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秋白是近代历史上最早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学之一,他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发表的章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分析了孙中山先生成长为一个革命家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贡献,客观公正地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为孙中山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政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孙中山一贯重视政党的功能。孙中山认为政党应具有制定目标、表达利益、社会动员、政治社会化和整合社会的功能。孙中山对政党功能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孙中山的建党思想也随着对政党功能的认识而演变。孙中山的政党思想具有突出的与时俱进性,但是,由于孙中山的政党思想一直片地过渡期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如何处理国民党与其他党的关系,如何处理党政关系,孙中山心目中的政党政治的含义是什么等。因而我们对孙中山的政党思想也应以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眼光看待。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联俄政策的形成,不单纯是苏俄帮助孙中山和孙中山单方面转变的结果,而是双方互动、共同努力的结果。苏俄对内、对外政策的转变,是孙中山确立联俄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苏俄对内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对华方面采取灵活务实的方针,转变对吴佩孚、张作霖的态度等政策调整,对孙中山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孙中山对外政策的转变和联俄政策确立。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原因新探杨华山谈论孙中山离不开辛亥革命;反之,谈论辛亥革命也离不开孙中山。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孙中山的评价及辛亥革命各方面的论述为史学界所瞩目,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有些问题仍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革命思想形成的问题,是史学界长期以来有争议的问题之一。笔者对史学界存在的某些观点如孙中山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刻,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1],即孙中山一开始就是革命的这种看法持不同意见。我认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寻求救国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在几经失败后,才坚定了他革命的信念。研究孙中山应把他与他所处的整个时代结合起来,从而较全面地认识孙中山早期革命思想形成的问题。孙中山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从改良主义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形成的过程,具体可从三个时期来认识:一、香港兴中会成立前孙中山的…  相似文献   

6.
洪门致公堂曾经与孙中山关系密切,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贡献良多。但是,在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后,致公堂因在国内立案事与孙中山渐生矛盾,关系愈趋愈远,与孙中山在政治上的死敌陈炯明则日趋接近。1925年10月,中国致公党成立,陈炯明出任致公党总理,直至1933年去世,其间对致公党多有谋划。陈炯明对致公党的影响,在其生前死后都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评的主要内容是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它包括以下三方面:一、孙中山利用外资思想产生的几个前提,即振兴实业和实现民生主义的目的,国际市场资金充裕,国内外经济思潮影响,国内外利用外资实践的启示;二、孙中山利用外资思想的基本内容,即外资的用途,利用外资应坚持平等互利和市场化原则,利用外资与维护国家主权相结合,利用外资的形式,利用外资应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培养人才相结合,利用外资须抓住相遇;三、对孙中山利用外资思想的几点评价,即利用外资是孙中山开放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利用外资思想的可行性问题,孙中山利用外资思想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1928年蒋介石北伐后便借口实现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开始了其长达20年之久的“训政”。蒋介石一再声称他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并标榜其“训政”是对孙中山训政思想的继承。其实,蒋介石的“训政”无论在原则上,还是在内容及目的等方面,和孙中山都截然不同。蒋介石是以个人独裁专制篡改了孙中山主权在民并还政与民的“训政”初衷。  相似文献   

9.
人治在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孙中山人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政党思想和政治体制设计中,孙中山人治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环境,个人人格,理论认识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孙中山追求人治的目的,从政党而言,在于实现党内统一,加强对党员的控制,从政治体制设计而言,是为了实现其万能政府的思想,而然,由于孙中山选错了手段,最终葬送了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伦敦蒙难真相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联络会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1895年由于计划泄露,遭到清政府破坏,29岁的孙中山受到清政府的通缉,被迫亡命国外。1896年,孙中山流亡英国,在伦敦清使馆蒙难。脱险后,孙中山用英文写了《伦敦被难记》一文,文中...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与毛泽东是中国近代史前后相继的领袖人物,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除了马列主义和中国传统化外,还应当包括孙中山的思想,本从西方化的角度,论述了孙中山,毛泽东的化思想,在阐述他们继承和借鉴方法相同的基础上,着力地挖掘了毛泽东与孙中山在西方化方面的认识差异。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联俄思想的发展过程叶昌友近几年来,史学界对孙中山联俄思想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对于孙中山联俄思想的发展过程,至今未见专论。为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希同仁指教。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长期革命斗争的生涯中,为了...  相似文献   

13.
虽然新化运动与孙中山从事的革命活动都是为了反击封建复辟势力,拯救中国,但孙中山并不支持新化运动,其原因是:新化派与孙中山对当时的国情认识不同,双方选择了不同的革命方式:孙中山不赞同新化派对中国传统化的彻底否定,主张对其继承,改造。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支持,并不表明其支持学生的新思想,而是对学生的政治行动和爱国精神的同情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研究孙中山的近代化思想与反封建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孙中山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其局限性,进而肯定孙中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出实现中国近代化途径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与我国植树节3月12日是我国植物节。这一天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为什么我国植树节要选在孙中山先生的忌日呢?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他的故居生长着的那棵年已112岁的檀香山酸豆树,是在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山先生,从美国留...  相似文献   

16.
<正>在对孙中山晚年政治思想和活动的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孙中山生前并未讲过“三大政策”一词,“三大政策”概念是共产党人首先使用的。据此,一些人便否认孙中山曾有过三大政策,而断言三大政策是共产党假造出来的。那么,三大政策究竟是孙中山亲自确定的,还是共产党假造出来强加给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概念是否符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利用外资的开放思想的形成是孙中山广涿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经济思想的精髓的必然。学习西方、利用外资的思想,是孙中山先生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振兴中华、实业救国、造福民众的爱国精粹的体现。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的形成,无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虽然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由于种种原因无缘付之实践,但对于这一思想的形成因素作深刻的研究,是有着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陈炯明是老革命党员,孙中山开府广州时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922年6月16日,他率军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叛变孙中山。凌晨两点多炮轰观音山总统府时,由于形势危急,孙中山要怀有身孕的夫人宋庆龄先行撤离,但宋庆龄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坚持留下来分散敌军的注意力,让孙中山先行离开。后来虽然她与孙中山都安然脱险,但因过于劳累和紧张,惊动了胎气,不幸流产。此后再也没有受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伟大思想表现在多个方面。毋庸讳言,在孙中山宏大的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孙中山思想的一大特点。根据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前后变化,以1894年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两个时期经济思想的演变不仅体现了孙中山由一个改良主义者向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的历程,同时也反映出孙中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孙中山前期的经济思想比较集中地反映在《致郑藻如书》(1890年)、《农功》(1891年前后)、《上李鸿章书》(1894年)三篇文章中。《上…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前吴稚晖对孙中山的认识由浅至深,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折射出孙中山领袖地位确立的艰难历程。1903年初,吴稚晖加盟革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大力宣传和坚决捍卫孙中山的领袖地位及其革命主张,成为孙中山早期革命事业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