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一些作品中,通过"辫子"、"称谓"、"偷"等表面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事物或言行,来描摹和刻画人物,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辫子"成为了解剖人物的刀子、透视现实的镜子和渗溢情感的管子;"称谓"成为了故事情节的展示、心理状态的透视和作者心声的呈现;"偷"则"偷"出了人物性格、形象特征以及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毕兰芳 《陕西教育》2009,(12):37-38
诗歌是文字创造出来的文学艺术奇葩。诗歌评论家把诗歌比作是多彩的画,配有音乐的歌。它所包含的诗思,诗情,意境,节奏和韵律,便是诗歌的意味,简称为诗意。有人可能把诗意仅仅理解成诗歌的思想内容。还有人认为诗意主要是指诗的外部形式,例如诗的节奏和韵律。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其实,诗意的内涵是丰富的,范围也不只是局限于诗歌范围以内。所有文学艺术作品,如果它具备了诗歌的审美素质,都可堪称是诗意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作品里的词汇是十分丰富的,真可以说是现代汉语词汇的宝藏。为了利于教学,我们有必要对中学通用语文教材中十九篇鲁迅作品的词汇认真分析,细致研究。五四前后,书面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变迁,当时正处在从文言到白话的交替时期。由于几千年  相似文献   

4.
《铸剑》是鲁迅自己颇为首肯的作品之一。一般认为,作品体现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复仇精神,同时也批判了愚弱国民的劣根性,其目的仍然是启蒙。其实,《铸剑》是鲁迅最深层次生命的展现,通过分析文本,.可以基本厘清鲁迅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5.
小说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能很好地教给学生这些鲁迅的作品,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了。历来对于鲁迅都有一句俗语:"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完全可以看出鲁迅的一些作品教学甚至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水平高低。本文以《孔乙己》的教学为例,浅谈中学课本中鲁迅作品教学。  相似文献   

6.
“笑”这种感情变化的表现形式,就其本质来说是社会的产物,它反映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因而,作家笔下的“笑”有着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和内涵。可是,在鲁迅先生笔下的“笑”,却具有一种更为深刻的特殊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鲁迅《孔乙己》是写知识分子的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中走完他悲剧的人生。笑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鲁迅《孔乙己》是写知识分子的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中走完他悲剧的人生。笑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鲁迅《孔乙己》是写知识分子的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中走完他悲剧的人生。笑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一.笑是小说的线索线索,指事情引导的端诸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美女蛇故事的意义怎样理解美女蛇的故事?有的说它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蛇,指的却是人。这‘人’,我们应该理解为善于伪装的阴险毒辣的阶级敌人”。有的则说它“是迷信故事,吓唬孩子的。也可以说鲁迅在批判这个迷信故事”。更有甚者,说它是儒家思想的产物,原意在于逼诱儿童“有志于学”。还有一种意见折乎其中,认为“这个民间故事带有封建迷信的成份,但包含着人们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深刻的寓意。妖魔鬼怪常常是扮着漂亮的面孔来害人的。”如果仅从一个侧面看,我以为上述一、二、四种意见都是对的,但从整个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鲁迅作品教学难点试析》(以下简称《试析》)是一本主要为中学语文教师服务的参考书。其最大的特色是切实有用。首先是内容切合实际,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分析难点。鲁迅作品中有不少难点,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书塾里的老先生应该怎样评价;再如《风筝》的主题究竟应怎样理解;《社戏》的主人公是谁等等。《试析》一书,对中学浯文教材中十九篇鲁迅作品的难点,一一作了分  相似文献   

12.
著名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为了揭露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性,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又创作了第二篇现代白话文短篇小说《孔乙己》。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借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向封建科举制度发起猛烈攻击。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文章在梳理近百年以来学界对《孔乙己》主题归纳的基础上,将其主题的探讨纳入鲁迅作品反"看客"母题系统来加以解读,通过揭示《孔乙己》的主旨在于揭露抨击"看客吃人"的现象,得出"看客"扮演着悲情刽子手的角色,进而深入探讨其作品中的"看客"形象,并具体分析其"看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语文教科书结下不解之缘.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的文学创作才两三年,鲁迅的作品就开始被编入国文和国语类课本,一直魅力不衰,在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也倍受青睐,不管是哪个版本,鲁迅的作品入选率都是遥遥领先,例如,粤教版的必修课中,选用鲁迅作品共三篇:<药><阿Q正传>和<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15.
李燕花 《学苑教育》2012,(21):77-77
鲁迅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堪称经典,能让读者回味无穷、百读不厌,经得起时间考验。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十分丰富,学习鲁迅作品,有利于中学生阅读、反思,有利于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艺术品味的培养。但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提起鲁迅作品的解读和教学,大家普遍的认识就是,鲁迅的作品难教、难学。当前有几句流传很广...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从1949年至今,中学语文教育界将不少鲁迅作品选人教材,不同版本(包括选修)有50余篇,其中频率较高的篇目有《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17.
薛绥之、柳尚彭二同志的《鲁迅作品教学难点试析》一书(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对现行中学教材所选十九篇鲁迅作品中的难点、重点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若干有关资料便于教师参考研究。全书不尚浮文,有的放矢,非常实用。正因为是要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因此《试析》各篇的写法也就各不相同,有的重在介绍背景材料,如《记念刘和珍君》、《“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有的重点分析主题,如《风筝》、《故乡》;有的重在分析人物,如《一件小事》、《孔乙己》;更多的则是解释难句,其例极多。总之是哪里有困难,《试析》便在哪里做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作品。小说中的孔乙己是清朝末年一个下层的知识分子,他的悲剧在于一个善良的读书人被他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忠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致毁灭。在一定程度上,它同《狂人日记》一样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吃人本质。同时它也描写出“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对于后者,鲁迅先生主要是通过孔乙己所经常活动的咸亨酒店中的阵阵笑声来表现的。首先,冷酷地赏玩孔乙己的不幸的人不只是个别的、少数的“上层”人物,而大多是非常广泛而普通的处在社会底层的“短衣帮”。孔乙己这个没有中过举的读书人,在鲁镇的咸…  相似文献   

19.
已经有两三年没见过孔乙己了,怕是他已经死了,但我也不敢肯定,说到底我也没亲眼看见,人们也懒得去谈论。而我,仍然是一个伙计,一个专门管温酒的伙计。不过,在几天前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那天,正是冬至。冷得浑身哆嗦的人们都挤在店里喝酒。忽然大街上传来一阵喧闹声,来了一顶轿,听说坐在上面的是个新举人。轿,在我们店门口停下了,人们都凑热闹地围上去。这时,轿里走出,不!是抬出一个举人,这并非他不想走,而是他的确一步也走不了——他的腿被打折了。此人,长着花白的胡子,穿着长衫、皮裘,似曾相识,忽听见轿夫喊他“…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长句的补充说明《“友邦惊诧论”》的第五自然段是一个一百多字的长句。不少资料对这个长句作了精辟的分析,我只补充说明三点。第一,这个长句不仅批驳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谬论,还重点阐述了“国将不国”论者不过是帝国主义的走狗这一中心意思。“国府”断言“国将不国”,原因在“怕”。怕什么?怕“友邦人士”的“惊诧”。这就勾勒出了“国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的奴才嘴睑。这是第一层。接着,用“失了东三省”,“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等一系列事实,揭露“国将不国”论者心目中的“国”,不过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这样的“国府”不过是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儿皇帝!第三层,剖析“国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