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石”质的维护与坚守,对“玉”质的排斥与抵抗,贾宝玉形象染有浓厚的“谪世”因子。小说借宝黛爱情悲剧的先验模式,宝玉对女性人生价值的褒扬,宝玉由石---玉---石的精神游历过程等的描绘,多方展现宝玉的“谪世”成份。  相似文献   

2.
对"石"质的维护与坚守,对"玉"质的排斥与抵抗,贾宝玉形象染有浓厚的"谪世"因子.小说借宝黛爱情悲剧的先验模式,宝玉对女性人生价值的褒扬,宝玉由石---玉---石的精神游历过程等的描绘,多方展现宝玉的"谪世"成份.  相似文献   

3.
关于贾宝玉的一偈一曲和他的参禅悟道,红学界历来是众说绘纭。本从意象学的角度重新解读宝玉的禅诗,挖掘出富于“原型意味”的禅学意象、老庄成分、情感流、命运谶语等内涵,试图破译曹雪芹写宝玉少年时期参禅悟道之艺术用心。  相似文献   

4.
5.
《西游记》是一部涉及宗教题材的小说,对它的研究应该考虑到佛道观念的影响。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孙悟空,这也就决定了小说结构围绕他而展开,孙悟空的故事就是一个道家的“谪世”故事。整部小说的结构就是一个描写孙悟空“谪世”前后故事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6.
何贵琴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5):127-128,130
许多学者把《红楼梦》仅仅理解为一部情书,或者仅就文本表现层面来分析贾宝玉性格。笔者认为贾宝玉思想的核心是对封建仕途经济、封建纲常名教、封建男权社会的极端厌恶与背叛。而其女儿论仅仅是一个厌恶与背叛的表层形态.一个追求与探寻的寄托与象征。  相似文献   

7.
本从人生历程的角度阐释贾宝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宝玉对人生名、利、情、爱的取而舍之,体现宝玉抉择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给贾宝玉取名“宝玉”,既和中国人的传统取名习俗不符,也与同宗同辈兄弟的以名方式有异,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是与作的创作本心和情感取向有关。“宝玉”二字,有其独特的社会内涵和化底蕴。《红楼梦》奥义宏旨,味之无极。即人物取名,也往往有深意存焉,不可轻忽。  相似文献   

9.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贾宝玉是一个自由放任,不走封建统治者所要求的仕途经济老路的逆子。在封建伦理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贾宝玉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批判乃至压迫,同时也出现了促进其人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双方力量的对抗,让宝玉步入绝望,最终他以出家坚守了自由人性,找到了一个寄托自己理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融人了作太多的思想观点,所以这一人物形象从他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章通过对贾宝玉情理世界的剖析,认为“情”和“理”的冲突是造成这一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是贯穿全书的-明-暗两条线索和作创作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
贾宝玉这一形象的个性化魅力,不是在于他对封建制度的反抗,而是作者在他身上倾注的人性的宽容,核心精神就是他的自私人格。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始终要关注三个问题:用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师用书真的只是教学“参考”书.文本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依据教参而不同于教参.出得了教参,入得了文本.就有我们的事情可做.下面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进行例说。  相似文献   

13.
14.
在四大名著中,孙悟空和贾宝玉分别是《西游记》与《红楼梦》中的第一主角,若仔细对两者比较分析便会发现众多相似之处:孙悟空是寄托了作者救世愿望的补天英雄,无论外形还是内力皆披上了神话外衣;贾宝玉则是孙悟空形象的世俗还原,反映了他在现实人间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文本世界中的贾宝玉不仅具有"补天"所需的见识和素养,而且他自身曾经也满怀"补天"的憧憬和渴望。但是,他的坚守"儒家正道"的文化立场,使他最终被现实的生存秩序阻绝于"补天者"的行列之外,而无可奈何地成了一块被掷弃不用的"顽石"。同时,对于贾宝玉来说,以"女儿"之美作为精神寄托的生命尝试,只能暂时地延缓他以佛家的方式实现"死亡"的最终结局。随着大观园中属于女儿们的死亡幕布的开启,贾宝玉也将不得不从以女儿之美为受享对象的"温柔梦"中醒来。从"无缘去补天"到"温柔梦难续",贾宝玉终于完成了"死亡"前的徘徊和挣扎。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颠覆了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性的束缚与奴役。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的角色要求,挑战了“男人阳刚”的角色定位,违背了“男人老成持重”的性别塑造,反叛了男性友谊的“君子之交”,凝聚了男人解放思想所信奉的诸多理念。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无疑是《红楼梦》中极富艺术感染力、最能体现作品内涵和作者创作思想的人物形象。他不仅长得漂亮,而且透出一种非凡的气质,尤其是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叛逆常为世人津津乐道。本文对贾宝玉的叛逆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千古情人独我痴”——试论贾宝玉之情的深层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性格基点,也是理解和把握这一形象的关键点。贾宝玉之情,本质上是对灵秀女儿的珍爱之情,对柔弱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儿们的呵护之情,对薄命女儿们的悲悯之情,对恋人林黛玉的深切挚爱之情,对无情之物的仁爱之情。贾宝玉不同于一般的"情痴情种",贾宝玉之情,更不同于一般的俗情。他的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共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他"把对个别女儿的爱扩展为对所有女儿们的爱与同情","不但及于众人,而且及于众物",真正践行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胞物与"思想,是一种"广范围高境界的情",一种"最博大、最崇高的情",是天地间之大爱。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的巨制《红楼梦》早入世界文学之林,但是曹雪芹诞生于何年,尚未发现直接文证。读了徐先生的文章,对关于曹雪芹出生的研究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了论点的作者是以史料和《红楼梦》中关于宝玉的生日为根据的。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的平等意识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不以“主子”自居,没有上下等级观念,能和小厮、丫环、戏子、尼姑等平等相处;二是不以“大男人”自居,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能把女性当人,当成和自己平等的人。后一点尤为可贵,因为封建统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