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数字化测量的发展,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够快速地以多角度、高效、高精度方式获取物体的表面三维数据,可以用于校园典型建筑物的三维建模。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和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柱为典型建筑物三维建模对象,首先采用徕卡P40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它的三维点云信息,然后利用Cyclone软件对多站式点云数据进行拼接、统一化和去燥,将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导入GeomagicStudio软件,对其进行封装、孔洞填充、平滑等相关处理,构建其三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纹理映射,最终完成校园典型建筑物点云数据的三维模型构建。该三维建模流程方法对校园典型建筑物的三维建模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软腐病是一种采后储藏性病害,可导致果实完全腐烂,对于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实现对受到软腐病病原侵染的猕猴桃果实进行早期检测,对于猕猴桃软腐病的监测预警和及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红外热成像技术早期检测猕猴桃病害的可行性,该研究以猕猴桃软腐病为例,在实验室环境下对猕猴桃进行软腐病病菌的接种。以健康猕猴桃果实和感染软腐病的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他们的热红外图像和果实温度,在潜育期内连续检测其热红外图像和果实温度随接种天数的变化。通过将图像导入IRSoft对比发现,接种后72 h,肉眼观察热红外图像可将受到侵染,但未显症的猕猴桃与健康的猕猴桃区分开来。经过方差分析发现健康猕猴桃和患软腐病猕猴桃的温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用数据分类判别可以通过温度数据判断猕猴桃是否患软腐病,测试集准确率为94.3%。可见,利用热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在病害潜育期检测到猕猴桃受到早疫病侵染后的温度变化,热红外成像技术作为猕猴桃软腐病早期检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徐敏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1):170-173
为更好地保留原始红外图像的目标信息,挖掘更多微光图像的细节信息,提出一种结合分割红外图像与增强微光图像的融合方法。首先对原始红外图像进行二维最大熵法分割以提取红外目标信息,对原始微光图像进行Zadeh变换以增强其细节信息,依据红外分割图,将增强后的微光图像与原始红外图像进行一次融合;然后,在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域,对原始红外图像、微光图像和一次融合后的图像进行二次融合,得到最终融合图像。通过试验对比,所提出的二次融合方法得到的融合图像视觉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方法。最后,利用多个指标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有效突出目标信息,提高图像清晰度与对比度,挖掘更多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采集岩溶洞穴内部点云数据,克服单一数据采集手段获取岩溶洞穴内点云数据存在较多数据缺失的问题,通过地面架站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背包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岩溶洞穴内的多源点云数据,并采用改进的ICP算法对多源点云数据进行融合.结果表明,采用多种数据采集手段能有效采集岩溶洞穴内的三维点云数据,弥补单一数据采...  相似文献   

5.
在三维人脸建模和识别中,为获取信息更为完整的人脸数据,常常需要对多个视角下采集到的三维人脸点云进行配准和融合。传统的点云配准多使用ICP方法求取刚体变换,但由于人脸属于非刚体,容易因表情变化等引起形变,而且多视角人脸点云间的重合度较低,使用ICP方法效果较差。使用改进的BANICP方法进行人脸点云的配准,并提出一种多通道迭代光线补偿算法,可实现纹理一致的多视角三维人脸点云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异源图像融合中存在的图像配准难题,以红外与可见光为研究对象,研究提出一种共轴的电视红外双光成像系统.此系统首先利用可见光和长波红外探测技术,摄取景物不同波段的辐射或反射光能,采用透射+二次反射成像的光学原理,辅以精密光学装校实现双波段对同一场景成像,来满足图像视场的匹配,然后设计基于GenICam和Directshow通用采集架构的图像采集系统,并采用VC++6.0编程实现了不同图像采集设备的通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此成像系统可获取“配准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有效解决了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中的图像配准难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一种根据红外探测器光谱响应的特点和基于参考源的两点温度非均匀性校正理论,采用FPGA器件实现红外成像系统的实时非均匀性两点校正,并对图像进行了增强.  相似文献   

8.
在视景仿真中, 尤其是在三维云建模领域,对云的建模和实时渲染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针对现有三维云建模逼真程度低、计算复杂等问题,提出从元球模型的角度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变形球融合模型的三维云建模方法。与以往云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云团生成快速和云渲染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变温红外光谱技术,开展了葡萄糖的热稳定性研究.在293~393 K温度下,开展了葡萄糖的变温红外光谱(包括:变温一维红外光谱和变温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葡萄糖主要官能团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强度及峰型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333 K是一个临界变化温度.在293~393 K温度范围内,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葡萄糖加热脱水生成无水葡萄糖,会进一步氧化为葡萄糖酸.研究发现,葡萄糖的热稳定性较差,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热变机理.拓展了变温红外光谱技术在葡萄糖热稳定方面的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造像类文物高几何精度、高纹理分辨率的精细三维重建方法。首先利用高精关节臂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重建高精度几何模型;其次,应用高分辨率、高重叠度影像重建高分辨率三维纹理模型;再次,根据最邻近点迭代算法对两种数据进行高精度配准,并内插关节臂几何模型各顶点的纹理坐标,以生成对象的精细真三维彩色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进行高效精细建模,对造像类及其他所有非规则文物的数字存档、三维监测、虚拟展示等有重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红外图像处理硬件平台,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方法设计。在FPGA平台上实现了参照源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一点校正;快速中值滤波对图像进行时域滤波,去除了红外图像的低频椒盐噪声;同时实现了直方图均衡算法进行图像增强,提高了图像对比度。设计了PAL模拟视频接口,将处理结果实时地显示在显示屏幕上,通过硬件设计测试,达到了实时处理红外图像的目的,该平台能够增强实时动态的图像对比度。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SLAM定位的多位置和姿态点云的拼接与分割方法,可提供信息量大且准确的点云样本数据。首先,利用RTAB-MAP框架构建SLAM算法,由KinectV2传感器采集获得带有位姿信息的多角度RGBD图像样本,并转化为三维点云场景数据;其次,改进ICP算法并基于SVD算法设计多位姿点云的拼接算法;再次,根据原始点云的RGB信息与凹凸性特征,设计三维点云分割算法,以此形成一系列点云目标;最后,开展点云拼接和点云分割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解决无砟轨道板在温度荷载作用下变形开裂的问题,本文研制了一种复合氧化物,并制备一系列热反射涂层试样,旨在通过宏观和微观试验,以及数值仿真探究影响涂层降温效果的环境温度,得到一种能够有效减小无砟轨道板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的热反射涂层,以提高轨道板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创新点:1.制备一种具有紫外屏蔽性的无机复合氧化颗粒;2.设计一系列复合氧化物热反射涂层;3.研制室内太阳光模拟试验系统;4.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涂层降温效果。方法:1.制备一系列热反射涂层;2.微观层面,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对本文所制备材料进行成分和光学特性分析,论证Ce/Si/Ti氧化物作为轨道板热反射涂层功能填料的可行性;3.宏观层面,通过搭建室内太阳光模拟测试装置,分别对有涂层和没有涂层的混凝土试件表面和内部温度进行分析研究,讨论本文所制备涂层的宏观隔热效果;4.通过数值仿真对轨道板结构传热变形三维模型研究轨道板隔热反射涂层的工程应用效果。结论:1.热反射涂层能够使轨道板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差降低11.54~21.31°C,当Ce/Si/Ti氧化物掺入量为40%~50%时,涂层降温效果较优异,能够使轨...  相似文献   

14.
溶洞旅游是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稀缺性与不可复制性的特点。溶洞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开发与保护的统一,传统测绘手段只能为设计单位提供2D数字绘图,不能详细反映溶洞内部细节情况,因此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可能出现在某些空间上把握不准确,造成空间浪费甚至溶洞内部资源损坏的情况。借助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通过前期控制测量,将扫描仪安置在控制点上对溶洞内部进行高精度扫描。以云南某溶洞旅游景区开发项目为例,阐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下溶洞旅游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前期现场准备及作业方法、点云数据处理、复杂表面3D建模、精度评定、作业效率分析及经验总结等,以期为溶洞旅游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地下管廊工程测量结果存在属性信息录入不全且不能三维可视化问题,提出一种根据点云数据创建地下管廊BIM模型的方法.首先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拼接、去噪、抽稀等预处理操作,然后根据点云数据分别创建地下管廊的表皮模型和各种小部件模型,最后导入Revit中融合两类模型并录入属性信息.以昆明市广福路某段地下...  相似文献   

16.
福禄克公司推出全新测试工具——VT02可视红外测温仪。它结合了红外测温仪的方便性和红外热像仪的视觉优势,是一款带红外热图像的全新温度测试工具。当单一的温度读数不足以满足测量需求而又无需高分辨率的热成像时,该工具便是高性价比的理想之选。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复杂天空背景下红外视频序列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红外小目标本身特性及红外序列低信噪比的问题,提出适合该环境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该滤波方法以形态学滤波理论为基础,首先采用均值滤波和Open ing-Tophat运算对红外视频序列进行预处理,然后运用基于均值和方差的统计分割方法提取图像中的运动目标,从而实现了红外小目标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滤波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和分割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红外图像边缘检测效果,采用量子行为云模型算法。首先确定正态云模型,通过sigmond函数建立吸收扩张因子对云模型操作,使云滴范围扩大;接着自适应策略调整量子旋转门的方向和角度,量子云镜像门、云纠缠操作使得云模型快速进化;然后多向梯度搜索红外图像边缘,对横、纵坐标梯度极值求解检测边缘;最后给出了检测流程。实验仿真显示,本算法检测出的边缘完整、连续,优质系数值最少为0.95,综合检测指标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粗糙集在双波段红外图像融合中的应用.利用粗糙集对长波段红外图像进行滤波,最后将中波段图像特征与滤波后的长波段图像进行融合,融合结果调和熵比原中波图像增加,平均目标背景对比度比长波图像增加,说明融合后的图像既有较亮的目标信息,又有丰富的细节背景.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20,(2):99-104
针对电力设备热故障区域定位问题,提出一种融合YCbCr(一种色彩空间)、色差法和Ostu(大津法)算法的红外图像提取方法。首先将原始红外图像从RGB(Red Green Blue)色彩空间转换到YCbCr色彩空间,完成初始前景分割;然后对分割完的图像进行红绿色差灰度化,突出故障区域;最后采用Ostu算法寻找最优分割阈值来对灰度图作图像分割,实现热故障区域的提取。借助Matlab对常见的电力热故障红外图像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取红外图像中的热故障区,为后续的故障特征提取与识别奠定基础;与传统算法对比,该算法具有更加精确、全面、完整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