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也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得到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因涉及台湾问题仍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是目前我国政治时事的一大焦点和热点。除了台湾问题外,我国的边疆如新疆、西藏、西南等既涉及民族关系问题,又关乎边疆开发问题,这些都是每年高考不可回避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王丽 《中学文科》2009,(3):118-118
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也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得到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完全统一因涉及台湾问题,仍未能得到彻底解决。中国的崛起,也引起了国际反华势力的警觉,他们多次支持少数反动分裂分子,进行破坏活动,并对青少年灌输反华思想。因此加强边疆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权益保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权益问题,不仅涉及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权,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政治、边疆的稳定。笔者对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权益保障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明朝的国家疆域观包含了明朝对国家基本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疆域观。明朝国家基本认识以明初"中国"一词演进为含括我国历代王朝疆域范围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通称,在此基础上肯定元朝是多民族统一国家正统的延续,认为元朝继承历代王朝发展形成了"中国封疆",在此疆域内各民族活动的区域均是中国疆域不可分割的部分。明初的国家疆域观在治理西南边疆和正确处置麓川势力扩张引发西南边疆危机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践,从而实现了西南边疆较长时间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思想,对历史上中华民族统一局面的形成与发展起过长期的维护作用,对当前加强人们的稳定意识、促进我国的和平统一,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边疆地区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认同,同时也形成并保持着对国家的认同.在边疆地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两种认同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国家认同在两种认同关系中的地位问题,是典型的边疆问题.因此,在边疆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两种认同的关系,尤其是要维护和巩固国家认同的优先地位.这就是边疆治理中的认同整合.认同整合的关键是强化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立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稳定和统一的认同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7.
对西藏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属于我国范围较大的连片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8.
跨界民族人口流动是国家交流、地缘政治发展的新契机,但由于跨界民族人口流动杂糅着复杂的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地缘因素,容易受到分裂势力、反对势力的利用,从而危害边疆稳定发展、破坏边防安全、加剧民族矛盾和地区矛盾、消弱国家凝聚力。因此,跨界民族人口流动是边疆稳定发展的一把双刃剑,政府部门应当在跨界民族人口流动中发挥指导性作用,以国家认同为前提,以经济发展为手段,培育我国跨界流动人口的优势,进而促进我们跨界民族在边疆政治、经济、文化中的话语权,最终实现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到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边疆社会稳定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边疆社会稳定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可能的研究思路。指出全球化背景下边疆社会稳定是一个动态稳定,由于全球化背景下以及我国当今国家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都时时处于变动的状态,同时也由于边疆民族文化的边缘性、心理疏离性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错位的深刻根源,诱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而妥善解决边疆社会的不稳定问题,疏导民族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建构起适应当前我国边疆民族需求的公民文化是核心的要义,这也能超越以往传统社会稳定观的局限,建构科学而长效的社会稳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具有“和合”的传统意识,人们期待国家早日实现统一。台湾问题是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当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台湾问题的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此作一初略的探讨。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台湾问题的缺位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触动人心,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就目前情况来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两课”从教材到教学,都没有设立台湾问题专题,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几乎没有涉及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缺位的状态。(一)学生对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对边疆的稳定、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经济的振兴起着积极的作用.当前,要使边疆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就要坚持"四三二一"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3.
[政治知识链接]1.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一个中国”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相似文献   

14.
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政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清王朝团结少数民族、巩固北部边疆、捍卫国家统一的重要政治活动场所。也是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康乾二帝,修建山庄、外八庙,开辟木兰围场,把庄严郑重的国家政治行为转化为行围、竞猎、育诵经、礼佛等宗教的、体育的、文化的、娱乐的、封赏的活动,发挥了强化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功用。  相似文献   

15.
边疆治理离不开对民族国家构建的探讨,离不开民族问题(包括跨界民族)、宗教问题、国家认同、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通过研究已有成果,结合当前我国边疆形势,探讨今后中国边疆与边疆治理研究的朝向。  相似文献   

16.
政治稳定一直被看作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但事实上,获得政治稳定的手段与达到政治发展的途径经常彼此冲突。以至于在许多现代化国家.经常出现为求政治稳定而牺牲政治发展的现象,政治稳定在这里成为政治停滞和拒绝变革的借口。此类问题的出现源自人们对政治稳定有足够的关心,却无足够的认识。其间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许多入在潜意识中认为政治稳定只有一种形态。所以,当谈到政治稳定时,常常指的是一种无原则的稳定。这种不问稳定的内涵而只求稳定的形式的观念事实上会迟滞政治发展的进程,同时也不可能达到真实而长久的稳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政治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从社会、理论、政治制度本身、经济、社会转型期等各个角度对我国政治稳定进行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视角和结论对国家管理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或政治学者进行有关学术研究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认为影响政治稳定的关键是建立和形成一套具有组织合理、基础广泛、结构严密的政治体系,以确保国家的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必备特征,建设法治国家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建设法治国家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法治国家起基础性决定作用的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由此孕育出了民主政治、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和理性主义的化,这些是法治国家形成的政治、化条件;同时,法治还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多元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比较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和化条件,我国的法治进程将是一个漫长的、不可预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西藏高校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阵地,其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大局意识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祖国的边疆稳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加强西藏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对巩固祖国边疆稳定、领土完整、增强民族凝聚力和齐心力、防范和打击外部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边疆观念作为对边疆的性质、地位、意义的较稳定的认识,从根本上影响着边疆治理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与此同时,作为一种重要意识形态,边疆观念往往成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传统、国家体制、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国家之间的边疆观念存在巨大差异,此种差异必然导致对国家发展起到不同作用。本文在梳理中美两国边疆观念形成与演变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国边疆观念内涵的差异及其对国家发展所产生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