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历经国家安全目标推动阶段、全球化时代背景照应阶段、恐怖主义恐慌笼罩阶段以及多元目标推动阶段。进入新时期后,在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文化意识形态博弈、科技进步与人才抢夺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等因素推动下,政策主体走向政府、组织、高校三位一体,政策目标走向政治、经济、科技目标并重,政策手段走向外交手段支撑,政策对象走向全面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对我国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政策文本进行解析,发现:该政策经历了初设探索、调整推进、完善规范三个阶段,渐进地指向以高校为主体的政策发展方向,进入以“善治”语境为核心的改革模式;其中不仅政府、市场与文化、组织作为深层结构影响着政策变迁,又因政策设置的高昂成本、学习效应、协作效应、适应性预期对初始行为的选择强化,致使政策具有较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更有不同利益主体间博弈、国外相关政策示范效应和社会舆论监督催化驱动三大动力机制贯穿政策演进发展始末。以史为鉴,我国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学术委员会关键行动者的核心引领作用,关注权力的安排、规划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连续的调整准备金、加息和房产税政策之后,经济政策的紧缩预期似乎到达阶段性的高点,市场预期在这样的严厉政策之后,政策紧缩至少需要一个观察的阶段,才能决定后续政策的力度,从而市场趋势也进入阶段性的稳定阶段,但在这个时候,市场依旧纠结,  相似文献   

4.
基于历史比较分析立场,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际化发轫期,典型特质为马来人优先政策下的被动国际化。建国初期以“固打制”为代表的马来人优先政策迫使大批非马来族学生出走留学,国际化被动发轫。第二阶段为国际化壮大期,典型特质为马来化特权政策松动中的主动国际化。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私有化的大发展推动国际化逐渐冲破马来化的裹挟,国际化日益发展壮大。第三阶段为国际化深拓期,典型特质为马来化政策式微下的双向国际化,即在国际高等教育枢纽战略下,高等教育呈现国际、国内市场双向并进趋势。在国际化与马来化的博弈中,马来西亚不断推进政府、大学与市场间关系的调整、适应与平衡,实现由国家控制到国家监督的转变,并逐渐形成具有马来西亚特质的政府、大学与市场关系。  相似文献   

5.
市场方面,安信证券认为,目前市场核心矛盾依然是在博弈稳增长政策下对于基本面的预期,美联储加息等外围因素的干扰是次要的。但即便在稳增长已然形成一致预期的背景下,当前时点投资者还是在担心风险与关注机会上产生分歧。具体表现为,市场短期会因为稳增长政策出现反弹,但经济下行压力的预期在某一阶段会占优于稳增长政策预期,市场呈现先下跌,而后伴随出台更强力的稳增长政策再上涨的特征,这点在2012年体现得非常明显。同时,在历史上A股盈利下滑周期中,市场上行也往往存在阻力,这种对2022年上半年的映射也使得市场风险意识提高。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两个时期:单一的无偿资助阶段和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阶段。运用倡导联盟框架对这一政策进行分析发现,在政策的变迁过程中,形成了两大联盟:"无偿资助为主"的联盟和"有偿资助为主"的联盟。为在政策子系统中拥有或保持主导地位,两大联盟在政策子系统外的活跃因素影响下,不断进行以政策为取向的博弈学习,而其相互博弈的过程最终也促成了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教育政策本质是对教育利益的配置,政策过程就是各类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过程。基于相同利益组成的各类利益集团是教育政策利益相关者参与博弈的的基本形式。在教育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的各个阶段,各类利益相关者都是以自身利益需求的满足为目标选择自己的博弈方式、方法和路径,从而呈现出复杂的利益博弈结构和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教育政策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社会转型与公共教育权力转移的背景中,教育政策活动范式和教育政策分析范式的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教育政策要有效地解决新的社会背景和政策环境中的新问题,必须走向新的范式。在教育政策活动中应建立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权力博弈的机制;在教育政策分析中,应建立权力博弈和制度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利用外资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试探性阶段、鼓励性阶段和调整性阶段.这一外资政策的演变不仅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动态重复博弈的结果.中国政府的外资政策变革总趋势是不断完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法律和政策,形成基于公平竞争的规范性外资政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双减”政策主体之间的话语权和利益诉求并不相同。在政策制定阶段,主体间的博弈现象并不明显。但在政策执行时期,利益和权力所致的话语冲突,使得政府、学校和家庭形成了复杂的博弈关系,并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博弈行为,由此导致“双减”政策执行不顺畅。对此,需要从理念和制度层面加强主体利益调适,找准平衡点,确保“双减”政策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1.
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过程中,形成了欧盟、成员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机制。在该过程中,各主体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在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政策产生的各个阶段,存在着多元主体的博弈;在政策的实施阶段,多元主体注重相互合作;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政策的目标着眼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中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办高校的复兴凸显了市场的巨大力量.民办高校在市场中孕育,民办高校在市场博弈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并进入分化期.这些博弈表现为:关注学生的需要;提供灵活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创新办学管理机制.民办高校的卓越需要对大学理想的坚守和教育本原的回归.民办高校在市场中要有所选择有所超越,做到守望大学之魂、强化行业自律、回归教育本原.  相似文献   

13.
市场方面,申万宏源认为,区域性主题进入了博弈阶段,喧嚣过后,重回消费.机构投资者回归底仓配置,消费品相对收益的时间窗口重新打开.结构上,继续强调消费品具有后周期景气的特征,仍是基本面趋势投资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大学收费政策运行的过程,也是政府、高校与学生进行政策博弈的过程,这种政策博弈具体展现为利益的博弈、价值的博弈、组织的博弈与身份的博弈。由于政策设计和运行中的目标性失衡、结构性失衡与功能性失衡,致使大学收费中的博弈成为典型的非均衡博弈。  相似文献   

15.
博弈论和激励理论已运用于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领域。国际汇率制度选择是一种“博弈”,参与国根据其收益与成本进行选择。博弈过程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同利益集团选择汇率制度的博弈,第二阶段是参与国政策行为的博弈,其结果必将表现为固定与浮动之间某种程度的结合。对于固定汇率制,一国很难决策是否加入,因为这涉及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问题;相反,一国却很容易决策放弃固定汇率制,因为这只涉及本国的意愿。这一理论说明了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艰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认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状态将影响自主创新的实施。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说明双方既存在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也存在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企业之间的重复博弈是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在促进自主创新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应在政策、资金、税收、市场规制等方面给予实施自主创新的企业特殊安排。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详细地探讨了我国转型期中央与地方高教权力博弈的六种方式及其主要特征。本文认为,转型期不同阶段我国中央与地方高教权力博弈的方式呈现不同的特征,具体是,在1978-1984年阶段以隐性权力博弈为主,1985-1992年阶段以灰色权力博弈为主,1993-1997年阶段以主动型权力博弈为主,而1998年之后则以混合型权力博弈为主,但显性权力博弈在我国高教领域出现的条件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18.
政策分析角度——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增强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竞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本文着重对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政策利益主体的博弈进行探讨,分析在政策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转基因水稻进入生产环节,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理论上看,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政策,在议题属性上具有多重性,这就决定了其议程的设置必然涉及很多利益相关者。因此,这一议程设置的实现和通过,就是众多利益群体参与博弈的动态过程,而这一博弈过程又会牵涉到多元主体的博弈关系,其中,也可发现其政策议题的本质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行为金融学与数学博弈的视角,对小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投资策略差异性进行分析,认为市场中各方参与者在一定规则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属于博弈论中的多方动态博弈,市场中参与者的决策与行动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精炼贝叶斯均衡,考虑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信息虚报,并设置相关造假成本变量,模拟中小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行为;得出均衡条件下中小投资者始终处于弱势的结论,提出在我国当前国情下资本强国建设离不开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提高其市场地位,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还应着重加强第三监管方对于市场的监管与保护力度等市场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