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与文本对话,这是新课程的一个新理念.   西方解释学和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并非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作品(文化传统亦然)意义的能动的诠释者和解释者,是作品意义的具体实现者,文本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独创性,追求民主、平等、和谐、共生的教学氛围,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共识,但同时,怎样处理对话自由与文本限制的关系,仍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们过去的阅读教学,凡与中考有关的内容就大教特教,与考试关系不大的内容就少教甚至置之不理。老师一头扎进应试教育教学的大海,在阅读教材中刻意搜寻“得分点”,阅读教学被肢解得“千疮百孔”。只要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文本、生活之间的对话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文本的主宰,即能用自己的理解来吃透文本的深刻内蕴,获得审美的感受。在此,笔者仅就师生对话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张菁竹 《成才之路》2011,(26):92-I002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要牢固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主体的思想,对话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该是主角。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突出“以学为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讲真实感受、真体验、真理解。本文针对目前阅读教学现状及要求,就改进策略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孙永庚 《考试周刊》2009,(47):59-59
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搭建师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做好阅读文本与阅读心理的预设,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共享成长。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有太多的问题.语文教育这十话题极为沉重,语文教育不能自我封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艺学、语言学.文章学有益于教师理解文本的内涵.而教育学和心理学则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文本.对其剪辑加工。本文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接受美学“的角度.谈读萁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并探讨实践中容易产生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而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语文课上师生如何借助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呢?我在20余年的教学中,有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王庆欣 《小学语文》2013,(11):30-32
语文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对话教学成了主形式,开创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清新画面。但细观课堂,在对话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课堂话霸”现象,对话的权利并没有涉及所有的学习对象,不少学生成了课堂的“摆设”,似乎课堂所进行的一切均与他们无关。这样的课堂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在有限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最  相似文献   

9.
沈捷 《教学月刊》2014,(5):52-54
正长久以来,关于"文本解读"话题的讨论在语文教学界颇为热闹,很多专家学者都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重归文本、重视文本的呼声。这种教学的回归并不是偶然的,在经历了多种样式的语文课程改革之后,很多人开始领悟到一堂语文课之所以被称为语文的独特性所在。一堂课的形式固然重要,如果没有抓住语言、进入文本,再绚丽多姿的课堂最终不可能留下值得咀嚼回味的东西。新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绍典 《培训与研究》2005,22(1):114-121
本建基于新课程阅读“对话”的理念背景,反思中学语教学本解读的现状,检讨中学语教学本解读的误区;力图建构新课程本解读新思路,从接受美学等的思考中,重建本解读”对话”策略;同时以”对话”解读本案例的研究,提供实际研讨的范本,以为新课程对话背景下的本解读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文本对话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心对话、生心对话等几种形式。针对不同的教材以及不同的教学目的,文本对话的方式与主要任务也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对话是阅读文本的方法之一,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质也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自我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是一种对话的载体,交流的平台。文本内的对话,就是师生、学生的对话交流始终落在文本上,把文本分析落到文章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段上,挖掘出文本潜藏的内涵,让学生从独自品尝到交流分析,在不断地与同伴,与老师的对碰中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教学侧重不同.论述类文本重思想性、科学性、逻辑性,实用类文本,如新闻重其真实性,应用文旨在借助文本示例让学生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重在培养学生的认识力与理解力,学会在文本中提取信息即可.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大多以教材中的课文为文本进行,入选教材的多为中外名家名篇,往往是文质兼美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重在培养学生的鉴别欣赏力,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便在于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14.
李宏生 《阅读与鉴赏》2007,(11):18-20,42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不对称的交流。读者与作者没有共享的现实语境,作者不能当面回答读者的询问和质疑,交流不能构成反馈,读者无法检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阐释是否恰当正确。这种交流的不对称性也造成了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因此,阅读对话交流就需要一种起调节作用的中介.以使读者能够有效地进入文本的天地和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较为准确地解释、重建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本细读:切入言语的心灵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本细读,老师们常常理解为就是仔细地读课文,这当然没有错,但细读不只是仔细地读。文本细读是20世纪欧美新批评的基本方法,其基本特征是立足言语确立文本的主体性。这一方法对文学阅读产生过较大影响。虽然这方法被后来的阐释学、接受美学等读者主体理论所冲击,阅读的重心从文本转移到读者——这其实也在另一种意义上丰富发展着文本细读,如读者的期待视野,空白的想象与再创造等都为细读注入了新的意义——但不管怎样文本细读还是应该成为根本的阅读方式之一。文本细读主要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  相似文献   

16.
中学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师生通过对话解读文本。这里所说的文本,是指可供学生、教师与之对话的阅读材料的总和。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开端,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没有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无从谈起,没有教师的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解读文本,接受美学理论有其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运用。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总体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家写出的只是文本,文本潜在包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读者理论的确立,文本成为一个流动、变异的动态系统,它的意义绝非仅是文本自身所具有的,而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设法缩短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产生阅读与对话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寻找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形成自己对作品创造性的阐释,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放飞思想,把文本视作“活的生命体”,“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文本的情感。通过改换文体、挖掘课题等方式激活凝固的文字,创生出文本的生命活力,折射出文本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0.
邢怀梅 《学周刊C版》2010,(10):114-114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地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间又以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为首要,因为只有教师真正地与文本进行了广泛交流、沟通,真正触摸到了文本跃动的脉搏、鲜明的主题,才能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积极地促使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之间展开多元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