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生代散文是指活跃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一批中国老年散文作家在人生暮年创作的散文。这些散文展示出作者所独有的洒脱与超越。对现代主义手法的引入,使他们的散文在关注人生与社会的题材上更加灵活和深刻。无论在文化人格架构方面还是艺术特质方面,都是后来者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清新朴素,满蕴着诗意,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着千千万万的读者。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选的朱先生的五篇散文,无疑都是中学生学习的典范。但遗憾的是,由于这些散文都是写于新文学发轫之时,其中使用的很多标点符号与现在的规范用法不一致了。编者们为了保留原作的面貌,没有予以修改,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少困惑。另外,一些同志编标点习题也选这些散文中的句子,这就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困惑。我们认为,应该把这五篇散文中的标  相似文献   

3.
五四以来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中,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派"小品散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这一派散文强调体现作者的个性和趣味,在语言方面,将口语、欧化语、古文、方言杂糅,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俞平伯早期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正是这样一种白话美文的典范,代表了当时散文创作的某种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菊莲 《教师》2010,(22):110-110
朱自清对文章的语言很重视,有一些关于文章语言的独特见解,其中最具个性和独创的是他散文语言的口语化。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经过逐步地探索和一步步地努力。形成了一种堪称典范的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5.
纵观新时期二十余年的中国散文艺术,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能够基本代表新时期散文主要艺术成就的,是一批有鲜明艺术个性的散文作家各自创作的“系列化”散文作品。这些散文的成功主要是源于作家们自身具有健全的主体文化品格,即有坚实的生活基础,有渊博的学识修养,有锐意进取的艺术创新精神,还有高度的审美自觉性。这些“系列化”散文,为中国散文走向新的辉煌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朱白清对文章的语言很重视,有一些关于文章语言的独特见解,其中最具个性和独创的是他散文语言的口语化.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经过逐步地探索和一步步地努力,形成了一种堪称典范的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7.
正正考·教学案例·二○一四年十二月15[教学目标]1、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品味文章清丽自然、淡雅幽美的语言。2、赏析语言表达技巧和方法,学习鉴赏抒情散文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言:朱自清散文——"白话美文的典范"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的《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章之美,除冰心外,文要算他了。"他的散文语言清新幽雅,感情深沉隽永,历来被视为"白话美文的典范"。《荷塘  相似文献   

8.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作品。作者分析了这一典范作品在艺术方面的独特的美——语言美、技法美、层次美。  相似文献   

9.
在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特别是第三学段,散文占很大比重,有如《梅花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类的记叙性散文,也有如《匆匆》《白杨》《山中访友》之类的抒情性散文,还有少量的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文质兼美,既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典范,又能给予学生文化熏  相似文献   

10.
梁衡先生打破政治叙事的沉重与晦涩,将散文的美感融入红色经典的叙述,"让红色经典更丽"。红色经典是个思想的富矿。梁衡先生认为,关注红色经典,一是因为想给读者讲述一个真实的党史和故事;二是想传达老一辈人高尚的人格典范;三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这些红色经典对我们当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集《背影》在现代散文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称现代美文的典范,为后人的散文创作树立了标杆。其典范之处表现在主题的多样性、语言的独特性和结构的严谨性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末中国散文史上的奇观--老生代散文(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生代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一批活跃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老年散文家,在他们的人生暮年,又创造了艺术生命的辉煌,为20世纪的散文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散文展示出学者、作家所特有的历史哲学;他们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对当代文化本体散文的回归具有奠基之功;面对生活给他们带来的磨难,他们通达洒脱、俯仰自如。无论在文化人格架构方面还是艺术特质方面,都是后来者的典范。他们的散文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13.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我国文学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冰心的儿童题材散文,是儿童文学作品的典范.崇高的思想境界、美丽纯洁的语言文字、深切诚挚的情感,构成了冰心儿童散文的鲜明风格.  相似文献   

14.
王平 《文教资料》2006,(1):63-64
“文气”是中国古代散文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韩愈因其“文气”理论和杰出的散文作品,在“文气”论发展中写下了最为耀眼的一笔。韩愈散文在骈散结合的句法,“敛气蓄势”的笔法,凭空而来、开门见山的章法三方面树立了充满“文气”之美的散文典范。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的散文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成为现代白话美文的典范,也为中国现代散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纵观朱自清的散文创作,无论是早期的清秀隽永,中期的质朴腴厚,还是后期的深邃激进,无不彰显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审美情趣以及时代气息。笔者仅就其散文中出现的女性这一内容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习惯上把散文称作“抒情散文”,主要是因为“情”乃散文的命脉和灵魂。散文所表现的主要是作者的独特感受,叙事、写景、记人,无不是在写作者的主观感情,文字之中无不浸润着感情的分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最具中国散文传统的美学风范,堪称感情美的典范。他总是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个性倾泻在清新的文字里,渗透在优美的画面中。写于1924年的《绿》,便以“惊诧”为感情触发点,抓住梅雨潭的绿大做文章,抒写了作者喜出望外之情、异乎寻常之爱,让我们充分领略到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和感情美。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末中国散文史上的奇观--老生代散文(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生代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一批活跃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老年散文家,在他们的人生暮年,又创造了艺术生命的辉煌,为20世纪的散文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散文展示出学者、作家所特有的历史哲学;他们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对当代文化本体散文的回归具有奠基之功;面对生活给他们带来的磨难,他们通达洒脱、俯仰自如。无论在文化人格架构方面还是艺术特质方面,都是后来者的典范。他们的散文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背影》无论是选材、立意、构思还是语言,都堪称现代散文的典范。它所展现的独特情感魅力,犹如一杯香茶,细品起来情思绵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9.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小事蕴精神,细节见真情”的散文,作者因物见情,忆述细腻,情真意切,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堪称记叙文写作的典范。笔者认为,这篇文章为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五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构成我国新时期散文创作阵容、散文精品风景线的,除了专业的有名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外,实在还可提到一大批业余的无名的作者以及他们默默创作并发表的出色的作品。如张新果发表在1988年第10期《散文》上的《红喜字》,如刘奇林发表在1991年第3期《散文百家》上的《半壁平安》等等。这些作品都在千字左右,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精短深至的传统特点,而手法之新,品位之高,也都是有着独特的美学追求的。 我们把《红喜字》和《半壁平安》拿来一起分析,发现巧的是两篇散文在选材上都写了“字”,都停留于对一种“字”的美的洞察上。门子上贴的字,墙壁上被抠出的字,这在我们见了一千遍、因而也忽略了一千遍。两篇散文恰是在这些俗常的地方,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角落里创造了神奇,由此想来,散文的魅力也确是在于这种能触及普通走入普通深入普通的平常景与平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