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一、让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语文课标中,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还没有读准字音,句子还没读通顺,教师就匆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着急用大屏幕展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低。因为学生对语文整体还没有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  相似文献   

2.
在在英语课文教学实践中,我实施了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疏导为辅的语言训练过程,其模式是:预、读、讲、启、听、练.预:即学生在课堂上预习要学的课文.预习前,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学生借助字典拼读单词、试读课文.读:即学生轮流朗读单词和句子.拼读有错的,先由另一学生正音,最后由教师校正.讲:即由学生讲解句意,归纳小结所学过的内容.启:即对学生读错、讲错的词句,教师要予以启发,经过学生的"苦苦思索"后,教师再行点拨.听:即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读、边想、边记.练:即对所学内容都要进行练习、检查、巩固.通过学生对课文的范读、领读、问答、复述等形式,进行语言强化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拼写生词、连词成句、转换句型等练习,对学生掌握词、句、文等情况检查验收.辅导学生自学课文的这六个环节是一个灵活有  相似文献   

3.
庄亚云 《云南教育》2000,(21):26-27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费时多、收效低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原,但我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过多的时间花在课文的讲解分析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充分阅读,乃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学生读课文读得不到位,对课文的感知肤浅,因而不能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运用。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充分发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综合效应,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读正确,把握实质性整体   一篇课文的整体,应包括由字词句段及标点构成的外在形式和由思想感情等构成的实质性整体。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抛开了学生…  相似文献   

4.
(二)尽早阅读的具体操作  1.阅读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紧跟作者思路,围绕课文主线学习字、词、句、篇。若学生跟不上作者思路,只学一些杂乱无章的知识,读写能力就难以提高。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读为主,同时加强复述和概括,并自始至终围绕课文主线,按“整体—部分—整体”的基本模式进行训练,核心是教给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抓课文主线有三种方法,一是分析文题,二是研究始末段,三是概括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就是要围绕课文主线,探索作者写作思路,在整篇中学习遣词造句…  相似文献   

5.
一堂语文课,一般要有“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拓展延伸(或比较鉴赏)”三大步骤。整体感知可以从宏观上把握课文的概貌,构建起全文的语义图像,形成对课文的初步印象,为微观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程度,直接影响对课文的学习效果。但是在通常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不够重视,常常是一开头就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入手,一下子沉入对字、词、句的分析之中。由于学生缺乏对课文的整体综合印象的把握,其思维通道没能接通,所以对老师的讲解茫然不知所措,头脑中所留下的印象支离破碎,知识…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不可分,一篇好的课文就是一篇好的范文,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余兴,唤起学生创作的激情,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从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做起,课堂练句,由练句到仿段、仿篇,由仿篇到创新,这样既符合"读为基础,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原则,又能培养小学生习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加强练句,丰厚累积语文课强调多练,不是把学生引进题海,而是教师围绕学习目  相似文献   

7.
我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注意学生读和写能力的培养。我每讲一篇课文,尤其是精读课文,都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写文”的学习情趣。具体做法是通过启发学生读懂课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哲理句、优美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句子,并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句子含意、意境的理解,或让学生模仿写出相类似的句子,或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写出有创意的句子,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整篇课文和写作的能力。下面是我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了几篇谈论语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的文章,对其中的一些观点颇有同感:语文课不应当只是教课文,而应当教阅读、教语文。所以会有这样的同感,在于我至今所见的语文课,大多仍然是以教课文为主的,即以理解课文内涵为主要目标的。这样的语文课,无论教师采用传统的分析讲解方式还是时尚的设问导读方式,学生所获,多半还局限于对课文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长期以来阅读一直处于语文教学的边缘地位,学生很少有读的时间与机会,大多语文课题只是在进行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式讲解,这直接造成学生阅读水平低下。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对阅读教学更为重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呢?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相似文献   

10.
课文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增加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如今,加强培养小学生的课文阅读能力已经成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教师应当打破传统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弊端,避免"填鸭式"等落后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本文以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为主要研究目标,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进行策略探究,以期促进小学阅读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阅读环境下,提倡学生读"有文脉的书",引导学生抓文章的脉络,开展整体阅读。即从"课文题目""关键词""重点句"等"文眼"入手,整体感知,而后回归整体,全局把握,从而改进阅读策略,优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生词——读课文——翻译——讲语言点"的固定模式进行。对课文中的语言点花很长时间讲解,却忽略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严重违反了语言的交际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结果学生经过了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突出体现学生的"读",以代替教师大量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内涵,并模仿范文的方法来写作,达到"以读促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看,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笔者以为:培养阅读能力既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又是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因此,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集中到一点,就是在阅读中教会学生阅读.本文专就这个问题略谈浅见,以其得到同行的指正.为了在阅读中教会学生阅读,阅读教学必须以组织和指学生的阅读实践作为贯串于阅读教学全过程的主导活动.因为,第一,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第二,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是要经过科学的严格的阅读训练才能养成的;第三,阅读训练的根本途径是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从这个角度来看,阅读是讲解和练习的基础.教师的讲解不能离开学生读懂、读会、读熟课文的需要.为此,应从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固有的规律性知识,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能力的需要而讲.教师指导练习必须以学生读懂课文为前提,要在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的语言和思想的基础上,为巩固和扩大阅读的效果而练.我们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总喜欢多作讲解和分析,不愿腾出时间来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长期以来阅读一直处于语文教学的边缘地位,学生很少有读的时间与机会,大多语文课题只是在进行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式讲解,这直接造成学生阅读水平低下。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对阅读教学更为重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呢?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林泉玉 《教师》2014,(16):30-31
当今的阅读教学把课文教得支离破碎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成效。究其原因,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完美往往在初读课文的环节走过场。课文初读,首先必须做到"读通读顺读准确"和"整体把握",还要做到让学生在"感知重点、难点、精彩点"和"留下悬念"的读中产生探索求知的动力和欲望,从而充满激情和期待地投入到深读课文中去。只要老师肯钻研、因文施教,指导初读课文也能异彩纷呈,亮点频现。课文初读教学应该在"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实"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整体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大的语文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塑造学生的个人形象。阅读教学的方法日益更新,更多的语文教师越来越关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语文课文讲解中问题设计的"主问题"的设计是细节设计之一。现今,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繁多,课堂提问碎、杂、多、偏等使得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成效低,"主问题"的应用使语文教学有张有序,使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8.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读为主的策略 ,教给学生自读方法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形成语感 ,受到思想情感熏陶。以读代讲。 我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让学生反复读顺课文。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思路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发现、感悟的读文层次。这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进行思考。先要求观察第一幅图 ,问 :“小鸭说了什么 ?”要求学生回顾课文 ,用文中的话以读代答 ,并启发学生注意句末的问号 ,想想小鸭子这句…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层层深入对话的过程。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初读——读通读顺读正确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学习课文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回课文,便急急进入讲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李爽 《教学随笔》2016,(10):115-116
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整体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大的语文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塑造学生的个人形象.阅读教学的方法日益更新,更多的语文教师越来越关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语文课文讲解中问题设计的"主问题"的设计是细节设计之一.现今,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繁多,课堂提问碎、杂、多、偏等使得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成效低,"主问题"的应用使语文教学有张有序,使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