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平 《陕西教育》2009,(3):69-6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根本不可能谈及什么质疑,或许是没有创设情境,没有给学生创造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要求现行的探索研究教学模式,让大量的学生积极参与、踊跃质疑。因为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分析、判断、处理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事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根本不可能谈及什么质疑。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我们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刘琛 《现代语文》2009,(6):65-66
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的。“情境”是作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的“教学刺激”和“学习条件”而存在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掌握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学情境设计成为语文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环,也是考验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质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疑点.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索、解答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地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一思考点为多元思考点.并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思维实际水平产生正效应。善教者不但要善于答疑.  相似文献   

5.
邢柏涵 《考试周刊》2010,(2):198-198,90
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倡导情境教学.在科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优化科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而传统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被动接受多i自我意识少,依附性多。尤其是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直接受到压抑和扼制,根本不可能谈及什么质疑与辩解,或许根本没有创设情景,也没给学生创造机会。因此,在当今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尽管是“教”与“学”双方的事,但重心在“学”。“学”的方法历来有两种:一是被动接受;二是主动获取。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所获得的知识只能是表面的,浅层次的,甚至是“死知识”。学生只有全身心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将外部信息纳入主观世界,再通过信息加工和贮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中提到:生物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创设愉悦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体验情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在上课伊始就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在设计问题情景时,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这种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开拓精神,具有主动创造意识的新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过于强调学生共性的养成,忽视了个性品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讲,学生听,成了“保姆式”、“说教式”的被动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没有积极性和热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情绪体验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愉快和乐趣;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严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如何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1992年初,天津市红桥…  相似文献   

11.
张宏书 《考试周刊》2010,(2):154-154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探究性。因此,在中学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新形势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会“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丁建强  黄斌 《江苏教育》2001,(18):31-32
美国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就如何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房金余 《考试周刊》2012,(88):65-65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但课堂教学中却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常常是“师云亦云”,被动地接受知识,更不要说质疑问难了;有的老师感慨学生启而不发,学困生我行我素拒绝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金钥匙”,让学生自己愉快开启学习之“锁”?我在新课程实施中,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作了探索,与同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知识是认知个体主动的建构,不是被动的接受或吸收,在这个建构的分支下,强调学习的建构性、任务性和情境性,以“图文混排”教学为例,加以实践。在情境的设计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结合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15.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过去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他人。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根本不可能谈及什么质疑,或许是没有创设情景,没有给学生创造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同时我们还须深刻理解“学则需疑”.也就是进一步提倡的质疑。老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知识是认知个体主动的建构,不是被动的接受或吸收,在这个建构的分支下,强调学习的建构性、任务性和情境性,以“图文混排”教学为例,加以实践。在情境的设计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结合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17.
情境教学是通过营造一定的课堂情境,创设适宜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从而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使学生在情感思维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景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转变(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1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给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众所周知,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所以,在笔者看来,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在课改形势下,创设情境课堂无疑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最佳策略,也是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教学活动中的两个环节教与学,其主体对象分为教师和学生。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以教为主,教师成为双边活动中的主导者,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如何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双边活动中的主体,这是当前教学活动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为使这种转变过程成为可能,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