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嘉 《军事记者》2002,(12):61-61
前不久翻看今年以来的《军事记者》时,勾起了我对步入新闻这一行的回忆。我在军校是学雷达专业的,后来改行当了两年指导员,接茬儿就搞起了教育,跨进新闻这一行,完全是个偶然。记得是1988年初,我在旅政治部当教育干事,当时科里的新闻干事探家了,科长跟我说:“小季,你兼管一下新闻工作。”我琢磨了半天———“管一下”,怎么“管”?还是先“干一下”再说吧。可到真要“干”的时候,才发现我对新闻一窍不通。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新闻这个“花轿”。第二天,我突击看完了一本关于新闻基础知识的书,第三天就…  相似文献   

2.
宋万林 《新闻知识》2006,(12):24-26
新闻传播学博士不会写新闻消息,这是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的悲哀。它反映出新闻理论研究与新闻实践的“两张皮”;新闻教育之“学”与“术”的严重脱节;高等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的惊人错位。21世纪需要高水平的新闻人才,传统的新闻教育对此捉襟见肘。超越与突破传统新闻教育之桎梏,建构全新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模式是当务之急。“复式专才”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是当代新闻实践的总结与前瞻结果,在“四化”体系的支撑之下,它将使当代中国新闻教育重现生机。一、“复式专才”的内涵“复式专才”即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指21世纪的新闻人才应该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探讨人类与信息的关系,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推动着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的生态形成。在新闻人才培养中,需要思考技术的边界,以及面对技术革命浪潮时如何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方法】文章旨在结合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最新应用,梳理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脉络,思考ChatGPT对新闻从业者带来的挑战。【结果】ChatGPT在新闻采集、新闻生产、新闻传播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高效获取信息,提供新闻写作灵感来源,助推知识生产与传播等多方面。与此同时,ChatGPT在新闻业中应用的潜在问题包括虚假新闻、内容生成“全面”却不“深入”、数据内容的风险与偏见等。【结论】新闻业人才培养的应对性改变可以基于更加强调“融通”育人思想、更加注重细分领域专业素质培养、加强人机协作能力培养等,坚持“以人为本”的逻辑与发展方向,以确保新闻业人才培养能够适应这一变革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论日本新闻教育的人才培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嘉 《当代传播》2008,(3):74-75
对“学”与“术”关系的不同认识投射在人才培养观念中,就体现为两种不同的人才取向。一直以来日本新闻教育以培养具有执著学术追求的新闻理论研究者、具有批判精神和职业理想的新闻工作者、具有一定媒介修养的公民为目标。随着高层次的应用性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生产和流通部门的青昧,日本新闻教育的人才培养观也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省委省直工委机关“笔杆子”、“多面手”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根据省委领导同志关于在省直机关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从省直机关工委的实际出发,以宣传和推动省直机关党建工作,带动省直工委机关人才培养为目的,建立了“新闻和调研组”,并明确“新闻和调研组”的工作职责、任务要求及工作制度。省委副秘书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王群同志非常重视抓好这项工作,多次参加有关的会议,提出希望和要求,给予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有效地调动了“新闻和调研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新闻和调研工作的蓬勃开展,培养了一批有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04,(2):21-21
人才,是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基石,更是现代传媒竞争力构成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在新闻传媒业飞速发展和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培育适应现代新闻传播发展和传媒竞争需要的新型传媒人才是新闻传播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促进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新闻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在娇子品牌推广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界》杂志社、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娇子品牌推广公司共同举办的“娇子”杯新闻教育论文大赛日前拉开帷幕。本次大赛为期一年,面向全国新闻教育工作者和新闻传媒人士征集有关新闻传播教育的论文,大赛…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专业在我国迅速发展繁荣,但是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看好。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缺乏实践环节、培养方式雷同化等原因导致新闻专业的人才并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的各种弊端,高校应该积极探索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新媒体的新闻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新闻人才的培养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发刊以来,一直被媒体工作者在实践中学习和摸索着。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成立报学科,我国新闻人才的培养才开始系统化和正规化。到互联网兴起前,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变化不明显,都是单一的传统模式,即“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的,以新闻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训练为教学重点”的模式。网络媒体的出现,对新闻人才的知识面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1998年,原华中理工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率先在全国招收网络新闻传播的本科大学生。1998年,  相似文献   

9.
马良柱 《视听界》2002,(5):36-36
长期以来,人们对记的考察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其思想素质及新闻敏感性和新闻作品的写作,拍摄技巧等方面,而往往容易忽视其性格特征,笔在20年多的新闻采编及10多年的新闻管理工作初中中,深感两种性格十分有碍记的成长,一是过于腼腆。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往往性能内向,言事极少,且很少主动与人交谈。因此作为个人在上大学选择新闻学专业时,在选择记职业时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而高校新闻院系的新闻教育也有较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思政教育与新闻教育之间的特殊关联,使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为切入口,探索课程思政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加以运用的现实。课程思政并非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简单结合,其遵循着教育的规律性、权威性、有效性、全面性等内涵诉求,将此纳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在观念、知识、能力、素养四个层面探索更丰富优化的体系,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科学合理性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19年第1期起,本刊改为月刊出版。本刊办刊宗旨为“新闻理论探讨、新闻实践研究、新闻人才培养、新闻学术交流”,偏向于刊发问题意识主导、理论层面探讨、规范化的研究成果,不再刊发单纯的描述性报告或对策类研究等类型的论文。本刊将继续坚持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欢迎海内外学者赐稿,敬请来稿时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2.
近日,驻疆某团被新疆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团”。这是该团坚持参加军报几届新闻函授结的硕果。该团地处偏远的大西北边陲。为丰富和提高官兵精神生活,树立官兵军营成才意识,部队从解放军报第三届新闻函授开始到第十四届,已连续多年组织官兵报名学习。先后有15人次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一人荣立二等功,51人次被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评为优秀学员,或被师团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18人退伍后,相继被报社聘为专职记者。2003年,该团有7名函授学员在《军事记者》上稿。由此,团队由机关到基层,出现了群众性“练笔热潮”。仅去年,…  相似文献   

13.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秋明 《新闻世界》2012,(7):316-317
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培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体系的完善、课程的优化。因此学校在对这一类学生进行培养时应首先注重新闻采编与制作方面,再提升学生的节目创作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传播技术,立志于培养复合型广播电视新闻人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21世纪的临近,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全新的时代里,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因素和生产要素,带动社会生产中各种劳动形式向以脑力劳动为主和不断开发新知识资源的方向发展。新闻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新闻媒体是社会信息的总汇和传播的枢纽,又是知识的重要集散地,因此,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就必须加快新闻改革的步伐,以全新的姿态为知识经济服务。 一、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规律,树立新的新闻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带动经济、政治、文化、新闻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也…  相似文献   

15.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亚洲微电影学院以立足现场、关注社会、心系时代为主线,推动新闻人才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突出边疆特色,就地取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新时代边疆地区发展现状,提升“眼力”;打造“我行我动”社会实践教学品牌,带领学生深入新闻一线,高质量完成新闻采写,锤炼“笔力”。  相似文献   

16.
楚 汉之争时期的张良可谓一代谋略奇才 ,他“鸿门侍宴”、“明修栈道”、“运筹帷幄”、“借箸代筹”———为汉王朝的建立创下不朽的功勋。刘邦曾夸赞他“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像张良这样的谋士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策划型人才 ,正是当前我国地市县报所紧缺的。近年来 ,我国报业均进行了一些改革 ,对推动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这些改革远远未能适应现代报业的需要 ,仍解决不了制约报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难题。目前 ,地市县报的人才难题尤为突出 ,高素质的新闻策划人才和经营策划型人才极度缺乏。新闻策划靠的是新闻策划人才 …  相似文献   

17.
1993年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和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不但是中国电视史上新闻杂志型节目和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尝试,而且也成功地推出了一批观众喜爱的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如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敬一丹等。 回眸这些如今被观众视为“名人”的主持人所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他们都来自新闻采编工作的一线,有一定的新闻采编工作水平和经验。尽管这其中有些人原来并不是从事电视新闻工作,如白岩松原来在《中国广播报》工作,水均益在新华社工作,但是,他们把自己内在的良好新闻素养和新闻记者的独特视角融进节目主持当中,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许,从而也改变了过  相似文献   

18.
李青 《新闻前哨》2022,(21):63-64
新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阵地,这对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探索“一体两翼三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学生新闻素养、增强职业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不仅表现为采、编、播等新闻从业能力的一体化融合,还表现为媒介组织、专业技术、社会市场、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的融合。媒介融合需要拥有全媒体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培养质量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是值得反思和变革的一年,一场疫情席卷全球,新闻媒体以及新闻传播教育也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从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到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探究人才培养的方向性,深化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成为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陕西省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较多的省份,理应有责任,有担当,领网络传播之航,行媒体创新之先,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跨专业”“跨学科”“跨媒体”的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下面结合2020年陕西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实际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对陕西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未来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