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双英 《文教资料》2009,(33):34-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师范院校一门必修的骨干课程存在着众多弊端。难以适应培养现代化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将其与基础教育语文课改相衔接,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是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研究性质的课程,综合对学生、资源等多种因素,通过适当的课程补修、充分的文本阅读、完善的教学设计以及有效的实践教学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面向 21 世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本科文秘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在具体操作层面,应编定和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改变教学评价手段,这样才能真正推进等院校本科文秘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过多的使用会弱化课程的人文精神传输和审美教育效果,弱化课程的有效教学过程,进而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有效教学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现代高校要想全面提升本校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就必须高度重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创新实践工作。高校教育工作者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注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优化改善工作,结合市场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学习水平,有针对性的引进利用教学资源,健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确保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保障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各个教学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本文将进一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展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突出的人文性和审美性,这门课程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注意授之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学科的前沿动态、完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课外阅读,使学生培养和树立科学的文学史观,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视野和文学性思考能力,从而建立系统性、完整性的知识结构.力求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目前最重要的变革就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最重要的是对文本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切实利用好读和写的实践,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钟玮 《广西教育》2012,(39):96-97
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应改变课程教学模式,走出传统教学误区;从强化师生互动、注重情景教学、拓展课外阅读等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性教学无疑为改革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但目前的现当代文学教育面临许多问题,诸如课时缩减、学生学习态度冷漠、方法较陈旧等等.作为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尝试,笔者在《百合花》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步骤缜密,得到学生的有效配合,从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为确立教学改革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文章认为在研究性教学中,首先要把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其次,把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变为问题探究式教学;再次,开设与必修课衔接组合的专题选修课以弥补课时的不足;同时,重视传达文学和文学史的人文精神.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必须适应时代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0.
陈颖 《教育探索》2006,(10):23-25
在社会转型与高校扩招及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高等师范学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与基础教育语文课改相衔接,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高师教学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特点,将基础教育语文新课程纳入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改革视野,建立讲授—接受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原著导读法、问题教学法、专题报告教学法,建立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灵活多样的课程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在强调"通识"教育的体制规范中,淡化了专业教育,甚至远离了我们热衷的"现代文学精神"。教学实践的事实证明,单一的"知识"传输、"能力"培养、"文学性"教育,有违时代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向重视公共话语意识的心理期待。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德育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并在教学中付诸实践,必然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充分的德育教育,并能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改革,一举两得,这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代社会,是很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要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应作出相应的教学改革:解决教材和教学实际不相适应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了解生源质量的变化,创新教学方法,重建文学教育理念;探索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如此才能促进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大学素质教育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点,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促成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批判精神的确立,加强学生学术能力的养成;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培养出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授课学习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以研究为导向,倡导研究型学习;第二、以作品分析为根本,强调实证主义研究;第三、做到点线结合,让学生宏观性把握和拥有整体印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文学,指的是从“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前进的中国文学。在学科体系上,它是一门文艺科学,同时又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心修课程,也是很多高校针对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之一.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应该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考虑经典作品的讲解;二是考虑地域文学的讲解;三是考虑学生的阅读倾向.通过实践,以经典教学为切入口,实施经典文本教学模式的意义有三:一是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背后的巨大教育空白--人文教育;二是突出了课程的特长,即审美性;三是克服了现代文学教学的空疏化倾向,并有助于引导学生研读经典.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广播电视大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我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教学实践中实施“导学、助学、促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增强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文学教学应该保有其学科支撑点,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也应在变革之时有所持重。把教学有意识地向研究型方向靠拢,在本科教育中注意培养研究型人才,是保持中国现当代文学特有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有效途径。而研究能力的培养正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法值得认真探讨,这有助于传达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真精神,有助于塑造青年学生独立正直的人格,也有助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管季 《大学教育》2023,(24):97-101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是高校中文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的主要阵地,在提升学生整体文化素养、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明确课程思政的具体目标,避免用空话、套话来制订统一目标,而是用历史的、客观的、辩证的眼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挖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格局和胸怀。第二,选取教学篇目时,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通过浅显的、通俗的篇目与经典篇目组合的方式,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缩小或跨越“代沟”。第三,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以生为本,强调知行合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通过师生交流的思想碰撞,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真正让课程思政深入人心,提升教学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