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课程评价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受三种基本理性的支配,形成三种取向,即基于"技术理性"的目标取向、基于"实践理性"的过程取向、基于"解放理性"的主体取向,三种取向表征评价者对评价本质的理解,决定着课程评价采用的具体操作模式。我国高职课程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基于"工作世界"的职业性、基于多元主体的开放性、基于技术发展的动态性。借鉴课程评价发展的三种取向,依据我国高职课程的主要特征,试拟定我国高职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于小俊  隋文德 《中国教师》2013,(Z1):194-195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基础教育的课程评价,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学习高中化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从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着眼,使高中化学课程教与学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融合的目标。如何建立一套完整有  相似文献   

3.
课程实施本身是一项关涉到课程计划、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多个要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课程实施理论、ADDIE通用设计模型、PDSA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据,在专业认证背景下提出"三三六"课程实施模式: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维目标为指向,以大纲制定、情境分析、教学开发、教学实践、目标达成度评价、教学改进等六项举措为抓手,指向促进课程有效实施与质量提升。2020年春季学期,以在线课程"教育传播学"为例开展模式的应用实践。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显示,基于"三三六"模式推进在线课程实施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几个关键课程目标达成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性,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度有着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工学结合课程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课程的有效实施能达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共同发展的目标。本文从分析工学结合过程中高职课程质量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关课程质量评价的"双主体,三环节"实践原则,并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评价的实践为例,具体阐述了在此原则指导下的工学结合课程质量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新目标.从三个方面诠释了新课程目标的整体观首先,知识技能目标与价值观目标的融合,体现了课程内容在科学与生活两个维度上的整体追求;其次,新课程为师生创建了一个新的合作交流的平台,反映了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程"与"学程"的有机统一;再次,新课程淡化"区分"、突出"发展"的评价思想,反映了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学生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一种高效、合理的课程教学模式保证《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目标管理法引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一轮课程教学实践可以分解为三个阶段,即确立目标阶段、实施目标阶段和成果评价阶段。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模式将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分解、细化,形成一个"制定计划-实施计划-验证评估-处理问题"不断循环优化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加以整合,可以使幼儿园课程符合幼儿"整体性"的学习特点。文章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对如何整合幼儿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在目标方面,以"探究""审美""创造"为"科艺整合课程"的总目标;在内容方面,"学科知识渗透"和"主题活动融合"为有效的课程内容整合路径;在实施方面,建议教师采用"科艺综合活动"的形式来呈现整合课程的新内容;在评价方面,教师应将目标取向评价与过程取向评价有机结合,形成综合全面的整合课程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程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落实到课堂教学,需要依托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解读做好三次"对接",即从课程标准到年级目标,从年级目标到学习评价,从单元整体到课时目标,以此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9.
贾丽飞  李鹰 《教育与职业》2012,(33):124-125
评价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其新标准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突出能力目标,二是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能力,三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重塑了职业教育新理念。适合"一堂好课"新标准的三个基本原则的高职课程应是"项目化"课程。为此,必须在新的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对现有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要按照"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全员参与、鼓励创新,重点实施、重在效果"的总原则进一步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0.
推进"三创"教育、培养"三创"型人才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高职《绩效管理》课程改革实践中,应以"三创"教育理念为指导,采取调整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评价方法等措施,有效培养学生"三创"精神与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课程建设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基本依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保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高职院校"金课"包括课程讲思政、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优、考核方式活、教材精品化、教学团队强六个核心要素。高职院校"金课"具有三个独有的特征,即职业性、动力性和系统性。高职院校"金课"建设路径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坚持发展性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构建多元化的新型课程评价体系,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在质量保障中的专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教育系统的特性、课程实践的特征、教师角色定位三个角度论述了课程调适的核心假设。提出了课程调适时要依照"社会现实"、"课程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程度"与"学情"四个原则,主张调适围绕形式、内容、组织安排、评价与目标等五个层次进行调适,采取浓缩、扩展与调换三种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的精神,以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尚美""乐学""善思"的育人目标为导向,设计"聚光谷"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采取盘整已有课程、开辟校内外支持性学习环境、创设"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机制等方式确保课程有效实施,凸显课程的活动性、趣味性、综合性。采用记录成长的过程评价助力快乐成长,多元参与式表现性评价激发无限创意。  相似文献   

14.
正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创办于1911年。学校秉承"科研兴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后,在学校百年华诞之际,确立了"公民素养教育"的特色定位。围绕"公民素养教育",学校提出了"知行合一,养成公民"的新理念,构建了"三爱三心"的公民素养教育内容评价体系,制定并完善了六个年段德育主题,分别为:懂礼仪、会合作、知感恩、讲诚信、乐公益、观时政。每个年级都有针对性的教育要点、评价目标和主题活动。学校的"个性素养课程和公共素养课程"构建起的校本课程中,"传统素养课程、传统节日课程、修身课和公民行动课程"四大类课程又是其中的亮点。传统素  相似文献   

15.
面向"结果产出"建立课程教学目标评价机制对于持续改进课程教学并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为例,基于OBE理念确立本课程教学目标及其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提出以培养学生传感器及检测系统综合设计和运用能力为主线、以"学生所得"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目标,建立一个基于目标分解、教学方案实施、达成度评价结果及分析、存在问题及持续改进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过程机制,充分利用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学过程考核记录文件提取"学生所得"分项评价数据,并进行达成度结果分析,进而改进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达到持续改进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研究发现教师在课程目标设计方面缺乏目标取向均衡性和目标设计全面性;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缺乏内容取向经验性和内容组织逻辑性;在课程实施方面缺乏实施取向协调性和实施过程游戏性;在课程评价方面缺乏评价取向多元性和评价组织平衡性。针对"价值融合"已成为课程取向的发展趋势、"儿童发展"是课程存在的唯一价值、"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精神,教师应树立"引导、支持、发展"的教育观,确立"平等、自由、信任、尊重"的儿童观,建立"幼儿为中心、游戏为精神、体验为目的"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改革中,教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目标,确定多元化的评价内容,灵活使用评价标准,明了具体的实施要点,形成有效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符合实际的评价操作体系,使评价工作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  相似文献   

18.
军事理论课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也有自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目前,较为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在充分分析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特点、军事理论课课程性质的基础上,对高职军事理论课的课程评价方式进行研究。并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和重点,借助"档案袋评价法"这一评价载体,更好地实现课程评价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从课程评价模式理论角度,我国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具有以下特征:采用的是量化为主的评价方法,非常关注课程方案的设计,特别注重教育目标在课程方案中的实现.这一评价模式目前还存在对"高教性"的目标强调不够、指标体系不适应素质类课程的评价等问题.改进建议是:吸收多种课程评价模式的优点,改革课程评价方法,建构多元化评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开展教育的前提,而"课程思政"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不断挖掘课程中思政育人元素,才能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目标。在此理论基础上,文章以培训与开发课程建设作为切入点,从使命感的培养、人文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三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因子。根据培训与开发课程和思政内容的特点,可以从分析教学内容、改善师资能力、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融入思政教学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