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它标志着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与商标管理开始法制化。到1992年底,全国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36万件,跃居世界前10名,成为商标大国之一。然而,近年来社会上的不法之徒和少数生产经销单位无视《商标法》的现象依然存在。据国家商标局披露:1991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商标侵权和假冒商标案件16158起,比1990年增长21.5%;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出,1992年上半年全国假冒商标案件达1340起,比1991年全年案件又增加408起。因此,加强全民商标意识,打击和严惩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活动,对于切实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商标侵权行为的行政处理王明刚李云凤目前,对商标侵权行为的制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均由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做出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对于假冒注册商标和商标侵权行为,被侵权人既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相似文献   

3.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制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告知当事人的复议权和诉讼权,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关于“商标侵权行为司法处理”的两个问题王明刚商标侵权行为的司法处理,包括民事制裁和刑事制裁两个方面。一、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民事制裁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遭受侵害时,被侵权人既可以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并在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时再...  相似文献   

5.
“商标的使用”在商标法律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商标权利的取得、维持和救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商标使用是否是商标侵权的前提和独立要件以及商标使用的判定标准颇具争议。因此,有必要结合商标法原理对商标性使用规则做进一步检讨和审视。除了将相关公众认知的来源指向作为核心区别因素外,还可以补充使用者的主观意图、商标主要功能这两个参考因素来辅助认定与说理。同时,在商标侵权行为的判定中,商标使用情形认定不具有独立存在的空间,其作为部分案件商品或服务类似性判断的前置步骤,并不会影响类似性的成立与否。基于吉尼斯北京公司诉大明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相关案情,文章认为原告的权益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领域的虚假宣传与商标法领域驰名商标的反淡化行为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博客侵权案件不断增多,由于我国尚未对博客问题作出专门的立法规定,在发生博客侵权案件时,经常在性质认定、责任承担等方面发生严重分歧。这对于依法规范博客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惩治违法行为人等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探讨博客侵权的构成要件,对博客侵权及其立法规制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侦查机关对他人款物采取强制性措施无需法院审查及当事人对此不服亦不能向法院起诉之不足,有必要构建财产保护令制度。该制度的最大价值是既可避免当事人直接将侦查机关作为被告诉诸法院,又能保障当事人有权将因扣押、查封、冻结引发冲突诉请法院审查。在刑事侦查中构建财产保护令制度对于限制权力与保障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键词检索"是付费搜索的一种模式。"关键词检索"引发的商标侵权案件因广告主选定他人商标标识作为关键词而产生。针对中、美、欧近年来出现的"关键词检索"案件及相关判决,应坚持"商标性使用"在商标直接侵权责任构成中的前置性地位。同时,网络搜索服务提供者对广告主选定的关键词须负有一定的事前主动审核义务。这样不仅有助于完善网络时代的商标侵权责任理论,而且对于关键词检索中广告主及网络搜索服务提供者商标侵权责任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入WTO后,驰名商标的认定及其法律保护得到日益重视.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关是商标管理机关和法院.驰名商标的驰名标准一是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二是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三是该商标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四是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五是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要保护好驰名商标,必须做到放宽驰名商标注册条件;建立商标防御注册制度和联合注册制度;加强对侵犯驰名商标的惩处力度;加强对恶意抢注行为的惩罚.  相似文献   

10.
在自愿注册原则下,我国未注册商标大量存在,成为它受保护的客观基础。未注册商标使用所体现的信誉和利益是对它保护的经济基础。根据我国传统的商标保护理论和现行商标立法,只有注册商标才受到法律的全面保护,未注册商标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受保护。根据我国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现状,应进一步修改完善《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强侵权责任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王珅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1):103-107
对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确权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根据所使用公权力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行政复议和行政裁决,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由于目前我国《商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两类案件的诉讼程序的规定还不够完备,导致在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提出对于属于行政裁决的商标评审案件诉讼程序可以借鉴日本"当事人诉讼"制度的相关做法,在立法上作出一个特殊规定,规定这类行政裁决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另一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诉讼,法院应当在提起诉讼时通知商标评审委员会,而诉讼的类别仍然是行政诉讼。另外,应当赋予法院对这类案件所涉行政行为的司法变更权,以保证公权力的完整、有效,以及避免权力冲突引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商标的价值已为人们逐步认识时,中国商界面临着新的困扰。商标之战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抢先注册名牌、近似商标层出不穷、国外名牌大量涌入、中国驰名商标相继流失、商标侵权屡禁不止等等。上述现象无疑对中国商标和名牌产品构成巨大冲击。在我国《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已出现的问题尚无明确规范的情况下,国家亟应在商标管理及保护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举证责任在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的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是知识产权案件中的难点,如何分配举证责任又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关键所在。由于原告的举证责任重于其他知识产权案件,以及案件的复杂性要求不能简单适用任何一种举证责任,只有正确、灵活、充分地运用各种举证责任,适当减轻原告的负担,才能确保商业秘密侵权案件裁判的公平、公正、高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商标侵权犯罪案件日益增多,而目前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侵犯注册商标犯罪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罪时对于“明知”、“同一种商品”、“相同商标”等的判断标准不一致。应该完善关于商标犯罪的法律规定,实现与有关注册商标、商品分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的衔接,正确理解“明知”、“同一种商品”、“相同商标”的含义,从而正确区分商标侵权行为中犯罪与行政违法、民事侵权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WT0后,驰名商标的认定及其法律保护得到日益重视。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关是商标管理机关和法院。驰名商标的驰名标准一是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二是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三是该商标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四是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五是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要保护好驰名商标,必须做到:放宽驰名商标注册条件;建立商标防御注册制度和联合注册制度;加强对侵犯驰名商标的惩处力度;加强对恶意抢注行为的惩罚。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院审理隐私权案件较少,现有隐私权案件多被归为人格权纠纷案和物权纠纷案案由下。人格权纠纷案件中隐私权案件的分布与我国隐私权制度发展正相关,物权纠纷案件中隐私权案件多集中于相邻关系案件。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采取诉讼方式处理隐私权纠纷。《侵权责任法》颁布后,隐私权案件增长态势与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援引该法第2条有一定关系。法院与当事人对隐私权理解出现偏差后,当事人上诉往往因法院之间对隐私权理解相同而维持原判。起诉到法院的隐私权纠纷案件,当事人极少采取和解方式结案。  相似文献   

17.
商标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与正向混淆有着较大差别,其认定工作也是目前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反向混淆案件中的在先商标获得显著性较弱,对其提供保护实质上是对商标保护比例原则的挑战;而在后商标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展市场宣传,已经拥有了较高的市场声誉。为了平衡在先商标权人、在后商标使用人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在侵权认定时应将在后使用人的主观恶意作为侵权成立要件之一,同时在混淆认定中要以消费者的视角为评判标准,突出实际混淆证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公开审判制度与隐私权保护存在冲突,尤其在离婚案件的审判中,更多涉及到当事人的隐私权。以公开审判制度为前提,在立法和法律适用中对离婚案件当事人的隐私权予以特别保护是必要和可行的,不妨碍知情权保护和审判监督。  相似文献   

19.
从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出发,解释了我国确立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非现实性,国家控诉权与被害人权利保护之间的平衡、从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目的出发就如何满足被害人的复仇情绪和获得赔偿的愿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犯罪活动具有社会危害性和私人侵权性的双重属性,并进一步从人权保障的理念角度提出私人侵权性先于社会危害性的理论。进而就如何保障被害人充分参与到刑事诉讼中来提出若干建议,并论证了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告知当事人的复议权和诉讼权时,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适用复议前置和双规制的情况,依具体情况处置,依法行政,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