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秒乙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7.
圣化的教师形象,疲倦、衰竭的职业倦怠征候,单调、重复、低下的生活质量是教师职场中发展的现实。由此出发,在生命哲学的视野下进一步阐释教师成长的意蕴。从关注教师是人,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生存意义,关注教师是一个完整生命个体来探讨教师的成长:祛魅——秉持合理的教师角色;改善教师的生存状况;正视教师的职业倦怠,满足教师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追求;引领教师获得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关注人及其生命是教育的应然追求。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张扬工具理性,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大学生的生命关怀。基于生命哲学的视野,从生命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和生命教育的路径这三个方面,探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生命观照。  相似文献   

9.
生活时空中教育面临的价值困境是生命意义的缺失。学校教育缺乏生命关怀,家庭教育存在爱的错位与扭曲,社会弥漫浮躁风气。关怀生命的教育,旨在塑造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体,倡导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激发生命的活力,张扬生命的个性,提升生命质量。关怀生命,找回缺失已久的教育本真,需要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用师者的生命体验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灯;以教育实践的生命化,实现个体生命的张扬;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引领孩子积极的生命体验;渲染生命至上的教育氛围,促进生命的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育研究片面追求所谓的“科学化”,它以近似于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人”,缺少人文关怀。本文试从教育研究的生命意蕴角度出发,阐述走向生命关怀的教育研究的应有之义,探索教育研究走向生命关怀的实现途径,以期为教育研究提供更宽广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1.
回归生命之途的教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一个超越性的存在,教育评价根植于人的超越性本质,对人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而现行教育评价的结构性矛盾,导致其功能被扭曲、异化,成了控制生命的工具,而不再具有激扬生命的功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现实呼唤着回归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和关怀生命的教育评价,让学生在富有生命意蕴的教育教学评价中成长和发展。走出现代性危机的交往对话理论则让深受现代性困扰的教育评价看到了一线希望,教育评价可以在遵循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的前提下回归生命,实现对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家庭关涉每个人的生命世界,给予生命归属和尊严,提供生命依据和动力,影响生命信念;家庭生命意蕴的缺失是造成当前大学生生命乱象的重要原因。由此,高校生命教育需要开启家庭的支持系统和价值体系,重建学生对家庭的依赖关系,树立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构建校园中的家庭氛围,增添人文教育的家庭内容,使学生的生命得以回家。  相似文献   

13.
生命视域的学科实践是以学生生命成长为基本取向,依循学科知识、实践活动与学生生命的深度关联,通过蕴含生命特质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作为完整生命的和谐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实践、生活实践、生长实践,而不只是在实践中理解、验证、运用学科知识的认识活动。学科实践的生命意蕴在于整体观照生命成长、开显生命存在的意义,融通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让学习过程成为生命亲力亲为的发展历程。学科实践生命意蕴的实现,需要确立身心合一、感性与理性交融、个体性与社会性并进的生命发展立场,创设具有整体性、开放性、结构性的学科实践情境,促进具有生命能动性的学科实践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本应是直面生命、提升生命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因为教育的存在,人的生命更加充盈、完善,从人的生命特质与学校教育相互关涉的角度出发,教育具有有限性、独特性、生成性和超越性四个方面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15.
教育本应是直面生命、提升生命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因为教育的存在,人的生命更加充盈、完善,从人的生命特质与学校教育相互关涉的角度出发,教育具有有限性、独特性、生成性和超越性四个方面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16.
论生命与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雪 《教育导刊》2002,(5):8-11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实践的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实践是教育的日常生活形式,是实践活动者经历的内心体验。“回到教育实践本身”是现象学研究教育实践的方法论原则,它不仅可以恢复教育实践本应有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生命性,而且可以明见教育实践的本质,体悟教育的实践性知识。藉以现象学直观,卓越的教育实践呈现出情境性、智慧性和反思性的品质。然而,附庸化、技术化和功利化的教育实践不仅遮蔽了教育实践的艺术品性,而且丢失了教育实践的人文意蕴,使教育实践走上了“祛魅”的历程。现象学教育学呼唤教育实践之人文精神的重新发现与回归。  相似文献   

19.
对话教学体现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以人的生命建构为着眼点,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从伯姆、华特士和狄尔泰的思想中可以深刻领悟到对话教学的生命意蕴.在对话教学的实践中,要以生命意蕴为指引,制定对话教学目标;以生命意蕴为准则,优化对话教学内容;以生命意蕴为指导,创设对话教学场境;以生命意蕴为标准,完善对话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20.
孙云晓  赵霞 《中国德育》2006,1(3):13-16
推行生命教育,将尊重生命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对于儿童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尊重生命,是对儿童生命权利的维护,是对儿童心灵的关怀,是对儿童发展意识的唤醒,是对儿童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