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儿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护士扑哧一声笑了,她说:“你妈这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90斤…  相似文献   

2.
奔跑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我很能跑。发现我能跑,是从母亲口中得知的,母亲经常对我说:“你很能跑,跑起来像风车转。”我惊疑地问:“真的?”母亲笑着说:“真的!我在山上做活累了就坐下来休息,看见一个黑影像旋风一样在窑顶上飞,回到家中一问准是你。”  相似文献   

3.
(初读感悟“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动作和感受:使劲难过) 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位母亲,让“我”抱她之后心里难过、愧疚不已呢?你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一、调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看上去,这话只是告诉了我们:谁,在田野散步。若真是这样,冒号后几个词语的“位置”就可以调换,因为调换后的句子也同样能反映出这一内容。而实际上,原句一经改变,它就不能再现生活: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是“我”陪伴着“我的母亲”,不是“我的母亲”陪伴着“我”;是“我的妻子”带着“我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带着“我的妻子”。所以,在田野里散步的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是有序生活的再现。生活为何要安排得…  相似文献   

5.
宋瑞祥 《中国教师》2009,(16):64-64
人类最神圣的字眼.是母亲;世间最崇高的称呼,是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母亲”这一呼唤的内涵更丰富:“老师”这一称谓的寓意更全面.因为——她,既是我亲爱的母亲.又是我踏入校门后的第一位老师。刚上学时,我好长时间都弄不明白:在课堂上,是应该喊她“妈妈”,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叫她“老师”?以致在我那幼小的心灵里,老师和母亲是毫无分别的。  相似文献   

6.
刘铁芳 《江苏教育》2008,(13):92-93
2006年3月2日.坐在外面晒太阳。忽然想起许久没有给在乡下的母亲打个电话。拨通手机,里面传来母亲温暖而哀伤的声音:“铁芳,我想你呢。你还好不?”听到母亲一句“我想你”,老大不小的我马上眼泪潸然而下。因为我经常睡不好觉。母亲随后就问:“你现在睡得好不?”尽管我还是有些失眠,但我马上克制自己,佯笑着说:“我现在睡得好多了,这段时间我还胖了几斤。妈.不用担心。”妈妈听了我的回答,少许有些开心。说了几句,妈妈就说:“你忙,  相似文献   

7.
2005年,母亲突发脑梗塞,经治疗虽无生命危险,却日渐糊涂。祸不单行,前年在一场交通事故中,我手腕粉碎性骨折,不得已将母亲送到老年公寓。一天,公寓的服务员指着我问母亲:“她是谁啊?”“是我妈。”母亲很清晰地回答。我听了一阵酸楚:母亲怎么糊涂成这样?可当时没有再细想。又过了几个月,母亲说话也不清楚了,此时,我的手腕也好些了,便赶紧把她接回家里。  相似文献   

8.
母爱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作文课上,十多岁的小刚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做一名理发师。老师提醒他“要有点志气”,同学们笑话他是“没出息的郭师傅”。他哭着问母亲:“我是不是比别人傻?”母亲笑着告诉他:“我的儿子是最聪明的。”  相似文献   

10.
牵手     
周末下午我回家,年老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母亲说:“你回来,妈给你煮饭,不是受累,而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相似文献   

11.
一 拆迁通知书从老家辗转到了我手中,我家的老屋很快就会没了。 母亲忐忑不安地问:我不敢抬头看母亲,“这一次真的要拆?” 我知道母亲那深陷的眼窝里早已蓄满泪水。我轻轻拍了拍母亲,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家穷,看见别的同学有新衣服、新文具,我也向母亲要,母亲总说“明天就买”,可这承诺一次也没兑现,于是我对母亲说:“你不给我买新书包,下次我就考不及格!”母亲果然怕了,从箱底摸出10元钱去了集市。  相似文献   

13.
谎言     
佚名 《家庭教育》2011,(1):91-91
孩提时,儿子张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过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4.
只要心拥有     
在我幼小的时候,祖母就辞世了。那时我很想祖母,终日哭个不停,非常悲切。母亲安慰我说:“奶奶到远方去了,以后她会回来的。”我天真地问母亲:“远方远吗?”母亲沉默了许久才说:“好儿子,等你长大了,你会明白的。”  相似文献   

15.
子由 《家长》2012,(11):25-26,33
海霞说:“母亲是我播音专业的启蒙老师,我是在母亲的关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相似文献   

16.
快手小删     
有一种爱叫父亲母亲 王月,母亲节!六月。父亲!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脖友”发的一条“围脖”: 世上只有两个最疼的消息:一是父亲辞世,一是母亲离世。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训诫     
小时候,对母亲喋喋不休的训诫真可谓“深恶痛绝”。挨训时,常常想从被子里扯出一撮棉花来塞耳朵,而当我考入了重点中学时,我又从心底感激着母亲当年的训诫了。 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 :“没学会走,就想学跑?”那时我一点都不懂量力而行,母亲就教导我要一步一步来,还说:“基础不打好,麻烦在后头!” 看见邻家孩子拿别人家的鸡蛋去换糖果吃,我微有羡慕之意,母亲声色俱厉告诫:“幼时偷针,长大偷金。你若这样,决不轻饶。”有如此严厉的母亲时时监督,我哪有那个胆?小时偶尔有个错,总是被恨铁不成钢的母亲一句“人看极…  相似文献   

18.
《少年儿童研究》2010,(8):61-61
电视《实话实说》栏目曾演过这样一个镜头:一位母亲和十来岁的孩子在摄像机前忘我地争论。原来孩子拿母亲给的钱,买了母亲不满意的东西,所以,母亲就训斥道:“钱虽然给了你,但那是我挣来的,不是你的,你没权不通过我乱花。”孩子反驳:“怎么不是我的?你给了我就是我的。再说,我没有乱花,  相似文献   

19.
懂你     
杨旭敏 《新读写》2012,(12):63-63
午饭时,饭桌上摆了一道素菜:苦瓜炒蛋。母亲一直往我的碗里搛鸡蛋,自己却只吃苦瓜,我好奇地问:“苦瓜很好吃吗,妈?”母亲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我便自己尝了一块。好苦呀!随口吐了出来。对母亲说:“妈,苦瓜好苦,好难吃,你为什么还尽挑这个吃?”母亲语重心长地说:“等你做了母亲,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20.
为母亲洗脚     
这次的班会主题是《我的母亲》,老师走上台,提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你们替母亲洗过脚吗?”同学们似乎有点惊讶,当然,回答那都很一致:“没有。”老师说:“没有?那么请你们今天一定要替母亲洗一洗脚,能做到吗?”“能!一定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