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位词的语义和功能丰富多变。方位词是汉语研究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选取“上”和“下”这一组常用方位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认知语义的角度入手,结合意象图式、概念隐喻等理论,对“上、下”基本义、隐喻义的演变及隐现的不对称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3.
赵小凡 《考试周刊》2008,(11):111-112
方位词"上"的语义可分为表示具体空间范围和不表示空间范围两大类.其英译本中常用介词有on,in,at,over,above等.其中on和in的使用频率最高.我们在实际翻译中,应根据介词的具体意义,上下文语境等因素来酌情翻译.  相似文献   

4.
“里”“外”是汉语中常见的两个方位词,其用法灵活多样并表现出不对称性.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里”“外”的用法和意义,力图揭示出二者不对称性的表现及所蕴含的认知规律,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介词“on”和方位词“上”的空间认知语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中表达方所的介词和方位词是体现两种语言对空间识解异同的最典型代表。本文从空间识解的角度分析英语介词on和汉语方位词上的空间认知语义并比较和归纳了它们之间的空间语义对应和不对应的义项。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方位词的使用与人类对空间领域的认知密切相关,缑瑞隆先生发表在《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4期上的《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以下简称“缑文”)举例说明了方位词“上”、“下”语义构成的差别及其与认知的关系,并运用原型理论、意象理论来揭示导致它们用法不同的认知因素,笔者读后颇受启发。不过缑文有许多值得商榷和补充的地方,本文提出一些看法,求正于各位。囿于篇幅,本文只讨论“上”的意义及其语义认知基础。我们要重点探讨的是“上”的粘着用法,即“上”在方位结构“X上”(音shang)中的用法(意义…  相似文献   

7.
"前/后"是汉语中常见的两个方位词.本文在分析其本义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前/后"表示空间、时间的意义与用法,以及由此进一步拓展的隐喻现象,从而希望为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X上"和"X里"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和“里”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方位词。一般认为,“X上”和“X里”相通交叉甚少。通过深入考察各种本,我们发现两不仅在单纯的空间方位上有相通之处,而且在隐喻的概念范畴中,也有相通之处。本作尝试从隐喻角度说明和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词汇化理论,立足详尽语料分析,从对比语言学角度考察了空间认知视角下"under"和"下"的英汉语义对比。研究发现:第一,从认知角度看,"under"和"下"的英汉方所的原型意义基本相同,即"在下方";第二,基于对空间识解和语义要素的理解,可以认识到"under"和"下"在不同场景中有多种语义对应关系;第三,两种语言的介词和方位词的语义的不对应关系主要依赖于空间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也”的语言根据是“异中求同”,即表示两事相同,在句中没相同项的时候,句中某些句法成分必须能够附上或概括出“相同”义,得到相同项,“也”的语义指向是指“也”字句中其他成份有可能成为它的语义联系的对象以及指定并取用某个或某些个词的语义的指向的对象,语义指向主要表现为前指,反指,双指,全指,单向,双向等。  相似文献   

11.
汉语“听”的认知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以汉语“听”的概念隐喻分析为线索,对比Sweester(1990)的英语听觉动词语义转移的轨迹的分析,探寻汉语“听”的两奈语义转移轨迹,即:(1)听-注意-接受-服从-听任-等候,(2)听-注意-接受-获取信息-允许-管理、掌控;同时分析汉语“听”的语义转移轨迹与英语的听觉动词语义转移轨迹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在使用趋向动词“上”、“下”及形成对垂直方位的心理表征能力的基础上开始掌握“上”、“下”类方位词。本文考察了儿童使用“上”、“下”类方位词的情况 ,从句法、语义方面描述了其发展过程 ,并讨论了儿童习得“上”、“下”类方位词的机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徐建玲 《考试周刊》2011,(75):125-126
在日常生活中,方位词"上"、"下"被广泛运用,但因为用法简单,一直得不到研究者的重视。在日语中,"上"、"下"也被广泛运用。本文从日本现在最具有权威性的《俗信故事ことわざ大辞典》中选出了部分包含"上"、"下"的谚语,着重从它们的语法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囧"这个早已被打入冷宫的生僻古汉字,在"潜水"了一段时间后浮出水面,并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网民的社交场合中。它之所以如此迅速地火爆网络世界,与其自身形体结构的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关联。本文在对"囧"语义演变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义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囧"新义的在线生成及语义整合过程,认为其语义生成机制主要是跨空间映射、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  相似文献   

15.
国俗语义是指词在概念意义的基础上附加有民族的历史文化色彩,是民族性的体现。空间方位概念是在人类与外界互动中的最直接的身体体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空间方位词表达了最基本的空间概念。但英汉空间方位词在长期的使用中都被赋予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拥有了自身的国俗语义。空间方位词的国俗语义的产生既与该民族的文化有关,又受到人的认知模式的影响。在对空间方位词国俗语义的理解过程中隐喻及概念整合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敏 《文教资料》2012,(10):27-29
方位词是人类语言中的基本词汇。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语方位词上和英语方位词over进行了语义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语义范畴的体系、原型语义成员和边缘语义成员上既有相似又有不同,这些异同点是中西方民族的认知体验和文化思维的特点决定的,体现了英汉方位词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的方位词里边,“里”是使用频繁、活动能力较强的一个,朱德熙先生曾指出:“只要意思上讲得通,我们可以任意在名词喉头加上“里”和‘上’。”《现代汉语八百词》列方位词“里”的解释是“一定界限以内”。在“名+里”的格式下一共列举了“里”的五种用法:  相似文献   

18.
"东南西北"是常见的汉语词组,然而四个方位词之间的顺序不是随意排列的,例如"北东西南"或者"北南西东"这种词序不可行。对于"东南西北"的排列问题,以往学者主要从文化、习俗等角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认知语言学观点,从转喻、象似性和构式语法角度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的顺序问题进行综合对比研究,以期发现汉语表达四个方位顺序的理据,意在指出汉语方位词"东"、"南"、"西"、"北"的顺序具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19.
“up”与“down”(上/下)的语义认知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对up/down(上/下)的讨论大多局限于语方诉表层句法结构方面。虽有人普就语义认知方面作过讨论、分析,但那是就单一语言的分析。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英汉语义对比,重点分析、讨论up/down(上/下)的语义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上/下”的不对称现象在汉语中广泛存在.这种不对称是多样的,造成它们不对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从方位词到动作动词再到趋向动词,“上/下”的义项通过隐喻投射发生词义延伸,且过程不可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