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小刚对中国商业电影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特别是他的"贺岁片"对观众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冯小刚电影成功之处:1.对观众的定位考虑和欲望满足;2.精彩的对白;3.有中国特色的明星制.冯小刚的成功为中国的商业电影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都市文化的角度来讨论冯小刚的电影,按照都市镜像、都市话梦以及都市救赎三个方面展开,提出了冯小刚电影类型化思维、贺岁主题缺失、欲望故事背后的多元主题、自由人角色背后的启蒙告别,以及拯救都市的乡村化退守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冯莉颖 《文教资料》2010,(13):82-83
冯小刚早期贺岁片的喜剧性主要体现在调侃式的语言和游戏化上。在喜剧手法上,冯小刚并没有按照香港或是好莱坞的模式章法进行创作,不是依靠夸张的面部表情和滑稽的肢体语言表演,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语言、戏仿、游戏化的故事和结构上。  相似文献   

4.
冯小刚因导演电影《甲方乙方》一炮走红后,在各路电影逐鹿中国影坛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短短几年便确立了中国贺岁电影的霸主地位.冯小刚的崛起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本文通过对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叙事视角、叙事风格和叙事效果的初步探讨,揭示其商业电影大众化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5.
结合托马斯·沙茨针对好莱坞类型电影研究提出的秩序仪式和融合仪式理论,分析冯小刚电影在十余年的发展可以发现其呈现出的四个方面的融合类型风格:有一个被碰撞而又美好的传统价值观,若干个(对)普通人的现实际遇或体验,以拥抱为代表的高温馨度的解决办法,与时俱进的大众情绪捕捉与体制内表达.  相似文献   

6.
文章力图通过对冯小刚贺岁电影在近年受到国内电影观众普遍欢迎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提示出冯小刚贺岁电影不同于同一时期国内其他电影人作品的一个明显差异——节奏慢;并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习惯)方面进行探索和论证,启示当下的国内电影人、甚至是所有华语电影人把传统和现实结合起来,表达华人的现实生活情绪,这也许将是使华语电影进一步取得成功值得尝试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消费为主导的,由大众传媒支配的,以实用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多元话语构成的中国式的后现代语境中。冯小刚的贺岁片电影从影片的题材选择,剧情构造,情节设置等方面都体现出后现代特征。本文试探究其电影中蕴涵的后现代因素。  相似文献   

8.
冯小刚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呼风唤雨,而且在中国电影文化当中也独树一帜.纵观冯小刚的影片,除了当初的幽默、诙谐,更多的包涵着对底层人群的关注、对民族的思考、对人性的思索.从《永失我爱》到《一九四二》,他的影片不断从商业空间中寻找文化价值与社会思考,体现出了很高的影像价值.  相似文献   

9.
就冯小刚电影中所表现的人生形态进行讨论,提出冯小刚电影中所表现人生形态的发展阶段,人生尴尬的主要特点,以及对这种尴尬的化解,因此这种尴尬的深刻与化解的世俗,使得冯小刚电影赢得了从官方到平民的喜爱,但作为知识分子,冯小刚敏锐的发现和刻意的回避,则表现了知识分子精神退守的策略与无奈的泛道德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冯小刚以自觉的商业叙事意识进行影片创作,凭借着对观众审美心理的准确把握,走平民化与游戏化的路子。在影像人物、造型语言、审美趋向、价值判断上都呈现出鲜明的平民取向,并通过对游戏的驾轻就熟地运用,以极具个人特色的幽默贯穿其中,发展丰富了中国喜剧电影的形态。在中国电影持续低迷的现状下,创造了骄人的票房成绩,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了成功的个案,启发了其他电影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