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今教育倡导“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情感教育。相反的,应更多地在“情感”上多下工夫,了解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真正做到与学生以心换心,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吴超 《教育艺术》2009,(5):25-26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前提。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能“以爱动其心,以爱导其行。”“以爱育爱,以心换心。”自然而然地学生也会爱教师,爱他人,从而创建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班集体。多年的工作体会就是:“只要用心去浇灌,铁树也会开花”。  相似文献   

3.
姚彦 《学子》2013,(9):93
曾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有智慧的教育并不在于学生有多少特长和爱好,而在于他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如何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望",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就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回顾这几年的教育工作,我觉得,要想达到这一境界,其实并不需要什么精湛的教育艺术,只要我们平日里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捧着一颗真诚的心",适时地送上真诚的话语,  相似文献   

4.
姚彦 《学子》2013,(8):93-93
曾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有智慧的教育并不在于学生有多少特长和爱好,而在于他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如何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望",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就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回顾这几年的教育工作,我觉得,要想达到这一境界,其实并不需要什么精湛的教育艺术,只要我们平日里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捧着一颗真诚的心",适时地送上真诚的话语,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不是灌输教育,需要“情感”的润滑,即师生之间感情的滋润,才能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的真谛化作用,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育管理要以情感渗透为基础,并注重情感的投入,加以知人善任,就能产生凝聚力,提高管理效率。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只要师生协调,共创佳境,就能达到管理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蒋正芹 《考试周刊》2014,(38):120-120
情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直接作用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积极情感衍生的教学艺术能充分发挥“润滑剂”、“黏合剂”和“膨化剂”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是一门技能性基础学科,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于,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技能和体能的训练与培养。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引导。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往往是“偏颇发展、跛脚前进”,形式简单、手段老套,缺乏对情感因素、心理需求和动态发展的关注。直接导致“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教学”的现象.使得体育课程及教学活动呈现出“低层次化”发展的态势。如此,情感艺术成为体育教学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主要通过实施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育,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产生“愿学”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新奇、成功和竞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用教师平等和真诚的心,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达到“会学”的目标,最终使学生对初中《科学》课程的学习能真正地“乐”起来。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笔者以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9.
科教兴国重在教育,人才培养重在德育。中学生的德育素质直接影响到学习及生活态度,并上升至价值层面。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的就是德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文章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也应该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符合语文学科性质的。只要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用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爱心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心”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只要教育者把爱心情感投入到被教育者身上,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学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心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其反应,学校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中小学教育面对的更是思想品质形成阶段的教育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若对学生充满爱心,富有感情,教师的教育就能产生积极有效的教育效应;否则,教师态度冷漠,就会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障碍,甚至是意识上的障碍,即使再好…  相似文献   

11.
陶斐 《政治课教学》2009,(10):34-3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语文的课堂其实就是学生与学生心和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心和情感的交融。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学会运用情感调控,重视情感的传递效应,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彼此尊重、互敬互爱、教学相长。学科教学中隐含着大量的情感教育的素材与契机,只要我们用心加以挖掘,自觉地加以运用,就一定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效果。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课程结构中忽视情感教育的做法,把学生良好的情感教育摆在素质发展的重要地位,以利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对这句话.我认为可以这样去理解:作为教师,只要有了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就有了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有了做好育人工作的动力,就能很顺利地完成教书育人工作。作为学生,只要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对所学科目有了爱好.产生了情感.就会在这门知识的学习中找到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任教这门学科的教师有了感情.就会下大力气来学习好这门功课.仿佛不学好这门课.就对不起这位老师似的。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师生之间的情感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谈的就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如何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教育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传播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面对新世纪教育观念的转变 ,最终还是离不开“情感教育”这一关键环节。那么 ,作为班主任 ,应怎样开展“情感教育”进行情感体验呢 ?  将“爱心”渗透在班级情感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 ,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人际关系融洽、充满人情味的班集体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情感陶冶 ,培养其奋发向上的积极情感。我在班级刚组建时 ,便向学生提出“爱我校园”、“今日我以我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等口号 ,以唤起学生爱的意识 ,教育学生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要相亲相爱 ,…  相似文献   

15.
李绘秀 《考试周刊》2009,(29):55-55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教育的前提是“爱”,教师真心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更应该在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是否健康的发展。只要老师在教学中真正地做到真心的关爱、耐心的教学、细心的了解.那么学生就会听懂老师的“心语”,从而完成教育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6.
编幼教杂志,算跟教育沾边,时常也读些教育学的书。我比较喜欢那些有“人格含量”和“情感含量”的书,谈知识,谈技术,谈策略,也能感到背后的人格支撑和情感支撑。比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他的教育论述,总是佩服,怎么人家说得那么准,总是感动,怎么人家总能说到心的最柔软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  相似文献   

17.
怎样作尾批,就既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有问题感,并乐意去探究、修改自己的作文呢?笔者认为,教师的批语必须“共鸣语”与“导向语”相结合。教师看完学生的作文后,作尾批时首先应考虑“共鸣语”如何写。批“共鸣语”,要求教师注重和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对学生文中表达的情感鲜明地表示自己的态度。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名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学院的课程改革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不仅在于包括高职在内的所有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所担负的职责要求,还在于当前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出,通常是针对于那种对“工具性”教育的过分强调。由于一些高职学院对办学特色的曲解,因而在对现行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工具性”倾向,比较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忽视职业要素中人文素质的养成。这将可能导致学生在心智、态度和情感等方面发展的畸形化,不利于实现国家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充分认识两者在形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过程中的性质、功能和地位,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充分加以体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只要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感,就会主动地探索和求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育和爱护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激疑,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 我国有句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激疑教学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把学生引入“疑无路”的境地,进而把握火候,给予点拨,达到“又一村”的妙境。 1.设置悬念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认知过程中明确目标对注意、记忆、保持、回忆、联想都有促进作…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及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对情感教育重视不够甚至严重缺乏.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把情感教育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恰当的情感教育素材,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影响,“润物细无声”,这种长期的情感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将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