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文》:“贾,市也,从贝西声。一日坐卖售也”。又:“市,买卖所之也。”凡市场上的货物交易行为便称之贾。然而长期以来,在古文字里未能找到对应的“贾”字,而常见的一个“ ”字,多释为“貯”字。杨树达先生曾在《格伯簋跋》一文中曾疑此字读为贾。  相似文献   

2.
"书香"何指     
刘书龙 《寻根》2004,(5):82-83
在汉语里,“书香”是一个极具文化韵味的词汇,如“书香门第”、“世代书香”等,这一点凡是读书人都是知道的。但如果问到“书香”究竟何指?恐怕现代的许多人就会感到有些茫茫然了,甚至会有一些人错误地以为“书香”就是指书卷间的油墨味。其实所谓“书香”,并非书籍本身的香味,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它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哲学、伦理、社会和美学的内涵,代表了中国人超凡的智慧,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乐”是象形字。《说文解字》说:“象鼓鼙木架之形”。可见,“乐”字的本意是“音乐”,而“快乐”是晚出意。“乐”字集音乐与快乐两意于一身,说明我国的先民认为音乐与快乐有天然联系。可以想象,远古村寨中围绕篝火载歌载舞定是一种快乐的宣泄。  相似文献   

5.
马紫晨 《寻根》2005,(2):55-60
“梁祝”,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民间传说之一。就我个人讲,则因工作关系,耳濡目染,首先是从那些数不胜数的民歌、故事、曲艺、戏剧和诸多民间工艺作品中感知并注意到它的。另外,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又是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度过的,许多老人对汝南“梁祝”的津津乐道,就更加引起了我对这一课题的深思。我认为学术界不要总是把目光盯着“江南水乡”的蝴蝶,  相似文献   

6.
雷颐 《寻根》2005,(6):48-56
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中,“公理”与“实力”是两大重要因素。不过有“理”者未必有“力”,有“力”者未必有“理”,因此,“理”与“力”的关系确实复杂难明。在“炮舰外交”横行的19世纪,“力”无疑远较“理”强。在这种背景下,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往往有“理”而无“力”,在错综复杂、结果难料的外交纷争中究竟是“不自量力”地“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7.
各国货币上的图像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情和风貌。除了特有的山水风景、动植物和文物古迹外,还有领袖和名人图像。 人民币上印有手握拖拉机方向盘的妇女和正在劳动的车工,反映和表现劳动妇女在新中国当家作主的主人公的伟大形象。在新发行的100元票上印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体现了人民对开国领袖的崇敬和怀念。  相似文献   

8.
关于"支那"名称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汉文 《寻根》2003,(3):51-57
9长期困扰世界学术界的一个难题是:世界相当多的国家,特别是古代西方对于中国的称名“支那”(China)是从何而来?它与西方接触中国的历史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因为历史并不是过去,在一定的意义上,正如西方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国家名称则是其历史的符号,它的所指与能指都与这个国家的历史直接相关。直到近年,关于“支那”一词的争论仍然很激烈,当有人使用“支那”来称呼中国人时,海内外华人都对于它是不是有贬低中国人的含意十分关注,这方面的争论一直不断。因此明辨这一名称的来源是十分重要的。笔…  相似文献   

9.
说“斗”     
郑慧生 《寻根》2000,(2):32-34
斗在我国占代是一种用来舀酒的勺子。《诗·大雅·行苇》说:“酌以大斗,以祈黄。”毛传训‘决斗”为‘十三尺也”。并不是说,大斗之口,长阔三尺,而是说斗柄长三尺。《经典释文》说:“三尺谓大斗之柄也。”先秦的斗不是盛粮之器,而是舀酒之具,金文“斗”字就是如此:它有一只长柄,用来操持柄端的勺头叫做魁头,可以盛酒。《说文》:“魁,羹斗也。”古人把类似斗形的星座命名为斗星。处在北部天空的叫北斗;处在南部天空中的叫南斗。它们的形状都像勺子,有勺头,有柄。至今群众还叫它们为勺子星。(图1)不过,星座毕竟只是星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皇室和贵族家庭的妇女,在婴儿出生后并不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婴孩,而是雇请奶妈喂养.妇女只有在生育之后才会产生乳汁,要作奶妈就必须依赖当时的生理状况.奶妈现象牵涉到妇女的职业营生、社会流动、对母职角色的认定以及妇女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在受雇的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等方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裴伟 《寻根》2004,(1):84-85
《板桥家书》中有一封《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此信写于乾隆十四年。信后附录了4首五言短诗,叮嘱弟弟教儿子学习歌唱,其诗云:1.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2.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巫”产生很早.他们能文能舞,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工作,兼为人求福、祛灾、治病,是最早掌握较高文化的人.“巫”所从事的都是正当职业,与今天相比是完全不同的.这些职业除了“巫”之外还有不同的称谓,其中有的是从“巫”分化出来的职业.  相似文献   

13.
叶舒宪 《寻根》2003,(3):106-109
2002年3月15日,中国的媒体照例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全线鼓噪,一片打假之声不绝于耳。一个巧合性的例外亮点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播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重要学术报告:凯文·孟席斯宣布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中国的航海家郑和才是世界历史上最先发现美洲的人。孟席斯的学术发现由于媒体的介入而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相信我国媒体对此的兴趣会比英美各国更加高涨。这使我想起几个月前在伦敦目睹的另一个惊人的学术观点:英文起源于中文。那是2001年10月27日,伦敦难得的大晴天。一场秋雨洗刷过的城市显得格外清爽。毗邻大英博物馆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不喜浅露 ,讲究含蓄 ,每每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诗歌中的一些常用意象 ,在历代诗人的反复吟咏中 ,形成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能渲染特定的气氛。比如 ,梅花寓含高洁 ,牡丹象征富贵 ,明月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芳草喻指无尽的相送惜别之情 ,等等 ,都是无需明言就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鸿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之一 ,在几千年的中国诗歌长卷中 ,鸿雁的影子时时可见。早在《诗经》与《楚辞》的年代 ,鸿雁就进入了诗人的视野。《诗·小雅·鸿雁》全篇以鸿雁起兴 ,以“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鸿雁于飞 ,集于中…  相似文献   

15.
古人取“字”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泉根 《寻根》2000,(2):25-31
在古籍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称谓:孔丘字仲尼,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可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淮阴侯韩信及萧何、陈平、樊哙、灌婴、周勃等,却都有名无字。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6.
喜悦与遗憾     
李伯谦 《寻根》2000,(6):6-7
我作为“工程”的参加者,对这一成果的面世,既充满胜利的喜悦,但又不无某些遗憾和不安。  相似文献   

17.
陈婉 《华夏文化》2006,(3):9-11
“中和”的观念产生是很早的,《国语·郑语》中记载,西周时太史太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并指出“以他平他谓之和”,即把不同元素相互配合求得矛盾均衡统一称之为“和”,只有“和”事物才能发展。他强调多样统一的和谐美,根据“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他提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认为同一种音、色、味的数量增加,不会有悦耳的音乐、华丽的文采、可口的味道出现,只有多样的声音、文采、味道各自的和谐统一,才能产生美。以“和”为美是史伯美学思想的核心,继而运用和申发这一见解的是晏子,《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晏婴论稔:“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翻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于,民无争心。……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以水济水”、“琴瑟专一”,是同类事物的简单重复,不能让人产生美感,只有五味相济、五声相和,将多种不同甚至对立的困素综合调和,才能给人感官的愉快。晏子认为为政亦如“济五味、和五声”,必须兼听不同的见解,以使政通人和,臻于美政。由此可见,史伯、晏子都把“和”与“同”视为两个对立的观念,而且尚“和”弃“同”。孔子、老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老子论天地万物的起源,即认为是两种对立因素“阴阳二气”相中和的产物。《老子》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气”即阴阳会合之气,中和之气。阴阳是两种对立的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秦汉以来,在货币铸造与流通管理中,历代都存在铸币权的统一集中与反私铸、盗铸等问题。本拟从历代有关情况结合当前的人民币反假斗争,论证人民币反假斗争的严峻性和重要意义,请专家学指正。  相似文献   

20.
采诗 《寻根》2005,(4):116-117
台湾李敖先生的代表作《独自下的传统》,在谈到中国妇女何时才有自己的名字时说:“汉朝才开始有女人私人的名字,有的还是没有,只叫做什么什么‘氏’而已。”这里所说的“女人私人的名字”,就是姓名学中妇女的大名,不是字,也不是小名,更不是称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