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这句话粗看起来似乎不难做到,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轻而易举。不少学生作文时,即使写自己耳闻目睹的事,仍然空话、套话连篇,往往隐去了某些主要的真情实感。况且,有些事情,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后,如果教师处理的方式稍有不当,也会大大挫伤学生吐露真情实感的勇气。针对这种情况,我开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兴趣、个性特点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感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写作热情,制约着他们的创作灵感。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好这些元素,学生的文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不应再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式的说教课,也不应是纯粹的道德知识的传授课,而应当是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关注学生心灵感受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仅要在读、听中接受,在实践中尝试,还要在交流中倾吐,倾吐生活感受,倾吐体验之思,倾吐实践的收获与喜悦。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机会,多让学生说一说“悄悄话”,表白心灵之声,无疑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激发道德情感、增强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渠道。1.和老师说说“悄悄话”。为人师者,如果真正地“蹲下来和孩子交谈”,用他…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作文教学是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达表出来。”叶老也强调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  相似文献   

5.
1924年叶圣陶先生在《作论》里提出:“我们作,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出内心的感兴。”如今80多年过去了,再回过头看一看小学生的作,最大的问题还是空话、假话、成人话。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笔在小学作教学中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考试过后,写试卷分析时,我发现有一道题学生失分最多。这道题要求把比喻句补充完整:“我做了一件好事,心里像( )一样甜。”标准答案是“吃了蜜”。全班只有两个孩子是这么写的,其他学生写得五花八门:“吃了糖”“吃了苹果”“吃了巧克力”“吃了奶油蛋糕”……所以都被扣了分。  相似文献   

7.
邵军 《教育文汇》2011,(6):41-4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揭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文章主旨。这一课的教学,以前我听过几次,一般是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使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并相机提出多个问题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新大纲强调学生作文要"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呢?本身将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作有这样一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这一点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做到,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传统作文教学有时因内容单调、格式刻板,导致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表现,以致作文中出现了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弊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的个性表达作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个性是指人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它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石.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潮流.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不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学生对作文感到枯燥乏味.要改变这种局面,使学生既对作文产生兴趣,又要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首先想到的应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呢?我们认为,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写出最新的发现.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因此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走马看花,流于表面,表现出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又由于学生对色彩鲜明、刺激较强的部分比较注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不少学生畏惧、厌烦作文,下笔无言,一写就头疼;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抄袭沿用、“假大空”严重。写作文被不少学生视为苦差。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写出无穷“趣味”,是所有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一、从童言稚语中发现“童趣”儿童鲜活的语言是其作文的源泉。叶圣陶老先生曾倡导“吾手写吾口,吾口表吾心”,即让学生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不拘形式,不求层次,不求完美,但求动手,但求真实。语言学家的研究也表明,语言启蒙愈早愈好,作文启蒙也应从童言稚语开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龙口市实验小学以新课改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构建了“师生学习共同体”。共同体的主题就是“三个发展”,即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此,他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撰写教育随笔就是他们采取的措施之一。两年多来,龙口市实验小学的每位教师每周写1篇教育随笔,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使教育思想、观念得到提炼和升华。截至目前,老师们已写出教育随笔3500余篇,约计240万字。他们还利用每周例会的时间,选取本周优秀的随笔当众宣讲,促进了这项工作常抓常新。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校、更多的老师加入到撰写教育随笔的行列里来。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因为它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很大,要想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写出的文章就应不落俗套,让人能够觉得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一生,教过的学生无数.可在这无数的学生中.又有多少学生是你“自己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16.
张志公先生在谈到教学中的“精讲多练”时,以王之涣的绝句《登鹳鹊楼》为例来说明,他认为这首诗只要点一下“依”、“尽”二字的含义,全诗只需化十分钟讲解,其余时间让学生诵读、品味,达到融会贯通。张志公先生的意思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己自去登“鹳鹊楼”。学生能否登上“鹳鹊楼”?我曾对此诗作过试讲,回答是肯定的。先板书题目,对“鹳”字进行正音,再让学生看注解①对“绝句”的解释,注解②对作者和“鹳鹊楼”的说明。看完注解让一个学生朗读,又全班学生朗读。读后板书“依”、“尽”,让学生组成  相似文献   

17.
王莉 《中学生物学》2005,21(10):19-21
翻开初中生物学新教材(苏教版)课本,跃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和一页页赏心悦目的色彩,仔细阅读里面的内容,这哪是教科书呀,简直就是一本吸引人的科普读物嘛!这样的一本书就像一个美丽的大森林.森林之中有着无穷的奥秘召唤着正处在求知欲旺盛期的学生,当学生们急于想走进森林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充当什么角色呢?  相似文献   

18.
张昕 《上海教育》2013,(14):35-35
南昌二中作为全国百强中学,2007年,学校在全省率先创办中加班,并成为目前江西省7个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最成功的一个。加方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学分制,每学年均为18个学分,其中4个学分给了中方,包括高一到高三的语文3个学分和高一体育1个学分,学生平时的作业和每堂课的出勤、表现统统纳入了学分评定中。在工作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加方的管理和教学其实并不严苛,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个中原因是有了学分这个“紧箍咒”,而念“咒”的人恰恰是学生自己。相反,中方“人管人”所遇到的尴尬,要求我们尽快实现评价机制的中加方并轨。  相似文献   

19.
陈伟新 《上海教育》2009,(19):12-12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父子俩到河边钓鱼。他们撒下鱼饵,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一会儿父亲钓到了几条鱼,但儿子一条鱼也没钓着。看到河面上突然冒起了泡,儿子迅速拉起钓竿,但却让鱼儿跑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父亲钓了一篓鱼,其中还有几条大鱼,但儿子却一无所获。这时父亲拿了一条大鱼,递到儿子手里,让儿子呼喊:“哇,我钓到了一条大鱼!”父亲迅速按下快门,拍照留念。故事的结尾是,父亲问儿子:“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  相似文献   

20.
班上五十多名学生,老师要想每天都能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是不太容易的,为了保持师生心与心的沟通,从一年级起,我就让每个同学准备一本日记本(小红花本),如果有什么悄悄话,就可以写给老师看。那是一个星期三的下午,两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