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论的论证方法,有立论和驳论之分。“快语”的说理,基本上是采取立论的论证方法,即正面阐说作者提出的论点,与反驳为主的驳论的论证方法是不同的。但是在立论文中,如“快语”者,也不都是正面地直接地说理,有时为使正面说理更具有逻辑力、说服力,也间接地反面地说理,以证明与作者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错误的,而作者的论点才是正确的。这种反面说理的论证方法,叫做反证法。以1991年5月25日刊出的“快语”《推荐“精  相似文献   

2.
不少“快语”在说理论证时,举出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引用一句或几句名言格言,以证明作者的论点的正确,这在言论写作中称为例证法,也是我们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论证方法,有的作者仍不会用,有的用得不好。那末,怎样使用例证法?编者在修改“快语”中,有些体会。现在以1991年5月21日刊出的“快语”——《又到“听取蛙声”时》为例。为便于  相似文献   

3.
使用形象的事物作为比喻,以论证自己的论点, 把抽象的道理讲得形象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在言论写作上称为“喻证法”,又叫“比喻论证”。“快语”的读者一般文化水平不很高,更要运用“喻证法”把道理说得浅近明白一些,所以编者在修改稿件时,很注重稿中的比喻,好的保留,不完善的修整,缺乏的适当予以增添,不使通篇“快语”全是抽象的概念。现以  相似文献   

4.
要使评论的主题思想得到发挥,有多种论证方法,前面讲的“阐明意义”、“分析道理”是常用的两种,除此以外,还有“提出反驳”,也应当算是常用的一种。所不同的是,前面两种都是正面阐述作者的观点,通过摆论据,作论证,说明自己论点的正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立论”;而“提出反驳”,则是明确摆出别人的错误论点,讲出道理,加以反驳,并通过反驳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这种论证方法叫作“驳论”。  相似文献   

5.
写言论,作者引用论据之后,作了比较,加以阐说,而后判断,得出结论,以说明论点的正确。这方法,叫做比较论证。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论证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所以,“快语”写作中,也常常采用。有这样一个例子。 1990年8月初,编者收到两篇来稿,都是批评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写作中,归谬法由于具有生动有力的反驳效果,使用得越来越普遍.但是,对其何以产生论证效力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直觉层面.而在评论教学中,对归谬法在学理层面的解释,也往往并不透彻深入.笔者在2012年第2期《新闻与写作》上的专栏文章《归谬法中的类比思维与抽象思维》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思考,最近在教学和阅读中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般教科书是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之外介绍归谬法的.有教科书认为归谬法是"演绎的反驳".这意味着归谬法是可以"还原"为演绎推理的形式,甚至可以还原到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构成的"三段论"形式.但在实际案例中,这可能难以做到.  相似文献   

7.
在报刊政论的写作中,驳论是指用充分确凿的论据驳倒对方的错误论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的论证形式。它可以分别从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三个方面入手。其主要技法是:反驳论点。这种方法是指用确凿的事实或透辟的分析直接反驳敌论。1、直驳论点针锋相对,短兵相接。最适用于反驳那些错误显而易见或容易正面组织论据进行批驳的敌论。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毛泽东就使用直驳论点的技法驳斥了艾奇逊的反动论点:中国发生革命的原因是人口过剩,饭不够吃。文章说: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吗?古今中外有过很多…  相似文献   

8.
在“快语”写作中, 常见作者引用现成的一句名人格言、一项国家法令、一条生活常识,等等,以证明作者所提出论点的正确性。这种引用已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人们普遍公认的道理,以说明具体论点的论证方法,叫做引证法,或叫演绎推理,是和归纳推理相对的。这种论证方法,其优点很多,能使行文精短,说理简明,易为读者接受。但在使用时,要联系实际分析具体问题,不能作简单的推论。比如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辩驳水平是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反映。提高辩驳水平也是从一些基础训练做起的。写好驳论文就是其中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重点论述驳论的三个途径,即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相似文献   

10.
编辑可以在来稿中沙里淘金,把有用的材料挑选出来编为一篇新闻。那末,编辑是否可以把来稿中好的题目、论点、论据以及说理论证的方法,等等,剪裁下来,辑成一篇言论呢?想必也该可以的吧!今年2月12日的“扬子快语”——《更大甜头在后头》,就是采取这种“集腋成裘编言论”的方法编成的。为便于说明这种编辑方法及其用途,现将这篇“快语”摘引于下:  相似文献   

11.
在“快语”来稿中,有不少稿件的主题老,内容不新,老调重弹。怎样把老主题的来稿编出有新意的文章,使这些稿件起死回生呢?编者的体会是:抓住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论点,截取新的角度,充实新的内容,都可以编出有新意的文章。现举1990年11月27日刊出的《重新理解“开卷有益”》的“快语”为例。  相似文献   

12.
论证的方法,就是指使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如果说,论点是指“要证明什么”,论据是指“用什么来证明”,那么,论证方法就是指“如何来证明”的问题。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比喻:把议论文比作一条河,论点是河的一岸,论据是河的另一岸,论证方法就是连接沟通两岸的桥梁。论证的方法很多,我们主要谈以下两类: 一、例证论证法我们平时把论证的方法通俗地概括为一句话,叫“摆事实,讲道理”。所谓摆事实,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进行论证的方法,亦即我们说的“例证法”。写议论文,就要阐述某种观点,要使观点言之成理,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社论"艾森豪威尔的旗帜就是海盗的旗帜"是一篇精辟的社论,是一篇具有高度逻辑力量能给论敌以致命打击的论战文章.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学习如何运用逻辑的规律,准确而有力地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又准确而有力地去驳倒敌对的论点.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可以学到生动的逻辑学,学到证明和反驳的方法.在一篇论战性的文章中,既要有证明,又要有反驳.证明就是确定自己的论点的正确性,这是立;反驳则是确定敌方的论点的错误,这是破.不破不立,证明和反驳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4.
当前,报刊宣传很注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快语”作者引用典故作为论据的也日渐增多,这是好现象。但是,论据是证明论点的,论点又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作者引用典故,无非是用古人的成语,以及古人的故事,作为比喻和解释,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说得明白深切一些,如刘勰在《文  相似文献   

15.
从《扬子晚报》创刊四年多来,我一直负责编辑“扬子快语”专栏。到现在,已刊诸报端的不下千篇,其中不乏佳作,被读者誉为“以短见长,灵活取胜,笔锋犀利,风格独具”,在1988年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获得“好专栏”二等奖。这是作者、编者、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工作的进展,读者要求的提高,“快语”还需编写得更好一些。因此,作此“一篇一议”,从题材选择、提炼主题、结构谋篇、征引论据、论证说理,以及首尾照应、遣词造句、读书立德等等方面,和作者们切磋,共同努力,把这个栏目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6.
在许多论战性的文章里,特别是在毛主席的著作和《人民日报》的社论、评论里,常常采用一种富有逻辑力量的反驳方法——归谬法。前美国助理国务卿帕森斯,硬把新中国的强大作为美国所以要敌视中国、侵略中国和威胁中国的理由。他说,中国已经成为强大的力量,而中国周围的“自由国家”是虚弱的,因此美国的首要任务是要帮助这些国家生存下去,以维持远东地区的“均势”。1960年3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帕森斯的死胡同》一文反驳这种强盗逻辑说: 试问,如果美国的所谓“均势”论可以成立的话,那么,美国周围的国家同美国比较起来,也是弱小的,因此任何一个亚洲国家或欧洲国家岂不是也可以以此为理由,派遣舰队到美国海岸去挑衅,占领美国的领土,在美国周围建立军事基地,把美  相似文献   

17.
杂文的理趣     
杂家们几乎是众口一词:杂文具有说理的特点。说理也是一种艺术。有些人讲起道理来,干瘪、枯燥、乏味,另一些人则谈笑风生,诙谐杂出。杂文不同于一般议论文,所以引人爱读,便在于它理中含趣,不但以睿智启示读者,同时使人享受到无穷的乐趣。杂文的理趣是怎么生发的?纵览一些名篇,我们可以窥探出一些奥妙。杂文在驳论时常用归谬法。这是一种放大论敌缺点的反驳方法,欲知其谬,不妨先肯定对方的论点,然后顺着其谬而推断出更为荒谬的结论。这叫放大镜  相似文献   

18.
林佳瑜 《图书馆论坛》2012,32(2):127-131
通过调查和交叉分析获得文献的下载次数与阅读的次数并不体现高度正相关,论文被下载并不代表论文被使用或被利用,反驳了已有研究中的文献下载次数与阅读次数呈高度正相关的假设,并从用户检索行为的角度进行定量化分析,深入论证论文下载次数与阅读的次数并不体现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空泛议论,空洞说教,是新闻评论的一个毛病。评论要扎实。怎么才能扎实?关键在于要有鲜明的论点。也就是说,评论要有新意,说新话。再问一句:评论怎么去阐明论点呢?这就要有周密的论证,而论证靠材料。由此联想到评论的“嫁接”,把评论同新闻(狭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等报道)“嫁接”,  相似文献   

20.
评论,顾名思义要评和论。论据的简单罗列是产生不了什么思想的。论据选定后,关键是怎么恰当地使用演绎法、归纳法、喻证法、对比法、例证法、反证法、归谬法、引证法、因果法、类比法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论证时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要阐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析事明理,批判性地论证、思辨性地论证。有了典型的论据、严谨的逻辑论证,精炼的论证语言,评论的思想才能厚重。这需要记者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逻辑思辨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