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中学生心理特征,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对他们施以正确的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具有现实性、迫切性的重要课题。本人根据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和近两年对中学生的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一、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中学时代是人生中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人的心理发展中敏感与困惑、理智与思考、自信与怀疑、进取与冲动等心理现象交错出现的时期。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也不断发…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生理上日趋成熟,但由于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为了比较真实地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进行了地方性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家庭结构、气氛与家庭的管教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正常的家庭结构,有利于中学生维持一种顺畅、和谐的心理状态,而不正常的家庭结构,则易使中学生经常性的产生失落感。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成员相互间充满敌意,容易给中学生带来偶像破灭感。父母的管教模式是溺爱、粗暴还是民主,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与要求是否恰当,都对中学生是否能维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有重要的作用。溺爱、保护型的管教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自我观念,形成自我中心,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的生活,抗挫折能力较低;专制型和粗暴型的教育方式,则使青少年学生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或畏缩自卑的人格;而民主型的管教方式,则是严而有格,既不放任自流。又能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循循善诱,耐心说服。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最为适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因具有同一社会心理而发形成的共同体,它与正式群体共同构成学生人际关系的总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成效。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学生非琥式群体,对于加强教育的有铲性和实现党校的培养目标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刘国正,王伟付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发展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其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较为频繁的时期,而这些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直接影响着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应依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科学地组织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日报载,某重点中学一女生因期中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指责,于是一气之下从楼上跳下,后虽经抢救脱离危险,但留下终身残疾。看到这则消息,又想起我县一些学校也发生过类似的悲剧。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心理不够健康,当然与学校、家长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直接的关系。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而社会阅历浅,心理素质不成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加快,学习生活紧张,中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也增多、增大,以致产生各种心理的困惑与…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心理健康极其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包括:热爱学习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评价自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真切而实际地感受各种情绪等。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则表现为厌学心理、人际关系紧张、自卑、偏执等。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当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语文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很多特性都显示出了对中学生精神生活的调适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学生在日趋复杂的社会形势面前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从不同角度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已显得极为迫切。而从目前的相关实践来看,针对中学生开展心理调适的手法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9.
宗亚萍 《教书育人》2001,(19):38-39
在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做老师的感到最头痛的莫过于学生有排斥、抵触情绪,思想上不接受。说而不服,服而不信,信而不行也还可以理解,最大的尴尬是学生公开顶撞。因此,不少老师常感叹,现在的中学生思想越来越复杂。学校德育越来越难搞了。但笔者认为,这并不都是坏事,相反说明现代中学生的独立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增强了,对老师的教育有了强烈的选择性。不接受,并非意味着中学生不存在德育接受心理。在实际中学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即使最调皮、成绩最差或者各方面思想表现最落后的学生,并没有失去上进向善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心理教育专家王极盛教授曾对河南、河北等省近70所学校的中学生作过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发现61%的中学生情绪不良,其中有55%适应不良,抑郁症、焦虑症患者达48%。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心理不成熟而行为成人化,加之市场经济和文化垃圾的负面影响,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当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等教育自身的问题,教育工作越来越难开展。  相似文献   

11.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收获、遐想和迷惘的梦幻期,是人的生理、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正处于这一美好而关键的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以致这一时期成为“危险期”,使中学生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潜心研究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是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当今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挫折承受力差;人际关系不协调,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自信心;成长问题的困扰.导致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缺乏了解;教育者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不注重,教师缺少教育心理学知识;家长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学校心理氛围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中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心理特征的透视中学阶段主要指少年时期和青年初期,年龄大约从12—13岁至18—19岁。这个时期是由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由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是学生心理发展显著的时期。人的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是密切相联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心理发展受到人们的生活环境、教育和个人实践活动的影响,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透视中学生心理特征的飞速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稳定性。中学生已经能较长时间集中持久地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1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在多种心理现象中,有的是正常的、合乎规律的,有的是反常的、违背规律的,我们把前者称之为健康的心理,把后者称之为不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用教育手段把不健康的心理转化为健康的心理。目前,中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有的中学生意志薄弱,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模糊,耐挫折能力差,引起了老师、家长们的深深忧虑。特别是有的中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引发的各类暴力犯罪事件,更是令人震惊。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人才培养中越来越重要,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势在必行。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是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采用种种措施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能力,维护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科学。中学时代是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中学生的最大特点是身体和心理加速成长和发展,处在一生中最宝贵、最有特色的青春期黄金时代,他们不仅在身体形态和机能上,而且在心理上(诸如智能、性格等方面)都发生一系列的“质”的飞跃。同时,急速的发展往往产生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然而中…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作用,选取565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父母教育卷入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了横向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卷入、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间存在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政策的贯彻,我国独生子女群体数量不断增大,家庭问题也更加复杂化,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日新月异,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教育课题。由于中学生处于生长期,心理、生理都不成熟,学习、生活诸多烦恼积压在心内,产生了不必要的焦虑、孤僻、自暴自弃等诸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龚正华 《中国德育》2007,2(11):85-87
目前中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杀倾向,其原因在于: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和生存压力;教育者缺少生命关怀意识、教育方式不当;中学生存在特殊的心理特点。建立中学生心理救助机制是预防中学生自杀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学生心理救助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同时不用道德标准去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所谓心理教育,是指学校采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为什么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呢?首先,进行心理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中学生早恋,即是中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又是中学教育中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有严重影响,对中学生的身心位康亦十分不利.对此家长操心,学校着急,但苦于没有良策,教育效果不理想。如果能在中学生中认认真真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