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7月3日《沈阳日报》《群言堂》专栏登载两篇文章,一篇是批评“某商场”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的;另一篇是表扬“沈阳气体压缩机厂设立‘招商奖’”,鼓励工人为工厂创效益的。批评的没点名,表扬的点名了。类似的不点名批评在各种报纸上经常能见到。我以为,批评也该点名。我国的新闻媒介对批评性报道历来是慎之又慎,哪怕是事实确凿无疑,也往往因种种顾虑而不点其名。如此不疼不痒地拍一巴掌,对制止不良现  相似文献   

2.
因批评报道不够得力,一而再受到中央大报《人民日报》的点名批评,从现在的视角来看,有点不可思议,然而,这事确曾发生过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纪委日前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包括黑龙江副省级干部付晓光、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司长孙国庆等在内的多名领导干部受到党纪和政纪处分。与中央纪委之前三次通报更进一步的是,此次通报不仅人数更多,而且对违规违纪干部直接"点名"。(12月18日新华网报道)"直接点名批评",加上一个定语"直接",批评是求真务实的,不是故弄玄虚的;是实事求是的,不是模棱两可的;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虚于应付的;是充满胆略和正气感的,不是察言观色的;是真刀真  相似文献   

4.
在批评报道中,如何 处理“点名”批评问题,不 可轻率马虎。实践证明,对 同样一个批评对象,如果 该“点名”的没有“点名”, 特别是不该“点名”的点了 名,社会效果会大不一样, 有时甚至会产生严重的负 效应。 为什么在批评报道中对 “点名”批评要特别慎重 呢?这是因为,自尊之心, 人皆有之。一个人有了某 种过失,心中已萌悔恨之 念,没想到自己的名字忽 然白纸黑字地登在报纸  相似文献   

5.
崔保国 《传媒》2014,(3):24-25
正近日,日本政界与传媒界发生了一起蹊跷的事情。2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对《朝日新闻》进行了点名批评。安倍带有讽刺意味地说:"听说《朝日新闻》的办报宗旨就是打倒安倍政权,当然把这作为办报宗旨也没关系,我就是抱着这样的看法在读这份报纸的"。他的这段发言引起了在座议员们的一片笑声。此后,朝日新闻社对此进行了回应和澄清。  相似文献   

6.
随州日报9月22日一版在显著位置以《市长吴超批评未到会者》为题,点名批评了在9月20日随州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上“溜号者”单位,同时配发言论,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7.
翻开3月24日的《北京日报》第3版,感到一股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主要是这个版上的“祖国各地”栏目一下吸引了我。像“祖国各地”这种专栏形式,在编辑学上称作“集纳栏”,也有人叫“报中报”,常作编辑的则简称它为“小栏”,类似的有《人民日报》要闻版的“新闻简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神州大地”、《北京日报》一版的“中华·京华”等。  相似文献   

8.
二年前,《南方周末》上登过《“有关部门”》一文,批评《今日女报》1996年3月28日在批评报道《受害女被诬“卖淫”,检察官立案擒“狼”》中,对包庇色狼、诬陷受害女、敲诈勒索酒店老板、玩忽职守的公安机关,用“有关部门”一词遮遮掩掩。作者质问道:没有对“有关部门”依法治罪已是法律监督的大罪过,何以舆论监督竟也频频使用“有关部门”这块遮羞布,那么,“你监督谁?”近年来.很多报纸在批评报道中往往对批评对象指名道姓;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三十分”中的批评报道更是借助电视技术上的优势,鲜货爆…  相似文献   

9.
《中国记者》上有一期《说长道短》栏登有8篇短文,6篇批评稿都是点名点姓的,其中3篇是批评本刊“上司”新华社的稿件,3篇是批评兄弟报纸的稿件——光明日报2篇,农民日报1篇。我列出这账单,是为让大家注意到,批评兄弟报刊的6篇稿子也都是直呼其名,未借助“某”呀、“×”呀之类。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忍不住  相似文献   

10.
来函照登     
《新闻记者》编辑部: 贵刊第5期发表了陈谈强同志对我去年在贵刊“记者的报告”栏的一篇消息的批评文章《也谈<三次冲击>引来的冲击波》,我就此作几点答复: 一、我写的是消息,不是论文,因而欢迎对消息报道的准确性提出批评,可是批评文章说:“陈力丹忠实于意见书的主旨”,即承认我没有歪曲当时评报者的意见。批评文章一开始就说:“陈力丹同志是借新华社这篇评述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波浪冲击中前进》发表后,报社内部评报栏的‘一份份批评性的评报意见书’来  相似文献   

11.
“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1957—1959年期间在多次谈话中提到的一句话。最早提及,起因于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没能及时宣传毛泽东于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报告和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于这两次重要会议,《文汇报》《新民报》和《光明日报》都做了重点报道。《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李庄在《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中记载,毛泽东对此很不满意,于这年4月10日召见了《人民日报》全体编委,严厉地批评他们说:“最高国务会议和宣传会议已经开过一个月,共产党的报纸没有声音。你们按兵不动,反而让非党的报纸拿了我们的旗帜整我们。过去说你们是书生办报,不对,应当说是死人办报。  相似文献   

12.
邓辉林 《青年记者》2012,(19):50-51
自2011年6月2日起,《人民日报》在每周四推出栏头为“如何回应社会关切”的系列评论,截至6月23日发完这个系列,一共发文4篇.从题材及内容而言,这个系列确实切中了当下公众关切的问题,让人看到了《人民日报》评论的深度与力度.它究竟是怎样达到这一效果的呢?  相似文献   

13.
横式版面《水平式版面》是报纸的一种版面编排形式,而横式版面之于地方党报有何关联呢?它的科学性如何?笔者想就此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地方党报8栏版式的历史起因 目前地方党报版式的栏区一般是8栏,是一种综合式的版面。从流向上看,这种版面是垂直式的,有人戏称其为“国”字型。它的特点和操作方法任何从事党报版面工作的同志都再熟悉不过。一从总体上看,它讲究的是均衡,主要是政治上的均衡和操作上报社各业务部门发稿位置的均衡。这种版式的主要参照物是《人民日报》。 据《人民日报》的同志讲,《人民日报》改横排后的版面栏…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1月4日,南通市供电局党委副书记何杰等同志登门感谢报纸的批评。原来,前几天本报《细流集》专栏里刊登了竺弦写的《方便谁?》一文,文内点名批评了南通市供电局营业所将原来上门收费改变由用户到指定地点  相似文献   

15.
蓝鸿文 《军事记者》2003,(11):54-55
1949年2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对开4版),一版头条地位刊出一条振奋人心的重大新闻:北平和平解放。新闻的标题是:以和平方法结束战争(引题)北平宣告完全解放(主题)国民党军已全部出城外听候改编(副题)一版除报头外,共6栏。当时的人民日报为竖排,北平和平解放的新闻题文各4栏长,大字标题,在版面上相当引人注目。一版围绕北平和平解放的新闻,还有《和平结束北平战争经过》、《北平介绍》。另外,还刊出两条新闻:《中国农工民主党领袖揭露南京伪政府假和平阴谋》、《中国致公党发表对时局通电》。北平和平解放的新闻,电头用的是“新华社陕北31…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一日第一版上刊登的《杭州会议成灾游客住行困难》的消息和《我们在哪儿报到?》的漫画,构成了一块和谐的花边新闻。五栏篇幅中,三栏文字,两栏漫画,观诸各报,实为少见。笔者敬佩编辑在处理此类新闻时做到消息和漫画珠联,文字与形象同辉,从而使针砭时弊的效果更为强烈。时下,大凡风景优美处,会议也多。一是主办单位慷国家之慨,并袭用《孙子兵法》中所云“天时地利人和”之故;二是出席者推波助澜,向往有个“好去处”。于是,出席者从天南地北蜂拥而至,满载而归,其中大有公费旅游者在。对于这种现象,报纸理应旗帜鲜明地予以揭露,但如何收到更好的效果?《人民日报》进行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版,有个图文并茂的栏目——《立此存照》,通常以一幅照片为主,加上编者附语,批评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如《“马路仓库”》,批评了对国家财产造成惊人浪费的行为,《看!北京一个电影院门前》,则是对违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行为的讽谏。再如,去年10月3日的《看!》,拍摄了两个看热闹的人,其中一人竟然蹲在邮政信筒上  相似文献   

18.
<正>从2011年7月"点名时间"网站上线运作至2014年,"点名时间"是公认把"众筹"概念引入国内的第一家网站。三年多以前,"点名时间"创始人、CEO张佑曾出现在各类互联网沙龙或活动的现场,像一个布道者一样普及"众筹"概念,也曾经孵化出动画电影《大渔海棠》等让人印象深刻的众筹案例。  相似文献   

19.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在整风运动中,由邓拓主政的《人民日报》“按兵不动”,受到了中央领导十分严厉的批评,邓拓也因此由《人民日报》调到北京市委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3月18日刊登了萧乾《这个词用错了》的短文。说的是成都—位身残志不残的青年,写信批评他在《欧行冥想录之五·文明之道》一文中用“残废”一词刺痛了他。信中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