃烧,必将熄灭——这就是规律。”(苏·奥斯特洛夫斯基)当你们走上工作岗位,给孩子们讲,给孩子们念的时侯,可不要忘了创作更多的好作品寄给我们。  相似文献   

8.
陈博 《华章》2011,(10)
长期浸浸于福柯的思想,笔者发现:其思想贯穿于<伤心咖啡馆之歌>这部作品中体现在艾米利亚身上的身份政治与自我建构问题的探究.笔者以为,以福柯视角凝视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他者,揭示出作品中"他者"建构的外部权力运作机制,并且探究"他者"的"自我"如何突破话语权力的桎梏得以重塑与成长,得以赋予作品以谱系学与伦理学双重意义,从而达到在"出入"文本的同时开拓对世界看取方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地理作业的批改形式与评价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份作业都可以看成学生思维劳动创作的作品,教师只有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鉴赏学生的作业,学生才有被珍视的感受,就会更加认真地对待下一次的作业。批改时,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角度上思考,尊重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理解学生、体谅学生;感受学生整洁的书写,揣摩学生奇特的思维,体会学生跳动的心灵,领略学生多彩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日本武士小说和中国武侠小说都是在一定的国民精神文化土壤上——武士道精神和武侠精神——生长起来的小说类型。藤泽周平的武士小说一改常态,描写江户时代末期底层武士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塑造非典型武士;他创作中的"转向"赋予了其作品独特的"疗伤作用",其深层次的内涵则是对武士道文化的批判反思和对现代人内心渴望"真情"的观照。新生代武侠小说家徐皓峰作品中展现出了"反类型"特征。在他试图解构"侠"文化符号的野心之下,是对"侠"文化发展困境的反思。藤泽周平反常态的成功创作经验和徐皓峰的"反类型"尝试都对中国武侠小说这一类型文学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启示:实现文化超越,将"侠"精神解构为矛盾的人自身所作出的自由选择之行为。  相似文献   

11.
银杏产业是泰州重要的特色产业。近年来银杏产业市场低迷。泰州银杏产业要走出低谷,必须发挥五大效应:以质抢机——发挥独特优势效应;外引内兴——发挥双轮推动效应;回归百姓——发挥大众消费效应;灵活经营—发挥体制支撑效应;转型升级——发挥功能转换效应。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49):133-134
项目式学习主要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规划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种动态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系统化地运用于"微项目"案例学习中,可以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到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鼓励学生创作出与项目相关的作品并展示劳动成果。文章主要讲述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教材"微项目"践行项目式学习理论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一部声乐作品(小到一首歌曲、大到一部歌剧或清唱剧)的美感效应的产生,必须经过这样一个流程:作品——声乐家的审美再创造即歌唱(包括剧场演出、音像磁带、唱片等一切视听手段)——观众(或听众)欣赏活动——美感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一."以诗为词"——突破诗尊词卑的词论苏轼词的突出特点是"以诗为词",他"以词的躯壳而赋予诗的神气"。"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诗为词",简单说来,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相似文献   

15.
论李叔同诗词的“旧风格”与“新意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诗歌变革运动"诗界革命"致力于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倡导"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的李叔同(弘一法师)受"诗界革命"影响,其诗词作品具备"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特点,表现有三:思想性——以传统名士心态含现代人文情怀;艺术性——以古典形式美感含多元文化养分;美学风格——以华夏美学精神含个体生命境界。既代表启蒙运动时期新旧文学交替、东西方艺术碰撞的共性,更突显佛教思想与人文情怀融合升华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林允艳 《中国教师》2009,(Z1):341-342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学校的管理也赋予了新的内容,新的要求,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我认为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争创一流"的管理理念,突出"四抓",实现"四个一流"。"四抓"是:抓"硬件"——改善办学条件;抓"软件"——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抓"教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四、抓德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实现"四个一流":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多以"意义的不确定"和"空白"构成多层面、开放性的空框结构,这种结构赋予读者对文本进行阐释和想象的极大自由,召唤读者主动参与作品意义的最终建构与完成.  相似文献   

18.
徐仁凤 《英语辅导》2008,(1):120-123
本文通过对20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作品——《一个迷途的女人》中人名的分析,表明作者在构思人名时,将人名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9.
<正>"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已逐渐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引领着当下的教学实践探索。毋庸置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赋予"大单元设计"新的内涵: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目标与内容的高度整合,强调评价贯穿始终的"评——学——教"一致性。然而,实践中的单元学习仍然普遍存在着"断"的弊端:情境创设呈现花样频出、蜻蜓点水的虚无;学习任务成为单摆浮搁、流于形式的点缀;  相似文献   

20.
《韦护》是丁玲于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她首次将革命者形象纳入作品中,是丁玲从个人主义文学向革命文学开始转型的标志性作品。作品以五四运动前的社会为故事背景,以瞿秋白和王剑虹的爱情悲剧为原型,借作品中韦护与丽嘉爱情的不幸,来表现当时的社会中恋爱与革命、文学与政治之间是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的。在20年代"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兴盛的时代背景下,《韦护》一直以来被赋予"革命加恋爱"模式小说的内涵,曾一度被定义为"革命加恋爱"小说模式中的不成功之作。然而,《韦护》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学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是一般"革命加恋爱"作品中所不具备的,不能够将其简单地纳入"革命加恋爱"范畴中。本文将从《韦护》的文学独特性入手,进一步阐释和解读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