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点,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课程、课程教学目标实现与信息素养培养、师生角色及其关系之间的辩证联系;其次在整合实践中,可运用联系比较法、推理预测法、事实感悟法来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信息技术和物理整合的理论分析,论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向课堂教学迈进,它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涛 《黑河教育》2010,(8):50-5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教学系统中其他构成要素的影响,教师、学生、课程内容和信息化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支持着教学系统整体效益的发挥。笔者认为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实施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一、信息化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条件是,学校必须具有相应的信息承载和传递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及数字化资源。但只有设施和资源并不能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与成功,还  相似文献   

4.
<正>"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其基本含义是将有联系的不同事物或学科内容综合起来,以便产生好的效果。就信息技术的整合而言可能有几种方式: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各学科之间联系,避免学科之间出现孤立,多数学校选择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结合成为课程改革的崭新突破点,因此对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导向以及教学方式三方面进行整合,帮助小学语文课程更好适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为了有效开展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价,文章在分析影响学校开展整合的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系统视角的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EIPO评价框架,从整合的保障要素、输入要素、过程与方法、成效四个方面设计了评价指标与指标评价要点,并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EIPO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针对目前的现状,必须加快基础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程。目前,教师都在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力图从自身实际出发,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教学中去。各个学科也均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整合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相当好的成果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语文学科作为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联系紧密的学科,理应站在整合的前沿。  相似文献   

8.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相符合,本文通过联系教学实际分析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可行性,探索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实施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原则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整合模式以及在当前存在的问题.方法文献资料法.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对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发展教育理论有着重要意义.结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缓解教育公平等问题,应因时因地制宜搞好这种整合,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教育和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或课程)的整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组在充分了解国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实施方案,并在实验区进行了实践,使我们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其基本含义是将有联系的不同事物或学科内容综合起来,以便产生好的效果。就信息技术的整合而言可能有几种方式: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是在各学段的课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明确和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一、坚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课程整合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地强调各个学科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出现各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整合的根本在于学科交叉和知识联系的整体性。信息技术教育作为认知工具的本质使它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其他学科而独立存在,只有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其他学科内容的过程中才能彰显信息技术工具强…  相似文献   

12.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就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用以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一系列信息加工处理的电子技术.课程整合通常指利用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使这些课程内容一体化.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整合的内涵,是通过信息技术所创建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改变音乐教学法传统教学结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目前信息技术与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存在课程资源不够丰富、教师综合信息技术不高、滥用信息技术等问题。实现信息技术与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有效整合,必须加强音乐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综合信息素养,创新高师音乐法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国陕西农村地区部分中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进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陕西地区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两回事,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信息技术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课程整合早就进行了.即使有了信息技术,不使用也照样可以进行课程整合.不过,信息技术有助于课程整合目标的实现,当我们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时候,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信息技术要做的事情是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人不能做的事情,人利用它之后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普遍运用的一个术语,其基本含义是将有联系的不同事物或学科内容综合起来,以便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改革教学模式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融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高质量的实现学科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谈"研究性学习"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性学习”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广义上,课程整合是指使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上,它指的是各学科之间(包括各学科内部)的整合。在这一整合过程中,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和有机的结构,它不是将不同的学科相加在一起,而是将课程看成一个整体,将不同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相似文献   

18.
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影响因素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文章首先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初步确定影响因素,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来构建影响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因素的结构模型,接着通过实证数据统计分析,对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影响因素与学校整合之间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法,最后提出了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一、要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课程教学目标实现与信息素养培养、师生角色及其关系之间的辩证联系 1.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任务上认识 首先,学科课程和教学的优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便利的获取方式和全新的沟通机制,给课程与教学带来形式的多样化、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整合的实施,既为整合搭起了一个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的教学平台,也为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再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背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