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巴古碉群现状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关于丹巴大碉群的调研报告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丹巴概况,第二部分是古碉概况,涉及古碉的文献记载和情况,造型与类型,建筑工艺,古碉的功用,分布文物保护级别与范围。第三部分为古碉价值评估,涉及历史文化价值,民族宗教价值,建筑艺术价值,旅游价值四个方面,第四部分是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2.
从丹巴到扎坝,到泸沽湖,构成了一条神秘的女国文化带。走婚、石碉、黑陶、猪膘、苯教、白石崇拜……构成了女国文化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丹巴高碉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巴高碉群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早期是作为战争和民居两用的,后来仅作防御外敌入侵之用。但修建 高碉的建筑艺术逐步被运用于修建藏族民居,使高碉文化得到了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村古聚落,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是极富潜力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值得深入挖掘,大力开发.1聚落一词,初见于佛经,原有“固定于上”的意思,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中亦常有记载.如《汉书·沟洫志》曰:“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大概除都市之外的村落、民居、集镇,均可称为聚落.存在中国广大乡村的古聚落是中华各族人民聚集生产、生活的最初形式,是在中华民族社会发展演进和历史文化长河中已形成的,存在着固有的特点和价值.中国乡村古聚落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目前不断发掘的乡村古聚落看,有始建…  相似文献   

5.
分布在大渡河流域的丹巴羌族,于清乾隆年间由岷江流域迁入。在清代,他们是为清政府“驻守关卡、把守降番”的屯兵,藏族称之为“嘉卡布”,汉族称之为“屯兵娃”。现代丹巴的羌文化已不完整,更多的是融入了嘉绒文化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四川羌族地区的碉楼(以下简称“羌碉”)是目前我国记载最早的碉楼建筑,是中国杰出的建筑代表,在羌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12”大地震增加了羌族文化保护的难度。羌碉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本文首先提出羌碉文化,同时在如何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试着对其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做出一些建议,以促进羌族地区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锦 《科技文萃》2005,(10):166-171
"我会因高碉而再来" 1983年当我第一次踏上丹巴的土地,站在峻峭的高山峡谷之中凝望着无处不在的高碉,同那位曾经将丹巴视作"新大陆"的法国神父一样,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心灵的震撼"!心中许下了"我会因高碉而再来"的诺言.然而,这一诺言的实践却一直等到了20多年后的今天.  相似文献   

8.
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景观基因法”研究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外在表达及其传承特点,是对文化地理学关于“文化景观”理论的发展。各地古村落景观之所以千差万别、多姿多彩,其根本原因在于影响景现形成的文化基因的不同,尤其是传统的原始图腾、民间傩戏、宗教信仰以及地方文化等因素对景观基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掌握聚落景观要素的基本构成的基础上,建立区域聚落景观的识别系统,有助于区域景观建设和文化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9.
重建视野下:对羌族罗则、基勒的人本文化价值解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羌语“罗则”意为石砌高碉,“基勒”指石建的民居或寨房。“罗则”、“基勒”是羌族家因重建的首要目标。它们是物质家园,也是人本的精神文化家园。在举国之力重建的视野下,我们应当厘清羌族建筑文化的重要内涵,探究其人本文化价值,以便使研究更好地为羌族物质、精神家因重建服务,使羌族永久性建筑的重建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0.
红军于1935年6月和10月先后两次抵达丹巴,并在丹巴留驻10个月。丹巴是红军长征在康巴藏区建立第一个具有党、政、军、群组织的革命根据地。“丹巴藏民独立师”是红军历史上第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武装力量。丹巴有着丰富和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