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读:整体感知,知晓“窃读”之意。 一读《窃读记》,我发现课文题目很特别,引人深思:“窃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很快深入文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书店,快乐着作者的“快乐”,惧怕着作者的“惧怕”。原来,“窃读”是作者童年读书的一种特殊方式:她常常光顾书店而从不购买书籍,趁老板不注意美美地享受读书...  相似文献   

2.
从简洁、抽象的数学语言中辨别、选择、整理和组合有效信息,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理解是关键,但理解的基础又是"读"。可见,阅读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能力和手段之一。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把阅读引进数学教学,通过理解"读"、质疑"读"、比较"读"、拓展"读"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读、读得懂、主动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读”这个概念作了阐释和分类,介绍了各种“读”法的特点及作用。作者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论述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种基本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25日晴经过校、县、市的层层选拔,我校张爱梅老师的学生,在"国兴杯"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了一等奖。黄海之滨仅100多名初中生的农村学校,爆出这样的大新闻,犹如水珠溅在沸油里,顿时炸开了锅。这位时常抵触考试、在同事中颇有些微词的教师,却创造了一个语文神话,再次引发了我对语文教育的诸多思考。十多年来,她任教班级的语文考试成绩并不突出。因此,学校一直没有让她任教初三。每年初二期末,都是她与学生难舍难分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他们在美读、裸读、深度对话中,仔细地咀嚼、推敲文本,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从而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还可以适时地增加语文课堂的"温度",通过这些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说法,可见,读书自古以来就是多么重要,而在语文学习中读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有些汉字意味极长:“错”与“读”即是。先说“错”,错明明是一种糟糕,但“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个了“金”字。邪了!难道“错”真的有金子般的价格?细细地想想,还真的是这么回事。这就是错误乃是一种教训,能从反面给人以启发,每经历一次错误,也就聪明了一点,这便是“错”字带“金”的道理。我们所说的“失败乃成之母”和“吃一堑长一智”,是说“错误”有用,它能使人猛醒。从这一点上,也的确其价如金。让我们再看读书的“读”字。“读”这个字左侧为“言”,这好懂———书中的确有“言”。人们读书时,的确能读到不少“至理名言”。那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人们读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读过以后,会从中得到或多或少的启发,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把这些启发或教育用文字写出来就是读后感,也叫读书心得或读书体会,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熟读文本,“凡读书……需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了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朱子所言,点明了朗读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读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还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  相似文献   

10.
“读”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直接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在阅读课上,对“读”的训练还不够重视,存在不少问题。究竟怎样进行阅读课“读”的训练,提高它的质量呢?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4月23日在文学界有着特殊的意义,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都逝世于这一天。为了纪念他们,西班牙人就在这天赠书、读书,开展一系列与书有关的活动。后来,这种习俗逐渐在全世界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2.
置身于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之中,“读书声声声入耳”,我感到由衷地高兴。近几年的阅读敦学改革,充分突出了读的地位和作用,让书声琅琅重现课堂,我认为这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成功之处,应该称颂和继续发扬。但听罢读书声,冷静思考,在应充分肯定这种局面的同时,双觉得对阅读教学的“读”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这里的"读"是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现在涉及这一话题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因为当大家都在大谈特谈"对话"、"预设与生成"等的时候,读似乎成了一盘冷门菜,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然而,我认为,读  相似文献   

14.
读乃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最重要的教法之一。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都对读做过肯定与推崇。三国时的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更是人所皆知。元人程端礼也曾把“读”比作“销铜”,意思是说只有把文章读好了,才能写出各种好文章。从这些描述中都可以看到“读”的重要。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  相似文献   

15.
朱莲莲 《考试周刊》2012,(85):55-56
长期以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中学语文教学陷入了“少、慢、差、费”的困境,以致形成了苦教、厌学的恶性循环。而造成高耗低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学生读、写的训练,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两种能力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方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毋庸讳言,我们的阅读教学的钟摆总是行走在“讲”“问”之间,不是讲个不停,就是问个不休,再不就是练个没完。而“读”,充其量也只是被视为“蛋糕上的酥皮”,偶尔用来“点缀”一下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7.
“阅读课是阅读训练课,所谓阅读训练就是读书”。 “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读书乐趣。  相似文献   

18.
读为何物 读为何物?有何重要意义?重新审视读之要义,对我们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五一”黄金周,我们迎来了中国·青海郁金香节。郁金香节的来临,让古城人民沉醉在五月的精彩和美妙中,自豪的心情宛如勃勃绽放的郁金香花,每一个人的眼里饱含着喜悦,每一天的生活充满情趣。虽然今年的“五一”长假,不像往常那样外出旅游休闲,但我在故乡———西宁领略到了另一种同样美好的意境。我去过的城市说来也不少,但没有一处的夏天能像西宁这样气候宜人,舒适美丽。西宁人以“夏都”而感到自豪。在中国·青海郁金香节期间,处处一片节日景象,热闹非凡。在匆匆的人流中,有到青海来参加郁金香节盛典和旅游的朋友,有市民出来休闲放松的,也…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先生曾说:读书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的益处多多,无需多言。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文化修养,不能不多读书、读好书,当然前提是先要会“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