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相似形与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部分的主要内容之一.相似与轴对称,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图形之间的一种变换.生活中叉大量存在相似的图形.因此,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相似,认识相似图形的特征与性质,并用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具体复习时应明确下列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相似形之后,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如图1,D、E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点,连结BE、CD交于O点.图中D、O、E点分四条线段得到四个线段比:AD:DB、AE:EC、BO:OE、CO:OD.己知其中任意两个比,求另外两个比.  相似文献   

4.
5.
生活中有许多形状相同的图形,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我们可以用相似图形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  相似文献   

6.
所谓平面几何中的“动中求静”问题,是指问题中的几何图形发生了运动,需要在此前提下证明某个结论.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图形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哪些“元素”的位置和数量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在其运动变化中找出不变的规律.下面以各地一些中考试题为例,对其解法作一归类和剖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解证平面几何问题的过程中,抓住图形特征进行分析与联想,类比与归纳,是沟通条件与结论、探索解题思路的重要途径.而其中恰当连结、延长、添加辅助线,是解证几何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一、掌握基本图形图 1为 A型图 ,条件是 DE∥ BC,基本结论是 ADDB=AEEC,ADAB=AEAC=DEBC。图 2为非 A型图 ,条件是∠ 1=∠ 2 ,基本结论是 ADAC=AEAB=DECB。图 3为 X型图 ,条件是 AB∥ CD,基本结论是AEDE=BECE=ABCD。图 4为非 X型图 ,条件是∠ A =∠ C,基本结论是 AECE= BEDE=ABCD。图 5为母子型图 ,条件是 CD为 Rt△ ABC斜边AB上的高 ,基本结论是 CD2 =AD· DB,  AC2 =AD· AB,BC2 =BD· AB。图 6为 E型图 ,条件是 AD∥ EF∥ BC,基本结论是 AEEB=DFFC。二、辨认基本图形例 1.如图 5 ,在△ AB…  相似文献   

10.
比例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其中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合分比性质、等比性质及其成立的条件是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在几何证明或求解中,作辅助线是常有的事,正确的辅助线使问题变得非常简单,思维变得十分顺畅.如何捕捉辅助线的一些线索,仔细研究试题的已知、未知及图形的特征,对作辅助线大有裨益,本文着重以初二<三角形>中的一些例子加以剖析,因为<三角形>是几何学习开始较系统的一章,是接触较多辅助线的一章,相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提问是教学的常用手段 ,它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回答 ,是引发学生智力活动、检查学习结果的有效方法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 ,提问已成为体现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的主要手段 ,有统计表明 ,一堂课师生间的问答时间占了整节课的 5 1 % [1] .但是值得忧虑的是 ,数学课堂提问中“教育上有意义的问题”不多 ,多数提问停留在简单判断和机械回忆等较少智力参与的问题上 ,学生回答中评价性、创造性等较高智力参与的成分很少 .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即是提问更多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认知活动 ,而没有激发学生的数学元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思维品质中,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是带有创见和创新意识的思维,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只有创造性思维最能衡量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题目已知,如图1,点P在x轴上,⊙P切y轴于O,直线y=-33x+1与⊙P相切于C,交坐标轴于A、B两点.(1)求⊙P的半径;(2)求点C的坐标;(3)求过A、C、P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分析与解(1)思路1根据直线y=-33x+1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易求得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3,0)、B(0,1),即BO=1,AO=3,于是可得AB=2.又因⊙P切y轴于O,切直线AC于C,故BO=BC=1,AC=AB+BC=3.如图2,连接PC,在RtACP中,设⊙P的半径为r,根据勾股定理得:(r+3)2-r2=32,解得r=3.思路2由RtAOB∽RtACP,有OAAC=OBPC,即33=1r,得r=3.思路3运用切割线定理,设⊙P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D,…  相似文献   

18.
19.
本从中考平面几何题在解题中辅助线的作法变化分析出发,探析了在这类问题中作辅助线的动机,目的和方法,阐明作辅助线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 能力,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