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唐四艳 《柳州师专学报》1995,10(4):27-30,54
魔幻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中期起盛行于拉丁美洲的一个文学流洙。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则是该流派的代表作,它在主题、手法方面起了楷模作用。末文着重探讨孤独的成因,表达孤齄的方式和意图,以透视马尔克斯所表现的拉美人民团结向上、渴望理解的情绪。记住过去,以更好地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2.
"孤独,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的话,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百年孤独》以小镇马贡多为背景,以布恩地亚家族为描写线索,对这个家族进行了一番观照和审视。揭示出整个家族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社会的孤独的悲剧,似乎加西亚.马尔克斯生来就是为了追求孤独而写孤独的。所以,孤独就成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为名,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拉美近代历史的现实融入光怪陆离的小说之中。作品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深刻阐释了孤独的含义,意图唤起拉美各民族的觉醒,使其摆脱愚昧与麻痹,走向团结与复兴。  相似文献   

4.
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部奇书。作品的孤独精神是拉美愚昧落后、与世隔绝的社会境况和精神状态的象征,它意味着停滞与倒退,放弃与消遁。文章旨在探讨“孤独”的深层含义及其对历史与现实的借鉴意义。人类要生存,国家民族要进步和发展,都必须战胜“孤独”,团结协作,广泛交流,增进了解,共同提高。在这方面,《百年孤独》以新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奇妙而独特的参照范本。  相似文献   

5.
走出孤独 他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他的手里拿着一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对一个双耳失聪的孩子来说,孤独似乎是他的宿命。  相似文献   

6.
马尔克斯于1967年写出了《百年孤独》,并因此于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本人也就不再孤独了——或者说,也无法再孤独了。他打破的不仅是个人的孤独、他的祖国哥伦比亚的孤独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而且还打破了世界的孤独。人类集体的孤独感,造就出勇于反抗孤独的作家——他们在孤独的挤压下,成为一股与孤独敌对(而不是妥协)的势力。马尔克斯更是其中旗帜鲜明的一个挑战者:“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我们的回答是生活。无论是洪水还是瘟疫,无论是饥饿还是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7.
《百年孤独》是一部关于孤独的“大词典” ,它向我们展现了孤独的种种内涵。在马尔克斯的笔下 ,孤独是一个挣脱不了的怪圈。主人公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自己孤独地走向毁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李维 《文教资料》2011,(17):11-12,185
小说《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久负盛名的经典性作品。作品的孤独精神是拉美愚昧落后、与世隔绝的社会境况和精神状态的象征,它意味着停滞与倒退、放弃与消遁。文章旨在讨论女性"孤独"的情结及其表现,并进一步探索"孤独"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9.
武芳 《文教资料》2009,(27):21-24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的一部力作,它以启示录般的内容给哥伦比亚人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人民指出了一条如何摆脱孤独和落后现状的道路.孤独是马尔克斯创作的核心主题,这不仅表现在作品中,应该说他的创作一开始就描写着这种情绪,并且浸透在他的整个人生中,同时这种情绪还一直通过时空的蔓延也渗透到了读者的阅读之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哲学发现了孤独痛苦是人生的本质,于是孤独便成了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人生和创作是其注脚。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其深刻而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看来,拉丁美洲的孤独情结首先在于人们不懂爱情。因为孤独而追求爱情,因为不懂爱情而更加孤独,这是凭着本能欲望生存,并且下意识地锁闭自己的拉美人的一种精神怪圈。对拉丁美洲孤独情绪有着深刻体验的作者试图把爱情当成医治人生孤独和苦难的药方。他对爱情和孤独这两种生命最基本质素及其辩证关系的探索,是《百年孤独》生命启示录般的内容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作者资料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928年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镇。马尔克斯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经常对他讲当地的历史故事。孤独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外祖母给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独有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被冠以"中国人的千年孤独"之称谓,它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对孤独的诠释上,体现着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根源。两部小说对孤独的形象化解说,对孤独中的行走与坚守以及所导致的不同结局的描写,都是这种文化差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太原日报》消息,《百年孤独》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4月17日逝世。对于他的《百年孤独》,很多人期待看到电影版,但该书始终未被改编成电影的原因,更多是马尔克斯的不情愿。法国杂志《巴黎评论》曾问过马尔克斯,是否有兴趣把《百年孤独》拍成电影?谈及此事,马尔克斯说,经纪人开价100万美金,想以高价让他们打消这个念头,但《巴黎评论》将价格提到接近100万美金的时候,马尔克斯又让经纪人提价到300万美金,“只要我能阻止,就不会发生。我喜欢在读者和作品之间保留一种私人关系”。马尔克斯与日本名导黑泽明热识,他曾表示,《百年孤独》只有黑泽明能拍成电影。但随后不久,黑泽明去世,加上马尔克斯的阻止,伍年孤独》改编电影一事就此搁置。  相似文献   

15.
海外文坛     
正马尔克斯自传《活着为了讲述》中文版面世加西亚·马尔克斯惟一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中文版日前正式面世,并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办了新书首发式。据出版方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透露,该书也是中文版马尔克斯文集的收官之作。自从马尔克斯把他的故乡融入"马孔多"之后,从此这个带有魔幻色彩的小镇就成为了他文学上的地标,而贯穿在其几乎所有作品中的"孤独"主题以及在其作品中不断  相似文献   

16.
《百年孤独》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孤独为主体,反映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百年兴衰中蕴含的孤独,影射着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背后的孤独,隐喻了全世界每一个民族在独立的过程中都要经历的孤独,更展现了超越时代与民族、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所带来的形形色色的孤独,甚而我们可以从中透视自己内心深处贯通宇宙人生的相同的孤独。马尔克斯笔下的“孤独”究竟是何内涵?从“爱”出发,我们也许可以真正窥得“孤独”的奥义。  相似文献   

17.
陈飞鹏 《考试周刊》2014,(66):15-15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巨著,虽然加西亚·马尔克斯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给我们留下了《百年孤独》,这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是当代文学的瑰宝,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骄傲,还是马尔克斯对整个民族的思考。孤独是《百年孤独》的主题。本文着重研究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奥德里亚诺·布莱迪恩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孤独人物,从他们的经历看作者要表达的孤独情节。  相似文献   

18.
正加西亚·马尔克斯静静地走了。怀念这位文学巨匠的同时,许多中国读者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的两本名著《百年孤独》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以著作为媒介,马尔克斯用他自己的方式,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也在以无声的方式诉说:永恒的孤独者最伟大。马尔克斯在当代中国影响力之大,估计连他自己都  相似文献   

19.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营造了一个扑朔迷离的世界——马孔多镇。布恩蒂亚家族建立了这个村庄,在这里生养繁衍,欢笑痛哭,直至在第七代与它一同毁灭。布恩蒂亚家族最大的特征就是孤独与梦想,孤独执拗地追逐他们,不让他们有片刻的安宁,而梦想也如影随形地缠绕他们,让他们享受生命的意义。霍·阿·布恩蒂亚是梦想和孤独的开始。他带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马尔克斯的评价,普遍集中在他创造了一种崭新而魅力无穷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东西方的大批同行,甚至迷倒了查韦斯和克林顿这样完全不同类型的政治家.桑托斯总统称,马尔克斯的逝世为哥伦比亚留下了“一千年的孤独和哀伤”.这句话也带有《百年孤独》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