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于1999年7月3日正式成立,它是在上海地区中国科学院八个生命科学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研究中心(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之一。主要研究方向根据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各所生命科学研究的现有基础和优势,初步确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5):353-354,399
1首席科学家 沈文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91年调入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封松林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18(3):225-227,240
2001年8月,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简称上海微系统所)正式更名,拉开了新时期跨越发展新的一幕。上海微系统所原名上海冶金研究所,是我国著名的技术科学综合性研究所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该所总是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适时调整方向和定位。该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曾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冶金陶瓷研究所。1958年、1959年先后分出组建了长沙矿冶研究院、昆明贵金属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此后,又先后更名为冶金研究所、上海冶金研究所。新中国成立以…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3):179-179
1 纳米结构/薄膜生长及表面动力学团队———物理研究所2 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团队———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3 中国杂交水稻基因组研究团队———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筹)4 水稻基因组四号染色体测序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5 光电科学与工程研究团队———光电研究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6 油气勘探二次创业前导性研究团队———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7 化学激光研究团队———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8 脑发育和可塑性基础研究团队———上…  相似文献   

5.
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发改委拟建的100个212程实验室之一,也是目前我国遥感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期为三年。该实验室项目法人单位是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与北京21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6.
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由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和上海昆虫研究所于 2 0 0 0年 4月 30日整合而成 ,是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型研究机构。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前身系原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的植物生理研究室 ,1 944年 5月 1日创建于四川重庆北碚 ,1 953年 1月 2 3日该室从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分离 ,单独建所。上海昆虫研究所成立于 1 959年 ,其组织基础和学术继承则可追溯到原中央研究院上海动植物研究所和上海震旦博物馆。总体目标和任务 力图在植物的重要生命过程及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现代农业生物…  相似文献   

7.
我国卫星工程的发展迫切需要卫星气象的支持,卫星气象的研究更大的意义在于卫星工程的完善。卫星气象涉及面比较广,总览各个气象领域,像陆地、海洋、大气的卫星监测需要卫星气象的技术支持。卫星气象在卫星工程中的监测作用越来越显著,需要结合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对卫星气象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再处理,给卫星工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重在研究卫星气象的发展,以及对卫星工程带来的重大助益。  相似文献   

8.
科学研究的课题,一般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而研究所承担的工程性的研究课题,往往是比较重大的综合性的科研项目,是国家急需的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如天文卫星,资源卫星等有关研究。这些综合性的研究一般是跨类的,它不仅涉及解决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和新的元器件的研制等,同时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院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CSCPRC)联合筹备组织的中美双边神经科学会议,于1986年6月7日至11日在上海召开.中美双方50多位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美方派出了10位科学家组成的代表团,团长是斯坦福大学药理学教授A·哥尔德斯坦(A.Goldstein).中国科学院的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心理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派了代表参加会议,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军  相似文献   

10.
现年42岁的赵振堂,拥有四个重量级的头衔: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同步辐射装置工程副总经理、上海低温超导高频腔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自由电子激光项目的副首席科学家。他目前从事的工作是设计和建造用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光源。 大科学装置是面向科学技术前沿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11,(12):5-5
王思敬,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专家,1934出生,上海人。1965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2.
大科学工程管理亟待规范和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几十年来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对大科学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加 ,发达国家对此有大量的投入。近 2 0年来 ,我国也投入巨资 ,建设了一些大科学工程 ,使我国的一些科学领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九五”期间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 ,许多科学领域对大科学工程的需求趋旺 ,中国科学院经国家批准 ,已实施和计划实施多项大科学工程项目。如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建造的“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工程”、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研制的“35亿电子伏同步辐射中心工程”、中国科技大学研制的“合肥同步辐射中心二期工程”、北京天文台研制建造的“拉莫斯…  相似文献   

13.
~~对基础研究的几点思考@蒋锡夔$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2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计国祯$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2~~  相似文献   

14.
遥感卫星辐射定标,是卫星遥感领域中一个非常专业而且基础性的研究领域,它是所有遥感卫星获得的信息投入到研究和应用中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包括天气预报、环境监测、气候研究、植被普查、军事侦察等通过卫星遥感获取的信息定量化的体现。胡秀清,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卫星定标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风云三号卫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PSI)仪器负责人,风云二号(03批)和风云四号地面应用系统中的辐射定标系统技术负责人"。沙尘暴、气溶胶和水汽总量等多个卫星遥感产品研发责任人,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奋战在遥感卫星辐射定标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丰项成果。  相似文献   

15.
(按姓氏笔画排序,共50人)数学物理学部(8人)姓名年龄工作单位王诗宬52北京大学王鼎盛64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张家铝6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裕恒6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和生58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龚昌德72南京大学彭实戈57山东大学詹文龙49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化学部(9人)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冯守华49吉林大学田中群49厦门大学江明66复旦大学吴云东47香港科技大学李洪钟64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陈懿72南京大学姚建年51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麻生明39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颜德岳68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人)姓名年龄工作单位方精云45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6.
正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LTD.)坐落在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长城科技园内。公司由核动力运行研究所、秦山核电有限公司、武汉元一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共同投资组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2,7(4):351-355
中国科学院在长春地区的科研机构始建于解放初期,并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48—1958年,为了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支援东北的经济建设,在国务院的支持下,一批海外归来的学者及北京、上海等地的科技骨干陆续来到长春,在吴学周、王大珩等著名科学家率领下,组建了科学院在长春的科研机构: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第二阶段是1958—1965年在发光、地学、卫星观测等研究领域进一步开拓,组建了以发光学为主体的长春物理所,以沼泽研究为主体的长春地理所及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经过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18.
施祖辉 《预测》1997,16(1):29-31,17
上海与国际中心城市的功能能级比较施祖辉(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200433)开发开放浦东将上海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是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启动并实施的一项跨世纪宏伟工程。为尽早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     
<正>"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两项成果同时发表  相似文献   

20.
陈干城.原籍浙江余姚.1950年2月6日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沈阳市汽车学校,1982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机器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2004年结业于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研修班。历任沈阳市交通局物资站副主任、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信息中心书记、副主任、辽宁省交通工程学会理事、沈阳市业余文物监督员。现任沈阳市交通局调研员.沈阳交通博览室负责人.《沈阳市交通志》副主编.《沈阳交通科技》编辑,沈阳市交通学会理事,沈阳市交通工程研究所技术顾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