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彻底颠覆了中国几千年来“教鞭底下出优生”的“优良传统”。不能不说是人们思想观念进步的体现,是学子的“福音”。但是,我们不应该非此即彼,认为“表扬好”就使劲用、滥用。  相似文献   

2.
李言 《课外阅读》2006,(5):38-38
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以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浅出”则是“深入”的要求。没有“深入”,“浅出”就无从谈起,没有“浅出”就无法实现“深入”的价值。作为一个教学原则,“深入浅出”是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王金福 《青年教师》2006,(10):47-48
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呈现的“新课型”如同雨后春笋蓬勃兴起。然而课堂教学这“百花园”中并非都是灿烂夺目的鲜花,其中也不乏一些杂草和荆棘。也就是说表现出若干不和谐和不科学的“课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妙联趣事     
江苏、四川成巧 对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了一副时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以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  相似文献   

6.
领导检查作文,对作文中有个别字未改出而“委婉”批评;家长看孩子的作文因一个错别字未改出而说老师不认真,如此种种,将一个巨大的“改”字压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改”成了衡量一个老师工作态度的尺度了。“文章不厌百回改”,这句话没错,但这是对习作者本人而言,如果用在老师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杨凯 《青年教师》2010,(5):51-51
近期参加吉林市“十杰”“百优”青年教师理论考试,遇到一选择题,问“下列哪首歌是周杰伦原创?”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出题人太有才了,在这么正规正式,旁边就是“什么叫课程、什么是教育规律”的考试卷上,出这种不严肃、不科学的伪问题,是存心难为老师,还是自己兴之所致,信手拈来啊?犹豫片刻,答案还是没有弄清,只好草草选了。  相似文献   

8.
“良”是古代男女昵称用语,由此孳乳的“良人”亦是古代男女昵称用语。以“良”为语源繁衍出的“郎”、“娘”,它们之间有对应关系,是一对古代男女昵称用语。“郎”是古代女子对心爱男子的昵称用语,这是人所共知的。“娘”是古代男子对心爱女子的昵称用语,这一点不但人所不知,而且诸多辞书也没有提及到,然而它却客观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自读导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是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变化万端、奇妙无比的魔方,它在准确把握了它的秘诀的人们嘴中、手上会幻化出无数奇妙的世界,达到令人惊叹的传情达意效果。谁不希望掌握语言的魔杖,点化出精彩非凡的语言之花呢?要掌握这根魔杖,一般而言,需要拜三个“大师”:一个是“积累”,一个是“修辞”,一个是“磨练”。“积累”使我们充实库房,柴米油盐等原料丰富,才能烹调出美味佳肴;“修辞”教给我们“烹调”的技巧,而要掌握技巧,则必须靠“磨练”。“积累”靠坚持,“…  相似文献   

10.
钟亮 《语文天地》2012,(8):12-13
《荷塘月色》的讲授通常以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起始,然后以4、5两个小节的“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为抓手,从景色的描写中分析出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最后联系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总结出其“不宁静”的原因。但是这样讲《荷塘月色》,似乎太“浪费资源”了。整篇文章被掐头去尾,只品味中间的两段,这样以...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汇》2014,(8):17-17
近日,闽江学院音乐学院“上课刷脸签到”的新闻引发众人关注。这所高校在考勤管理上“技高一筹”,既不用指纹打卡,也不用本人签到,而是“刷脸”。这倒是个好办法,不易造假。人的脸面是不能重复的,脸谱识别器只要把人的脸谱影像输进去,真人不来“照镜子”,就绝对不予“认可”。此举一出,就把逃课学生造假签到的路子给堵死了。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其中“漫道”这一词语,犹言“莫道”“别说”。这两句意为,不要说这雄伟的娄山关多么像铁铸的城墙一样坚固,我们今天不也是凭借自己的脚步从关头翻越而过吗?这两句诗表现出了诗人豪迈的英雄主义气概。“雄关漫道真如铁”,实即“漫道雄关真如铁”,这句诗是根据词谱格律的需要而进行动词后置的倒装句。这也是古汉语中否定句宾语前置这一语法规律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阐述了儒家的孝道伦理思想。儒家认为,孝为德之本,对父母尽孝表现出民德民风的忠厚。儒家还认为孝道是社会性的,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对父母尽赡养之孝。一个国家要敬老、敬长、慈幼,这是仁德的一种形式,这样才能使国家安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是孝道的最高境界。尊老是孝道的重...  相似文献   

14.
四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为以后教学这三种图形的内在联系作好铺垫。”终于答案浮出水面:①不是课本没写清楚,而是根据大纲要求:不要求三年级学生区别它们,不要求三年级学生掌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这道题目超出了教学范围。②《教师教学用书》上说的很明确“9个长方形”的答案是正确的。通过这件事我有两点感想:一、出题目的人要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出好题、出巧题,但不能出超出教学要求的题目。二、当教师的人要不断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能墨守成规,定向思维,要加强学习,多动脑筋。筻计算63×6364时,…  相似文献   

15.
段开荣 《甘肃教育》2011,(10):36-36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平”不仅指平淡没有波澜,也指平常没有新意。近年来,不少学校以“创新作文”、“个性化作文”为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教师的创新旗帜引导下挑战传统作文,表现出可贵的精神和勇气,也涌现出一大批新人和新作品。但也应该看到,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创新认识肤浅,表现出很多问题。这与教师的引导是有一定关系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既有新意、有特色,而又不至于走向极端、陷入误区呢?  相似文献   

16.
《资任章》是石涛《画语录》的最后一章,学术界对这一章主旨的看法颇不一致,本文通过对全书逻辑结构和本章具体内容的分析,认为它是全书理论的总结,其主旨在于论述山水画的创造问题。画家需要多方面的资取,努力全面提高创作素养,特别是要根据“一画论”这一根本大法,凭借“蒙养之功”和“生活之操”,“以一治万,以万治一”,从而创造出山水画之美  相似文献   

17.
有位朋友曾说,当领导有三种境界:一曰“怒而不威”;二曰“怒而威”;三曰“不怒而威”。其中,“不怒而威”是最高层次。思索良久,我把它运用到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班主任是管理者,工作本身就有一个管理层次和方法问题,与“领导三境界”相对照,可比之为“压服、说服、折服”。压服属于“怒而不威”的低层次境界。这是班主任常用的方法,学生犯了错误,出了问题,特别是有领导批评或科任老师告状时,碍于面子,班主任大声“吼叫”,想以威势震慑学生。我刚当班主任,就常常如此。老教师告诫我:“年轻人肝火太旺会…  相似文献   

18.
论否定副词“不”的单独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否定副词“不”单独使用的几种情况。从“不”独立成句、“不”在句首独立使用、“不”在句中独立使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描写,并对“不”单独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语用和语义的考察,揭示出它所表现的否定语义及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说的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达到“不用教”“无须教”。这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境界。但是几十年来,能达到这种目标的教师是凤毛麟角。问题出在哪里呢?不是叶老的话有问题,是我们的“教”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成杰是去年插班到我班的。刚报到时他很不情愿来,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把脸扭到一边,由妈妈代答。我翻看他的学生手册,成绩是自己用笔改过的,我问,“这是谁改的?”他口气很硬:“反正不是我改的!”我出一道简单的连线题,让他做做,他却蛮横地说:“这些老师没教过,我不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