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将我国新闻低俗风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色新闻"潮对比,借鉴"黄色新闻"的沉浮经验,用于改善我国的新闻环境,规避新闻低俗化。  相似文献   

2.
当下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低俗化倾向严重,越来越多地闪现"黄色新闻"。本文通过对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这种黄色化倾向进行解析,从而为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一些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赫斯特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他的名字被当作"黄色新闻"的同义词,赫斯特之所以为人诟病,与其自身的报刊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本文选取1887年至19世纪末赫斯特的报刊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归纳总结赫斯特黄色新闻办报手法的内容及形式,进而揭示赫斯特黄色新闻手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黄色新闻内涵经历一个以报道捏造、夸张、刺激、渲染、耸人听闻类新闻到以传播低俗、色情、淫秽类等新闻为主的流变,这种演变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在美国,黄色新闻的初始内涵主要表现为粗浅、娱乐、耸人听闻等,后来逐渐渗透色情淫秽内容。在中国,由"奇闻"到"色情",再到"奇"、"色"并进是黄色新闻内涵的流传播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赫斯特是"黄色新闻大王",其名字被视为"黄色新闻"的同义语,这是国内对赫斯特最基本的认识,且几乎是全部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赫斯特办报生涯中的"第三条道路"的考察,提示学界注意到赫斯特新闻生涯中的另一面,从而改变人们将赫斯特仅仅视为"黄色新闻大王"的片面性认识,也希望藉此改变国内学界对赫斯特研究的简单化、片面化之现状,加深对赫斯特新闻生涯与办报实践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世纪中期美国"黄色新闻"时期为参照,通过比较"黄色新闻"与我国报纸新闻娱乐化现象,以史为鉴,从而分析我国报纸娱乐化的危害及出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世纪末美国大众报刊时代出现的"黄色新闻"现象进行研究,分析美国黄色新闻兴盛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指出对当代中国都市报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黄色新闻"的来源及定义进行了描述,进而通过对十九世纪末美国的工业经济、移民的涌入、教育的兴起、交通工具的进步以及彩色印刷机的使用等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了致使"黄色新闻"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黄色新闻是新闻史上一个特殊的新闻现象,对世界近现代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面临重大转型,加之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黄色新闻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并在网络环境中不断蔓延。本文探究黄色新闻在互联网时代的成因与表征,结合其特点与发展趋势,对如何防范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产生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色新闻"曾经是美国新闻传播事业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报道风格和方式,这种模式对于当下新闻报道仍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本文采用纵向历史梳理与横向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历史的角度,按照"黄色新闻"诞生、高潮、衰落的进程,逐步分析其体现的彼时报刊媒介的经济偏向、政治偏向和文化偏向。  相似文献   

11.
李慎波 《青年记者》2004,(10):66-67
一何谓“黄色新闻”?我国部分学者认为:黄色新闻是19世纪末美国纽约两大黄色报纸——《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它是那些为了迎合低层读者的情趣,以犯罪、凶杀、色情、小说连载等刺激性、消遣性文章和漫画为内容的“黄色报纸”经常使用的一种新闻报道手法。美国新闻学者则认为: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它是189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报纸主编为取悦读者而将煽情主义与“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等技巧结合起来编辑新  相似文献   

12.
警惕黄色新闻泛起为了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需要给社会新闻以应有的地位,积极开辟、扩大这个报道领域。也正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我们需要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行社会新闻报道工作,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防止黄色新闻文风的影响。提出这个问题,决不是耸人听闻。就在最近几年,我国有些地方不是一度出现过黄色小报泛滥的情况吗?我国一些大报上不是也曾出现过格调不高的社会新闻报道吗?在极左路线统治时  相似文献   

13.
杜月波 《新闻世界》2012,(10):164-165
追溯黄色新闻的历史渊源,尽管黄色新闻的“不是’’被挞伐,但其‘‘精神”理念为近现代各种媒体形式所继承和仿效结合今天的新闻实践活动,重新认识黄色新闻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3,(2):7
黄色标题党是新闻毒瘤曹林在《新闻记者》2013年第1期中撰文指出,黄色标题,是当下新闻界的一颗毒瘤——它既制造着假新闻,误导着公众,以饮鸩止渴的方式损害着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还破坏着网媒与纸媒、网络编辑与传统媒体记者的合作关系,更以"唯恐新闻不刺激,唯恐冲突不激烈"的嗜血偏好加剧着社会的冲突。说这种黄色标题是新闻毒瘤,一点也不夸张:其一,它制造着假新闻。标题党喜欢诡辩称假标题不是假新闻。标题是新闻的一部分,标题捏造了并不存在的信息,当然也是假新  相似文献   

15.
陈力丹 《新闻前哨》2010,(10):29-30
我国的低俗化新闻潮虽然和美国没有历史渊源,但是所循的路数,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却与百年前的美国黄色新闻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正>深度报道,本来是西方新闻学的术语,在英文中被称为In-depth Reports。从历史来看,深度报道最早出现于美国19世纪黄色新闻泛滥之时,主要是当时的人们不满足于那些"没有灵魂的黄色新闻",所以才出现与之相对抗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兴起始于80年代中后期,目前我国都市报纸的深度报道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那么,深度报道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又能够为都市报纸塑造出怎样的影响力呢?笔者认为,深度报道的最大魅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媒体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黄色新闻逐渐露出端倪,甚至有大行其道的苗头。本文仅就文字报道中的黄色新闻现象进行分析,探究黄色新闻泛滥的原因,以及媒体应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黄色新闻浪潮"时期是美国新闻史上一个典型的阶段,在三次报刊大众化浪潮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世界上最早重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研究的国家之一,美国在第二次报刊大众化浪潮中的新闻伦理成果较为丰富,在道德伦理和规范伦理双重层面都较早期有了突破.  相似文献   

19.
张星月 《新闻传播》2009,(8):118-118
大众化报刊是市民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其中很多都充斥着黄色新闻的特征,笔者通过对这些报纸的阅读研究.希望能够从黄色新闻的特点出发,找到二者的关联.黄色新闻对于都市报纸的影响以及具体到武汉的都市报纸呈现这样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过分强调吸引读者眼球,为提升收视率和阅读量,刻意追求轰动效应,大量的黄色凶杀新闻充斥着报纸版面和电视荧屏。针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中社会责任的现状,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和新闻事例,阐述了在我国当前新闻传播中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体现高度社会责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