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河北临漳方言中名词词尾"的"可以作为构词成分加在名词后面而不改变词性和意义,词尾"的"应该来源于上古汉语"者"的另一种用法.  相似文献   

2.
"子"是枣庄方言中常用的词尾.本文从语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入手,全面分析了词尾"子"在枣庄方言名词、动词后的使用情况.通过与相应的普通话词汇做初步比较,进一步探究了"子"尾词变化,消失的原因,提出了在方言与普通话迅速融合的今天,亟待进行方言词汇的搜集整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天水方言中"家"的用法多样,一般表达将要发生的情况,可称之为"将行体"1;"家"在天水秦州方言中也可作为词尾,相当于"儿"或作类化标记。除此之外,"家"还可以用作语气词。  相似文献   

4.
天水方言中"家"的用法多样,一般表达将要发生的情况,可称之为"将行体"1;"家"在天水秦州方言中也可作为词尾,相当于"儿"或作类化标记。除此之外,"家"还可以用作语气词。  相似文献   

5.
"叽"是株洲方言中使用较广的词尾之一,它能广泛地附着在名词、形容词、数量词、动词的后面,不改变原词的词性,却可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吉安方言中带词尾形态“子”的名词进行全面的词义归类和分析,得出吉安方言名词词缀“子”是中古汉语名词词尾“子”的残存,运用语言学的类推和内敛规律理论,分析现代吉安方言中词缀“子”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子”词尾在吉安所管辖的县市又有语音不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针对莆仙地区年轻群体对本土语言日渐陌生化的现状,提出将网络表情符号作为承载莆仙方言的新媒介,以激发年轻群体对本土语言的兴趣,提高年轻群体对莆仙方言的认知水平和使用频率。通过对莆仙方言特色的总结,结合对方言网络表情符号内容及视觉设计的分析,以莆仙方言中的经典语料和莆仙地域文化为素材,进行莆仙方言网络表情符号设计实践,探索了方言网络表情符号中各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希望有助于方言的时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韩国语作为一种黏着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助词和词尾的连接辅助,来表达语法功能和语义,尤其是韩国语中的词尾系统极为丰富和复杂。这是外国学习者在学习韩国语时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将从中选取极易混淆,难以区分的名词形转换词尾-()/-来进行用法分析,并对其如何区分使用做出几点辨析。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的词究竟有没有词尾,这是一个有待妥善解决的问题。要甄别现代汉语词尾,必须有正确的甄别方法。甄别现代汉语词尾的正确方法是:处于词的后面位置上的虚语素,起到构成新词作用的为后缀,否则为词尾。"×子、×头、×儿、×们"中的"子、头、儿、们",若为处于词的后面位置上的虚语素,又没起构成新词的作用,是词尾,否则不是。"无词尾说"不正确。前人的"有词尾说"也不完善。只有找到词尾与后缀的本质差异,确立甄别现代汉语词尾的正确方法,才能对现代汉语中客观存在的词尾做出准确的甄别。  相似文献   

10.
河北平山方言去声字入声调读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平山方言中去声字处在词尾位置时读/51/的去声调,处在词首位置时读/24/的入声调,这种变调读法与该方言“入派三声”的演变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