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正一、复习旧知.夯实基础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课题)蜗牛的奖杯。2.先来复习一下文中的词语。第一行:飞行冠军勉强。"勉强"两个字是第三声连读,读的时候第一个字要读第二声。第二行:蜻蜓蜜蜂蝴蝶。这些都是昆虫,让我们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第三行: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看,"遥遥""洋洋",字重叠了一下,意思就更进了一层。一起来读读,体会体会。【设计意图】第一行是含有多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国诗”的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用韵、平仄、对仗为其三大要素。而平仄是格律诗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格律诗的脊梁,是区别于其它诗的主要特征。毛泽东曾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也说明了平仄对格律诗之重要。所谓平仄,就是把汉语发音的四声,根据诗词需要分为平仄两类。古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就是平声,即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去声和入声,即现代汉语里的上声和去声。由于语言的演变古汉语的入声字已经消失,分别归入了现代汉语的…  相似文献   

3.
<正>对联在形式上讲究对仗工整,像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近,词性相同,平仄和谐等,都是对联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仄起平落"要格外关注,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它指的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一声、二声是平声,三声、四声是仄声。形式上的这些要求当然十分重要,但同时也要警惕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总也难忘那堂课——关于修辞的课。聪明的女教师讲修辞之前,先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娟秀的字:"修辞——关于表达的技巧",然后出示了三条谜语,笑眯眯地对大家说:"黑板上的三个谜语谜面虽然不同,但谜底一样。这是什么,请大家猜猜看。"  相似文献   

5.
李重华意声关系上坚持"音居首"的观念,其与谢榛"诗三要"有较大关系。具体讨论诗声时,李重华强调诗歌的平仄、阴阳清浊、精细等作诗方法,这是对前人诗声构成要件的深入讨论。就音节的特点看,他提出哀乐两端、音节有不同类型、音节与体制的关系,表现出其格调论的思想因子和独特的诗声创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表演艺术教学中台词课的性质进行分析,并提出"语意"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气、声、字、意"与人的情感状态分析及"气、声、字、意"之间关系处理的说明,使演员更有效的得到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宝塔诗     
钟叔河 《中学教育》2007,(12):55-56
汉文的方块字,一字一音,一字一义,分声调,讲平仄,所以才做得出"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这样的联语,看起来工整鲜明,念起来琅琅上口,若是洋人的拼音文字,便无论如何不能够,要讲中国特色,这倒真是当之无愧的。只有汉字才做得出的还有一种"宝塔诗",它起源于唐朝白居易的"一至七字诗",宋时定型为词牌"一七令",后来流传到社会上,成了一种文字游戏,多用于谐谑,如形容麻子脸的一首:  相似文献   

8.
南齐武帝永明时代沈约等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世称为“永明体”的五言诗,这种五言诗的音节重在二、五,二、五字异声,即一句之中二、五字异声,一联之内上句和下句二、五字异声;它又是四声分用的,即句中的音步配合平、上、去、入四声而不是配合平仄的。这种音节不同于  相似文献   

9.
构成格律诗诗律的四个要素:声、韵、对、节,前面已讲了三个,这里讲到最后一个了.节,就是节奏.诗的节奏有两种:一是按平仄音调来分的,叫表声节奏;一是按短语结构来分的,叫表意节奏.表声节奏,就是每一诗句由左到右两个字划为一个节奏,句末一节只有一个字.五言诗有三个节奏,如“风雪夜归人”.第一节称头节,第二节称腹节,第三节称脚节.七言诗分四个节奏,即在五言的头节上再加个“顶节”,如“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就是顶节.  相似文献   

10.
三上节谈到,提出四声二元化诗律理论的是刘滔,而不是永明时代的沈约等人。刘滔在四声中看到了平声的有用处及其与“彼三声”的区别处,于是特别重视平声,首创标举平声的用声法,并且提到一项可以造成句中二、四字平仄对立的用声法则——使平声“居其要”的法则。刘滔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讲近体诗格律,主要讲律诗的格律。律诗是近体诗的代表,绝句是律诗的一半,排律是律诗的延长。懂得了律诗的格律,就懂得了近体诗的格律。律诗除句数固定(每首8句)、字数固定(五律40字,七律56字)外,主要特点有:(1)严格用韵,(2)讲究平仄,(3)要求对仗。律诗因这三方面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相似文献   

12.
亦声字分为会意兼形声字和形声兼会意字,前者亦声偏旁间是平等组合的关系,后者则有分化孳乳的关系。大部分亦声字都属于形声兼会意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亦声字亦声偏旁意义之间存在着同义、引申义与本义、区别字与假借字这三种关系。亦声字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对探索语源和揭示声义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右文说"对声义关系的探索在许慎的"亦声说"里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13.
试卷讲评课是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弥补数学上的遗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课型.试卷讲评课是师生教学双方的一个"反馈——矫正"的过程,试卷讲评题既要"讲",也要"评"."讲"——既要讲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解题策略、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亦声”和“读若”是《说解字》的两个条例,用“亦声”标音的会意字可叫做“亦声字”。则甲读若乙,则可把甲称为原字,乙称为读若字。本对11组原字是亦声字的“读若”进行了,信为:许慎作“读若”的主要意图虽然是标明字的读音,但是通过“读若”却揭示了古汉语的音变现象,展示了经传用字的实际情况,并且还体现了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联。  相似文献   

15.
正《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里的一首词,辛弃疾将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定格下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幅优美的田园图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家五口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这幅图画触动了作者的内心,他沉醉于这种悠闲宁静、美好和谐的情境之中。一个"醉"字浓缩了作者的内心情感。新生代名师温涛和特级教师魏星同课异构,围绕"醉"字建构课堂,温涛老师精雕细琢,读中品"醉",魏星老师去尽繁华,议中品"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声乐训练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中"字"与"声"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分析,对声乐学习中出现的"字包声"和"声包字"两种不良发声提出了纠正办法,指出了在不同风格的歌曲体中"字"与"声"在运用上应有所调整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明确"三个特点" 讲评课是指在考完和练习之后对试卷和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要想提高讲评课的质量,就要把握其特点.作为讲评课,一要讲,讲考察知识点,讲解题思路,讲答题思路;二要评,评试卷,评学生,评教师;三要练,练"疑点",练"误区",练"提高".把握以上特点,增强讲评的目的性,就能使评课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18.
§1.现代汉语里还有没有讲求平仄的必要?回答大约不外两种吧。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律诗、骈文等的讲求平仄是由齐梁隋唐时代平声调值和上、去、入三声调值迥然不同所决定的——那时的平声的音高大约是不升不降而且念得较长,上、去、入三  相似文献   

19.
老屋     
第三自然段用"和谐"诠释题中的"老"字——全文围绕"和"选择有关老屋的材料——角度鲜明,选材精要。中间"特意仿造了一座旧式阁楼",表达了对"老屋"的怀想;卒章"原来我住在树上",强化了对"和谐"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八股文的"股对"是其文章主体部分,常被认为是"扩大了的律诗的对句"。与严格的对偶不同,其"股对"更多地讲究意对,它不仅富有鲜明的形式美,而且富含和谐的韵律美。"股对"的韵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音步节奏的对称性;其二,平仄调配的和谐性;其三,声韵组合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